今年在地產領域有兩個大瓜,一個是H大,另外一個就是寶能。寶能在地產領域的融資能力並不弱,所以不算是一個小瓜,應該算是一個大瓜。
高峰期的時候,寶能還曾經併購地產一哥萬科的股份,連王石大佬都被寶能弄到寢食難安。當年的劇情是這樣的,各種看官請看:
有一天,寶能的老姚對萬科的老王說,你的老大位置該退下了,信不信我收購你哦。
老王心想,我這個企業幾千億的體量,而你才剛剛突破百億收入,怎麼可能的事?而且,資金壓力也會不允許你這樣。
結果,老姚不按照地產的常規融資套路出牌,他用萬能險獲得的融資,趁著萬科因行情波動的股價不穩定,選擇集中式抄底。
沒辦法,後面老王只能發起[毒丸計劃],邀請別的資方共同制衡寶能的老姚。
這應該是寶能系最高光的時刻,透過融資模式的創新,在這場勝算渺茫的股權戰役中,取得了以少勝多的勝利。正是寶能系這場成名戰,而後它做很多專案,都有人說[寶能是眾多玩家中,大機率不缺錢的一位,對他的融資能力有信心]。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儘管寶能擁有強大的融資能力,但還是被自己無限膨脹的業務推向毀滅。表面上看,產業非常多,金融、地產、零售、汽車無所不包,但還沒有一個賽道是排名靠前的,也就是沒有拳頭子公司。
同時,看上去業務很多,家大業大,但是造血的業務很少,割血的業務很多。比如,汽車沒有賺錢,一直在貼錢;生鮮看上去發展很快,實際經營情況慘不忍睹,也是瘋狂貼錢。為了維持在資本市場的[故事經濟學],硬著頭皮做一系列燒錢的業務。
另一方面,不少曾去寶能待過的朋友反饋,寶能並不具備多元化的管控能力。為什麼這麼說呢?從以下小細節就可以觀察:
1.簡單的小專案測試需求,2、3個月都沒有正式批下來,流程手續繁瑣,走完直屬領導又要走財務、法務。將寶貴的時間,消耗在內耗。這也能理解,為什麼很多看得見的問題至今沒有解決?因為[持續改善措施]的鏈條實在太長、太慢了。
2.每個子專案都引入了不少空降兵,大家對發展方向都各持己見,這樣盲目地試錯,會浪費不少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
3.各事業部按照地產思維運營。以生鮮為例,用地產的大規模採購做直採,以為可以降低營運成本,結果反被人鑽了空子,以及出現難以清理的庫存壓力。隔行如隔山,每個行業都有不一樣的節奏。
最後寫一句巴菲特的經典名言作為結束:當潮水退去,我們才能看清誰沒有穿泳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