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諾貝爾文學獲得者莫言的文學作品迄今為止都存在著爭議,有人說他把農村生活和人性的弱點都顯示在了文學裡,有人說他把“色情”融入在了作品裡——裡面有對女性的私密刻畫和和太過殘忍的結局。
殊不知,成就莫言文學最重要的人物都是女性,一位是他的母親,一位是深情陪伴他的半文盲妻子。
“愛情是一場大病”
莫言在他的書中寫到他對愛情的看法:“所謂愛情,其實就是一場大病,我的病都要好了。”熟悉莫言的人都知道,這位生活在山東高密的孩子,從小因為貧困和飢餓一直忍受著這患有“疾病”的人生。
莫言的母親帶著他尋找到了正確的方向,而他的的妻子杜勤蘭找到了讓莫言“痊癒”的藥方。
童年時期的莫言上了一段時間的小學就輟學在家幫助母親勞動。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莫言一直自卑又懦弱,加上家庭條件格外不好總是吃不飽飯。
莫言的母親帶著莫言偷偷來到集體的田裡撿麥穗吃,但是很快就被發現,莫言的母親被工作人員推倒在地,她眼中的絕望和難過是莫言一輩子也忘不了的傷痛,他在心裡有了第一個目標:“長大以後一定要吃飽飯!”
長大後莫言有一次和母親在菜市場看到了那位已經老去的工作人員,憤怒讓莫言想要衝上去打他,但是母親卻對莫言說:“孩子,那不是當年的工作人員,而是一位老人。”母親讓莫言寬容善良,有了迎接生活的勇氣,沒有讓莫言因為社會的疾病成為一位病態的人。
時間轉眼過去,1973年曾經的莫言終於長大,他成為了當地縣棉廠的一位普通工人,此時此刻,他已經和廠裡的一位叫杜勤蘭的姑娘共事3年,莫言對她暗生情愫卻因為家庭不好始終不敢表白。
直到他拿到了應徵入伍的通知書,才終於決定勇敢向前邁出一步。莫言約杜勤蘭出來,冬天的寒風吹著姑娘的臉龐,莫言好像得了失言病卻一個字也吐不出來。
杜勤蘭忍不住急了,連忙說:“你有什麼話就趕快說,不然就回去吧,因為太冷了!”聽到這裡,莫言趕緊深吸一口氣表明心意:“杜勤蘭你知道不,其實我一直喜歡你!”
卻沒想到杜勤蘭爽快地說:“那你趕緊準備聘禮,到我家來提親啊!”莫言欣喜萬分,內心曾經因為自卑而產生的陰霾也一掃而空,這個雪天讓莫言感受到了愛情的溫暖和希望。
二.一味良藥
和杜勤蘭表白確定關係後,莫言來到了隊伍中當兵,這對相隔異地的戀人只能透過書信來互訴衷腸。
雖然莫言識字但是杜勤蘭卻是個半文盲,不知道如何寫莫言寫信。於是她畫了一個白胖子,短短的頭髮,胖胖的臉頰,還有厚棉襖,像個小莫言,還在下面署名:蘭。
當莫言收到信後,發現這不是一封普通的書信而是愛人的畫作,雖然沒有字,但是莫言卻能夠知道杜勤蘭對他的關切。於是莫言只用一句話回應:“穿暖吃飽,好好照顧自己。”言語樸素,溫情無限。
過了一段時間,杜勤蘭又寄來了信,這次也是一幅簡筆畫,上面是一家人坐在家裡門口吃餃子的樣子。從小生活在農村的莫言家裡難得吃幾次餃子,這幅畫好像在提醒他,該回家了。
杜勤蘭沒有在寫文字的能力,漢字也認識得不多,不能寫字在信中明確表明自己的內心,但是又好像和莫言說了很多很多。
次年,在部隊中的莫言向組織專門請了長假,他要回到山東和杜勤蘭舉辦婚禮,組成一個幸福的家。當時婚禮的標準三件套是:縫紉機,手錶,腳踏車。
莫言家庭困難,買了縫紉機和腳踏車已經掏空了家裡幾乎所有的錢,買不起手錶了。知道這件事的杜勤蘭一點也沒有怪莫言,她只說:“沒有手錶就算了,只要你對我好就行了。”
莫言如願結婚,回到部隊。因為他從小總是飢一頓飽一頓,家裡的飯吃不飽,等莫言工作的時候也總是覺得飢腸轆轆,在做圖書管理人員的時候他總是餓了就吃一段大蔥,喝一碗白開水,這樣做的代價是莫言有了嚴重的腸胃疾病。但是他卻不願意去看醫生。
杜勤蘭知道後,找來了中醫的偏方,親自去山上採藥,她怕遠在部隊的莫言不能收到中藥藥汁,於是把中藥汁水融入了煎餅裡送給莫言。工作之餘的莫言吃著杜勤蘭做好的中藥煎餅,感受著妻子的愛意,似乎難受的腸胃病也不再那麼痛苦。
莫言在隊伍中做過許多不同的工作,曾任戰士、班長、教導員、幹事等職。但是枯燥的軍旅生活並沒有讓莫言的生活真正好起來。
有一次莫言和一位作家好友在一起吃飯,這位好友本來打算請莫言吃飯但是卻沒帶夠錢,不過他並不慌張。他問莫言:“你有紙嗎?”莫言覺得很困惑於是就把自己的煙盒給了好友。
只見這位作家在煙盒上寫了一首詩,打電話給城裡的編輯部門,對方收了這首詩立刻給這位“大作家”預支了幾十塊的稿費。莫言一看只要一首詩就可以掙這麼多錢,莫言問好友:“當作家很能掙錢嗎?”好友說:“當然!”
莫言又問:“頓頓吃白麵餃子?”好友說:“頓頓吃!”從此以後,莫言堅定了自己當作家的目標。在當時,幾十塊錢可以吃幾百頓的餃子,對於生活貧困的莫言來說簡直是可望不可即的夢想。
1978年,莫言陸續開始寫作,在1981年的時候寫出了自己的處女作《春雨霏霏》,從此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莫言的作品來源於他的生活,來源於他從小到大對農村生活最真實的感悟。
比如說他所塑造的“餓死鬼”一樣的人物就是莫言兒童時期的寫照,因為總是吃不飽,導致莫言看見吃的就會拿出一種“兇猛可怕”的姿態。
寫作的路程孤獨又漫長,正如後來莫言成功後也說:“因為我相貌醜陋,很多人都不看好我,那些有文化的人總是對我充滿譏諷。”但是在這途中,杜勤蘭一直陪著莫言,鼓勵甚至啟發莫言寫作的靈感。
莫言的書《晚熟的人》出版後取得了成功,激起了社會中許多普通人的共鳴,這本書的靈感就源自於杜勤蘭。杜勤蘭知道莫言的書成功後說:“這本書的題材我也有一半的功勞呢,你也不付一點錢給俺當書費。”
一向沉默寡言的莫言聽到後卻樂呵呵地說:“都是你的,都是你的,連我都是你的。”雖然只是夫妻間的玩笑話,但是莫言卻真正地做到了為杜勤蘭拒絕其他的美好。
莫言的小說《紅高粱家族》被張藝謀改成電影后更加名聲大噪,他的小說地位也水漲船高,不少女粉絲都迷戀上了莫言,甚至有條件不錯的女粉對莫言說:“自古以來才子配佳人,你應該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
但是莫言卻直接拒絕了女粉絲隱晦的暗示和求愛,他說:“愛情和財富,地位都無關,而是與內在深處的靈魂有關。我早已認定,和我朝夕相處的糟糠之妻,就是與我相伴一生的人。”
的確,年輕的莫言知道自己容貌普通,家庭也不好,杜勤蘭仍然義無反顧地嫁給他照顧他,讓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這份愛情無關於地位和外表,也無關於文化。因此,即使莫言功成名就也不會忘記妻子的付出。
“千里情緣一線穿,一生的情緣都是天仇地合。”或許杜勤蘭讀不懂莫言書中的文字,感受不到語言之間傳遞的大量共鳴,但是莫言書中的字裡行間都有杜勤蘭的影子。妻子的存在讓莫言從小到大的“怨鄉”之情有了溫暖,有了顏色。
三.治癒一生
在莫言諾貝爾文學獎的慶功宴上,莫言卻擺出了讓妻子杜勤蘭包好的餃子,這麼多海味珍饈,莫言卻依然偏愛妻子做的家常美食。不過關於餃子還有其他的故事。
兒時的貧困讓莫言童年最大的願望就是吃飽飯,對於他的家庭來說一年也難得包一次餃子。對吃飯有著巨大執念的莫言,在文章《故鄉過年》中說過,因為是除夕難得包一次餃子,莫言一口氣就吃了三碗餃子。
一頓白麵餃子是莫言童年中最美好的嚮往,也是因為一頓白麵餃子,讓莫言堅定了自己成為作家的信念。
有一次莫言的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但是因為是過年,母親還是盡力包了一頓餃子。他沒有想到,包了餃子後,外面走來一位穿衣襤褸的老人過來乞討,莫言把家中的紅薯給老人,老人卻有點生氣的開口:“你們一家人都在吃餃子,但是卻給我這位老人吃紅薯幹。”
莫言也很生氣,他對老人說:“我們一家人好不容易才吃上一頓餃子,能給你吃紅薯乾兒已經非常不錯了。”但是莫言的母親卻阻止了他,把自己碗中的半碗餃子倒進了老人的碗裡。莫言的母親用半碗餃子,教會了莫言善良和憐憫,踏踏實實地吃一頓餃子,也是莫言心中的白月光。
成家以後,杜勤蘭勤快能幹,雖然家裡條件依舊不算富裕但是因為莫言喜歡,杜勤蘭總是會包上一頓餃子,讓莫言滿足口腹之慾。一頓餃子,雖然普普通通,但是卻承載著莫言童年的心酸和期盼,莫言長大後,一頓餃子是他童年的夢想,也是妻子對他的理解和憐惜。
莫言和杜勤蘭相互理解,相互關心,長時間的生活讓他們對彼此多了幾分信賴和依戀也多了很多默契。莫言面貌普通,但是善良寬厚,沒成名之前許多人都不看好他,成名之後卻有絡繹不絕的人來找莫言辦事幫忙。
面對這些提著禮品來的人們,莫言都拒絕了他們的不合理要求,於是這些人會找到了杜勤蘭,希望這位目不識丁的大嫂能夠成為他們的突破口。
面對這樣的情況,杜勤蘭採取了和莫言一樣的態度。杜勤蘭深知莫言的為人和秉性,他不喜歡趨炎附勢的人,但是對待朋友卻格外的仗義。當莫言的朋友遇到緊急情況,想來找莫言借錢的時候,即使莫言不說,杜勤蘭也會直接把錢借給他的朋友。
長久的默契,讓這對看似不般配的夫妻有著靈魂伴侶般的恩愛。曾經參加過軍隊的莫言,為了保住自己的軍籍,不得不讓當時懷孕的杜勤蘭打掉了肚子裡的孩子。莫言有著難言的苦衷,但是杜勤蘭卻始終體諒的丈夫,莫言對杜勤蘭懷有愧疚,對妻子更加疼愛。
1981年,杜勤蘭和莫言的唯一一個孩子降生了,他們給女兒取名為管笑笑,從此莫言有了一個完整的家庭。莫言曾經說過:“我最大的成就不在寫作上,而是有個幸福的家。”莫言和杜勤蘭早年失去了一個尚在腹中的孩子,把所有的愛和希望都寄託在了管笑笑的身上。
杜勤蘭雖然目不識丁,但是溫婉賢淑,體諒莫言,小女兒管笑笑和父親莫言一樣純真善良。妻子無微不至的照顧治癒了莫言曾經在童年受到的委屈和傷害,女兒的出生讓莫言感受到了新生命的喜悅和期待。
在構思《豐乳肥臀》這部小說期間,杜勤蘭和管笑笑來到北京照顧莫言。即使父親在身邊,管笑笑也喜歡給莫言寫信,欣喜的莫言把女兒的書信貼在客廳的牆上,時不時閱讀。
隨著莫言的多部作品都在文學領域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莫言的光芒也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莫言從沒忘記過自己的妻子,他充滿感激,尊重和愛戀,帶著杜勤蘭出席各種活動,向大家介紹這位普通的婦人是他的妻子。
杜勤蘭的溫柔賢惠,讓莫言感受到了家庭的美好,莫言的尊重和不離不棄也讓這對夫妻有了更加平等的關係。
莫言總會在作品中不經意流露“怨鄉”卻“懷鄉”的情感。如果說莫言作品的靈魂來源於他兒時的心酸和痛苦,那麼杜勤蘭的愛意讓莫言有了面對曾經的勇氣。幸福的家庭撫平了莫言的傷痕,也治癒了他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