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新居所己經宅了兩年有餘了,這是一棟 11層的小樓。兩年中,我和樓道內所有的居民所說過的話一共也超不過20個字。大不了是幫助別人按一下電梯按鈕,別人說了一聲謝謝;或者別人幫我按了一下按鈕,我說了一聲謝謝。
於是,我想起了老子的理想國: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可他說的是小國呀,而我們現在是第二超級大國;他說的是先秦時代的農耕社會,我們現在是網際網路的全新時代。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會變得如此冷漠,不知道有誰想過這其中的緣由。
記得小時候,我生活在一個大院裡。院子很大,怎麼說也有五六千戶人家吧。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非常單純,不管你到誰家裡去,不管雙方的父母是否認識,隨便吃隨便喝,到哪兒都有溫暖的感覺。
今天的社會是怎麼了?其實,與人的道德沒太大的關係,是因為資訊時代,把我們每一個人的社會關係碎片化了,或者說是被網際網路碎片化了。
為什麼說是碎片化了?因為,我們在網路世界中,只不過是大資料中沒有感情,且趨於無限小的一組小資料,我們的存在,完全取決於蜘蛛隨意抓取時的關注度。如果你今天在網上發表一篇文章,理論上任何人都有可能看你這篇文章,這些人跟你不需要有感情關係,不需要有親緣關係,不需要有朋友關係,不需要有工作關係,不需要有任何關係。在這樣一張人與人的社會關係的巨網中,每個人不是碎片又是什麼。
並不是我們人變得冷漠了,是我們在社會關係中的處理方式,已經不再有血親紐帶的痕跡。我們說今天經濟學,是關注度經濟學,那就意味著,關注度決定了格局,而不再卻決於你和鄰居、和同事、和朋友、和親人,說過多少聲的謝謝,有過什麼交往,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你還寫過文章。
正是這樣一種碎片化的社會關係,決定了我們世俗的客套、傳統的往來,都已經成了多餘的符號。
那麼,面臨的這樣一張去中心化的隨機選擇的社會關係,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一切取決於我們能為別人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如果我們不能為別人提供價值,我們註定會被這張大網所淹沒。
如果我們的所做的一切能夠利他,能夠有有助於社會,我們所引起的關注度,就成了社會對我們的回報。而我是誰、從哪兒來、到哪去這樣的哲學三部曲,已經不需要再追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