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德、法、俄、日、意、奧侵華的八國聯軍進攻天津發生在1900年7月,當時的戰爭過後留下了諸多疑點,至今仍然難以解釋清楚,其一:死者為何倚牆不倒?其二,英軍曾經使用專門的毒氣炮作為發射工具嗎其三,所放氣體究竟是“綠氣”還是“氯毒氣炮如今流落何方?以上這4個疑點如果被證實,將共同指向同一個結論八聯軍確實用過毒氣彈。
那麼究竟史料是如何記載的呢?而且其時間要早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事實到底是否如此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歷史遺留下來的4大疑點。八國聯軍進攻天津時,天津軍民死傷慘重,而天津軍民死傷的形狀也頗為奇特。部分史料中有詳細記載,頗讓人心驚膽寒。清代的《西巡迴鑾始末記》中的描述詳盡而細緻:“城內唯死人滿地。房屋無存。且洋兵開放列低炮之故,各屍倒地者身無傷痕居多。蓋因列低炮系毒藥摻配而成,炮彈落地,即有綠氣冒出,鑽入鼻竅內者,即不自知殞命,甚至城破3點鐘後,洋兵猶見有華兵若干,擎槍倚牆,怒目而立,一若將欲開槍者,然及逼近視之,始知已中炮氣而斃,只以其身倚戧在牆,故未仆地。照史料上記載,清朝官兵應該還是按照以往躲炮彈的方法,藏在掩體後面。但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的“炸彈”爆裂後,綠煙瀰漫,無論是否躲到掩體後面,只要聞到綠色煙霧的就會全部死亡。第二,當年的《萬國公法》明令禁止過使用一種叫做“列低炮”的武器,因為其屠殺人類非常殘忍。然而,兩門列低炮卻經由英艦“阿爾及靈”號運載,於1900年7月10日出現在天津港海岸,並在7月11日投入到戰鬥之中。它們的到來還要從1900年春季說起。當時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口號圍攻英國在京駐華使館,於是,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於6月10日率聯軍2000多人赴北京救援,在經過廊坊時受到重創,傷亡慘重。為了“制裁中國”,聯軍從南非戰場上緊急呼叫了“列低炮”並迅速運往天津戰場。經過多方考證,這種列低炮炮彈炸處,綠煙四散,1米之內,人畜聞之即死。萬國公法》曾決定“戰爭中不得使用此炮”,當時簽訂的國家也包括英國,而現在它卻違反國際公法。到此,從各方面分析,結論逐漸明朗:英軍從南非戰場直接運到天津的“列低炮”就是毒氣炮!那麼,據此推測,毒氣彈首次使用的時間應該是在南非,而不是以前所說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世界史的相關資料中有關“英布戰爭”的記載顯示,在南非東部的萊底斯戰場上,英軍就是使用這種炮毒死了很多士兵,加速了戰爭的勝利。第三,綠色的氣體究竟是什麼呢?氯氣是一種具有強刺激性的黃綠色氣體,大氣中低濃度的氯氣能刺激眼、鼻、喉;空氣中含有萬分之一的氯氣就會嚴重影響人的健康。高濃度的氯氣會引起人慢性中毒,產生鼻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等,有的還會過敏,出現皮炎、溼疹等。根據史料記載所描述的情形,八國聯軍炮彈冒出的這種“綠氣”極有可能就是“氯氣”。如果氯氣濃度極高時,人吸入則有可能馬上窒息而死。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毒氣彈的史料這樣記述到:1915年4月,德軍飛機向英法聯軍投下氯氣彈,炸彈落地後,騰起團團黃綠色的濃煙,迅速向四周瀰漫。靠近毒氣彈的英法士兵紛紛倒下,頭暈目眩,呼吸緊張,緊接著便口角流血,四肢抽搐起來,死後的人大多數還保持著生前的姿勢。史料上的描寫與八國聯軍在天津使用列低炮進攻清軍後的情況極其相似。由此,不難斷定,八國聯軍在天津使用的就是氯氣彈。那麼,當年的列低炮如今又下落何方呢?這將是解開謎底最有力的證據。在那次炮攻天津之後,史料中再也沒有發現關於列低炮的記載,也沒有發現聯軍使用毒氣彈的記載。天津也成為唯一受過列低炮傷害的城市。那麼這兩門炮究竟去哪兒了?會不會是在戰鬥中被清軍摧毀了?如果不是,那麼在進攻北京的過程中又怎會沒用到這種極具殺傷力的武器呢?如果是因為顧忌《萬國公法》的約束,那麼在天津的使用又怎麼解釋?一種比較可信的說法就是被清軍炮擊摧毀了這種被懷疑為毒氣彈的武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八國聯軍的勝利,根據相關專家的考證,毒氣炮在天津至少使用了3次。1900年7月1日,是第一次使用的時間。英國“奧蘭度”艦准尉G.吉普斯在《華北作戰記》文中提到:“星期三(7月11日)凌晨3點中國人大舉進攻車站,決心要攻下它。他們在黑夜中前進,終於到達車站我們從大運來的4英寸口徑大炮第一次使用上了。”當時,洋人已經頂不住武衛軍和義和團針對老龍頭火車站的共同進攻。於是,英軍就從織絨廠後面向駐紮在陳家溝的武衛左軍大營和攻打火車站的清軍及義和團施放了毒氣彈。綠煙飄來,數百士兵以及尚未分發的600匹戰馬均無一倖免,鐵路旁的義堆屍如山。八國聯軍見中國軍民抵抗熱情並沒有因為巨大的損失而降低,隨後又兩次使用了特殊炮彈。7月13日至14日凌晨,八國聯軍對天津城發起總攻。薩維奇·蘭德爾文在《中國與聯軍》載:“攻打天津城的戰鬥發生在13日清晨。
聯軍利用所佔有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大炮在日出時就開始射擊…兩門4英寸口徑海軍快炮中有一門架在通到西機器局的路上,另一門則在土圍子附近…”守城清軍憑藉城牆高厚的優勢阻擊,義和團在城下民房中協助,洋人攻城不下,於晚上。8點開始撤回攻城士兵,並施放特殊炮彈最後一次是在8月5日清晨,聯軍開始向唐家灣的清軍前沿陣地發起總攻。一開始怕傷著聯軍士兵並沒有發射,等到在穆家莊、南倉受到清軍阻擊,退到白廟,渡過河後,英軍隨即施放列低炮,這種炮彈再次幫了他們大忙。歷史留下的4個疑點如今都已經無法拿出最直接最確切的證據,因此,一切的結論都只是建立在種種假設基礎上的推論,是否還有其他原因會導致士兵死去時的姿勢與因毒氣彈而死的姿勢相似?歷史上有關第一次使用“列低炮”的地點是南非而不是中國的記載真的錯了嗎?綠色的煙霧是不是一定就是氯氣呢?最後一點,當年用來發射特殊炮彈的大炮已經再也找不到了,還是從來就不存在呢?這一切都是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