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能源跌成這個慘樣,今天不做其他覆盤了,就新能源寫一個專題吧。先說觀點,不悲觀,對於中長期投資者而言是個不錯的機會,短期的跌幅源於真空期以及行業輪轉的市場流動因素導致。具體來說明一下:
歲末年初,又是展望來年投資方向的時刻,但在A股通常有一個詛咒,大家一致看好的方向表現反而不會太好。天天基金做的百位基金經理調研中,最多人看好的方向是新能源,是唯一看好人數過半的方向,可以說是分歧最小;而新能源12月就提前開始下跌,為什麼會屢屢出現這種情形呢?
其實不能說基金經理盲目或者沒有記性,魔咒大家都知道,但我們不能僅僅因為魔咒就否定一個行業,否定要拿出真實的資料。全行業仔細琢磨反覆討論,每年得出的結論第二年經常被市場打臉,主要是什麼原因呢?
1、基本面發生重大變化。基本面當然是第一位的,而未來的基本面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市場主流觀點通常也是認為可能性最大的情形,但經濟和行業的發展存在不確定性事件,可能導致未來行業並沒有沿著最可能的情形發展,而走上了一條小機率的道路。在年末預測時,把小機率事件當作判斷依據肯定是不理性的,但小機率事件發生給大家的印象又是最深刻的。
2、宏觀因素髮生重大變化。行業本身並沒有出什麼大事,一切如預期在發展,但宏觀層面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說的宏觀主要包括經濟基本面、流動性和政策三大部分,過去對市場影響很大的是流動性,今年政策層面的影響也不小。政策包括國內和國際,華為手機正做得好好的,突然就沒了,這就是宏觀因素,也是我們一直非常重視宏觀的原因。
3、市場風險偏好的變化與博弈。其實我們找不到一個特別貼切的詞來描述這種情形,即市場會在不同的邏輯體系下搖擺或切換,通俗的說就是今天小甜甜明天牛夫人。市場是基於預期的反映,而股價與基本面並不同步,景氣行業的股價往往大幅領先於基本面。同時因為長期的流動性過剩,全球資本市場都處於資產荒的狀態,優質資產的價格一直不低,內在有一定的脆弱性。這導致很難找到一個定價的錨,不同行業可以用PE估值、PEG估值、DCF估值乃至遠期市值空間估值,但如果同一個行業或者標的在這些標準間不停切換,價值還差異巨大,就會增加市場的波動性。樂觀的時候可以直接跳過衰退期直接預期復甦,悲觀的時候當下再好也沒用反正我覺得你未來沒前途。如果說一套邏輯體系就是一種定價權,那麼我們可以看到美股的定價權比較明晰,而A股的定價權還是較為紊亂,資管機構、北上資金、遊資乃至政府、產業資本、量化資金,都有各自發揮重大影響的時刻和領域,使得市場整體更為複雜。
回到新能源,其實新能源的基本面還算清晰,無論光伏還是電動車,22年需求預計都有較快的增長,基本上也是所有行業中增速最快的幾個行業,同時符合政策鼓勵的大方向,遠景又有碳中和保駕護航,既有當下高增速又有遠期大空間還有成熟產業鏈,對得起市場的一致看好。
問題也是相對清楚的:
1、行業基本面存在供需錯配的問題。因為下游需求的高增長,產能建設滯後於需求,經過21年的大力投資,中游產能大幅擴張,但上游產能擴充仍需要更多時間。上游價格的暴漲並不能很好的傳導到下游,上游獲得暴利,中游和下游分別承擔一部分成本,理想的化再向終端傳導一部分。那麼下游的主要問題是價格上漲是否會影響需求,不上漲自己能承擔多少?中游的問題是成本上漲能向下遊傳導多少,自己能承擔多少;同時21年新建產能逐漸投產後,存在階段性產能過剩,競爭格局惡化;上游的問題是儘管短期賺得暴利,但價格上漲市場認為不可持續不願給估值,價格下跌市場更是不知道底在哪不願買。按市場經濟規律推演,下游只有微利,中游甚至能接受虧損,只要能覆蓋新產能的現金成本就行,上游暴利的同時刺激產能投資,為未來的長期產能過剩和價格低迷埋下伏筆。光伏產業鏈21年就是這樣走過來的,鋰電池和電動車產業鏈22年的情況和光伏21年有很多類似之處,但鋰電產業鏈肯定不會複製光伏21年的走勢了。
2、宏觀因素目前看,光伏的風險大於電動車。因為光伏下游是政府,風光基地的建設最終的購買者是政府和五大發電集團。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對碳中和工作提到了一句話叫”不可畢其功於一役“,耐人尋味,是否意味著過去新能源發展有些過激了,現在要減減速呢?電動車相對好的一點是下游是消費者,只要電動車品質好,競爭力強,就能產生需求,主要的問題就是碳酸鋰價格高企導致電池價格上漲增加了整車的成本。
3、市場風險偏好與博弈。有些消費基金經理認為,三季度消費表現差,是因為新能源太搶眼了,以至於大量資金流出消費去買新能源,寧德時代也超越茅臺成為第一大基金重倉股。那麼如果趨勢反轉,消費被認為更具價效比,或者有其它板塊能出來吸金,新能源則不可避免面臨資金流出的壓力。
所以新能源行業的問題就是上游供應什麼時候能放量,目前看需求爆發的態勢明確,只要供應鏈沒大問題,不顯著抑制需求即可。就好像智慧手機的發展一樣,基本上沒有出現過供應瓶頸。上游可以多賺點錢,就好像油價可以到80甚至100,但油價到150肯定是對整個行業都不利的,這就是為什麼近期碳酸鋰價格加速上漲,整個產業鏈的股價反而承壓。電動車目前有點像經濟中的滯漲期,而光伏已經開始進入衰退期(不是說行業衰退,而是類比經濟週期中的階段,衰退是價格下降量增速下降的階段)。
那麼這麼說是不是新能源沒有投資機會了呢?我們覺得也不能過於悲觀,因為股市是可以忽視短期直接看未來的。一種情形是調整幅度較大,那肯定是很好的介入機會,但一是行業沒出現大問題,二是宏觀沒有系統性大風險,三是沒看到特別好的吸納資金的新方向,最悲觀情形就是跌幅和春節後核心資產的幅度近似,從目前位置看可能還有10%。另一種情形則是用時間消化,等待行業基本面錯配的情況改善。
另一個不悲觀的理由,是其它行業也沒顯著的比新能源好,白酒主要靠茅臺的提價預期支撐,但高階白酒的持續提價是否符合共同富裕呢?科技股的確不錯,但是估值也不比新能源便宜,產業競爭力還不如新能源。醫藥的政策壓制也沒有消除,又面臨新的美國製裁擔憂。資產荒下,最終還是得選一些品種持有。
其他市場觀點沒有變化,更新一下組合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