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16日凌晨2時,四川廣元蒼溪籍百歲老紅軍顧昌華在睡夢中離世,享年103歲。
12月21日,顧昌華的大兒子顧京輝公開發聲:“已送走了老爺子,因疫情恕未周告,其骨灰安葬在河北保定市烈士陵園。感謝一直以來關心關注老爺子的各位領導、各位親朋好友。”
這位百歲老紅軍顧昌華,曾經擔任過毛主席的衛士、周恩來總理的隨身副官。回首過往,讓我們追隨先輩的足跡,去追憶那段歲月長征路。
1918年5月,顧昌華(原名古長髮,曾用名古長華)出生於四川蒼溪縣三川四區孟家嘴村。因家中條件貧困,幼年時期的顧昌華沒有上過一天學,甚至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加上家中人口較多,不滿7歲的顧昌華就跟隨父母下地幹活,貼補家用。
1933年,紅四方面軍在四川廣元境內,先後建立多達10個縣級蘇維埃政權。領導全川工人、農民以及一切勞苦群眾,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國民黨反動派、地主豪紳等資產階級的統治。15歲的顧昌華從此過上新生活。
軍紀嚴明的紅軍隊伍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3年2月,顧昌華來到蒼溪文昌宮蘇區,提出參軍申請。當時紅四方面軍正在擴張,顧昌華年紀雖小,但思想覺悟高,於是他順利加入紅軍。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毛澤東主席力排眾議,率領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等主力部隊開始兩萬五千里長徵。
1935年6月12日,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成功會師。鑑於全國形勢的發展和紅軍所處的環境,中共中央決定紅軍兩大主力共同北上,在川陝甘建立根據地。
1935年8月,由於張國燾故意阻撓,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只好決定讓紅軍繞道條件十分惡劣的草地北上。
1936年8月1日,紅四方面軍經過艱苦跋涉,連續三次過草地,爬雪山,終於到達班佑、包座地區,與大部隊會合。
近一年的長征途中,顧昌華也是險象環生。第一次過草地時,顧昌華所在的部隊因為沒有籌到糧食,不到4天時間,部隊便徹底斷糧。沒有糧食加上天公不作美,連日的大雨與凜冽的寒風,使得戰士們舉步維艱。
到了夜晚,餓肚子的戰士們三五成群聚集在一起,背靠背露營睡覺。睡著睡著,就有戰士抵擋不住飢餓與嚴寒,倒在草地上,就此長眠。
顧昌華因為在土門戰役中繳獲了一根皮帶,加上他和戰友一路上煮野菜、吃草根充飢,才第一次走出了草地。
第二次過草地時,顧昌華所在的部隊作為先頭軍,需要承擔開路偵察的任務。因為顧昌華個子比較矮,遇到泥潭沼澤容易有危險,他被班長拽到身後。
走著走著,站在顧昌華前面的班長栽倒在了泥潭內。僅僅過了幾秒鐘,整個人就徹底消失在了汙泥裡。看著班長在眼前犧牲,顧昌華心如刀絞,熱淚盈眶。
經過無數艱難險阻後,顧昌華終於走出草地。上級領導認為顧昌華腦子靈活,辦事勤快,於是將他調往延安中央後勤部工作。
來到延安之後,顧昌華能夠近距離與毛澤東、周恩來等革命領袖接觸,這讓顧昌華更加堅定對黨的信念。
可是,顧昌華深知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若想繼續留在部隊,必定要先補足這一短板。
1937年,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顧昌華被分到八路軍115師和中央警衛團工作,曾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參加了平型關大捷的數場戰鬥,多次負傷。
1941年,經過組織上層層考核,顧昌華被選為擔任毛主席身邊的警衛。根據老人家生前回憶,自己並不願意被分配到毛主席身邊做警衛工作,心裡想的是到前線打仗。
1941年底的一天,他奉命來到毛主席的住地,見到毛主席時,情緒久久不能平復,站在那裡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毛主席親切地問他吃飯了嗎?哪裡人啊?接著又吩咐秘書葉子龍安排他去休息。在毛主席的關心安排下,顧昌華很快就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
毛主席日常生活很簡單,他在延安住的窯洞既是辦公室又是臥室。屋子裡只有一張木板床,一張辦公桌和兩把舊椅子。主席洗臉用的是普通的搪瓷盆,洗衣洗澡用的是一個大木盆。
為節省開支,毛主席還讓警衛戰士在屋裡的牆上挖了許多小方洞,當做書架使用。後來,毛主席轉到延安楊家嶺小院居住,警衛們在院子裡搭了一個葡萄架,葡萄架下邊是一個用舊磚支起來的石板桌。
由於邊區物資十分緊張,辦公用紙都是用馬蓮草,輔以土方法自制而成。為節省紙張,毛主席常常是先用鉛筆寫滿一張紙,再用水筆寫,水筆寫完之後再用毛筆寫。
不僅如此,毛主席平日裡的吃穿用度也是十分簡樸。
有一次,甘肅省民族委員會託人來到延安,給毛主席送了一雙靴子。毛主席接過靴子後,將它送給了身邊的一位警衛戰士。
大生產運動時,三名警衛戰士抽時間給毛主席織了一件毛衣。主席沒有穿,又送給了別的同志。
在延安期間,毛主席經常深入到群眾中,他特別喜歡帶著兩個小戰士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每到一處,就與村幹部以及當地人民群眾交談,詢問生產和生活情況,時刻將群眾的事情放在心頭。
毛主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散發出偉大革命領袖的獨特魅力。
作為能與毛主席近距離接觸的警衛戰士,顧昌華同樣受益匪淺。因為毛主席不僅關心警衛們的生活,還特別關心他們的學習。
比如,毛主席給警衛戰士們規定,每天必須要抽出兩個小時的時間用於學習。顧昌華文化條件不高,毛主席特意吩咐秘書給他寫了一些生字條,讓顧昌華照著讀和寫。慢慢地,顧昌華能認上數百個字。
期間,部隊發放了一本四角號碼字典。顧昌華拿到字典後卻不會使用,他大著膽子詢問毛主席如何用好這本字典。毛主席沒有任何不耐煩,耐心教導顧昌華如何使用字典來識字。
又過了兩個月,顧昌華跟隨毛主席外出執行任務。在路上,毛主席突然問顧昌華:“你這幾天認會幾個字,如果沒有文化將來怎麼工作?”聽到這句話,顧昌華真是又驚又惱。
驚訝的是,日理萬機的毛主席居然會如此關心身邊戰士的生活和工作情況。但是顧昌華對自己的文化學習速度並不滿意,毛主席詢問他沒有文化將來工作怎麼辦,這可真讓顧昌華非常著急。
後來,顧昌華在延安“千字運動”中刻苦學習,他一有空就學認字,有紙的時候就在紙上練字,沒紙就在地上練。
沒過多久,顧昌華就熟練地掌握了數千個字的讀寫,在當時也算是半個“文化人”了。1943年,顧昌華在南泥灣大生產運動中被評為特等勞模、特等功臣。那本字典,也成為他日後一直珍藏在身邊的寶貝。
顧昌華一共在毛主席身邊待了5年之久,與偉人接觸的這段歲月,足以讓顧昌華銘記終生。
1945年8月,蔣介石假意邀請毛澤東、周恩來去重慶共商國事,這便是近代史上最為著名的“重慶談判”。
中共中央最終討論決定,由周恩來、王若飛陪同毛澤東去重慶談判,陳雲和彭真為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
為保證毛澤東的安全,經過周恩來的親自挑選,龍飛虎、陳龍、顏太龍,組成“二龍一虎”安保小組,負責毛澤東在談判期間的安全警衛工作。
毛澤東卻放心不下週總理的安危,於是他把顧昌華調往軍事調處執行部,名義上擔任周總理的副官,實則保護總理的安全。
整個重慶談判期間,顧昌華幾乎是與周恩來總理形影不離。在他的印象中,周總理與毛主席不同,平時周總理需要處理各種事務,非常繁忙,顧不上與他人交談或聊天。
可是隻要一有空,周總理也會關心身邊人的情況。如果說毛主席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輩,那周總理就是學識淵博的鄰家大哥。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訂“雙十協定”,顧昌華圓滿完成任務。1946年至1948年,顧昌華在晉冀魯豫大軍開展立功運動,被授予二等功臣一次、三等功臣兩次,解放戰爭中獲授華北解放獎章、東北解放獎章、全國解放獎章。
1955年,全軍評定軍銜,顧昌華被授予中校軍銜,獲頒三級八一勳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有些戰友、同事和家人覺得他虧了,按照顧昌華的資歷,再怎麼著也能被評為少將。
可顧昌華說:“參加革命這麼多年,身邊犧牲的戰友數不清,我能活下來,國家還給我這麼高的榮譽和待遇,還不知足?”
1965年7月顧昌華離休,離休後被應邀到許多單位作報告,講述革命經歷,激勵和教育後人。
據顧昌華的家人回憶,老人經常這麼說:“年輕人要身體健康,努力,努力,永遠好好學習,好好工作,越來越好,好好幹。”
顧昌華老英雄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任何困難都要堅定、勇敢面對。無數前輩的熱血,才換來今天的安定富強,好日子來之不易,我們除了要珍惜,還要發奮圖強!
最後,恭祝老英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