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許夢旖 南京報道
12月15日,由南京市江北新區管理委員會、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南京市江北新區財政局、21世紀經濟報道、21世紀創新資本研究院、盛世揚子、揚子江基金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創新資本年會暨第四屆中國創投責任投資峰會”在南京江北新區召開。
作為十多年國內為數不多專注於綠色科技賽道投資的GP,青域基金創始管理合夥人林霆參與“熱門賽道變換下的硬科技投資”圓桌論壇討論時,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所謂‘硬科技’一方面是說該項技術有很高的技術壁壘,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定義是該項技術要能產生足夠的影響力,並不是一個簡單的應用就能稱為硬科技。”他稱,這種影響力可能來自於產業的提升,也可能來自於瓶頸的突破,而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影響力就是“環境影響力”。青域基金一直專注的綠色科技,就是把硬科技中能產生環境或者氣候影響力的科技拿出來進行投資。
“環境影響力或者氣候影響力的科技,傳統意義上來說,可能是材料的技術或者能源的技術或者是環境治理的技術。”林霆強調,隨著環境影響力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特別是雙碳目標的提出,實現雙碳需要運用大量可再生能源,就必然要用到數字科技或物聯網科技。“現在綠色科技的邊界已從傳統的材料科技、能源科技拓展到了具備環境影響力的數字科技範疇。我們其實在上一期基金投了很多感測器公司、晶片公司、AI演算法的公司。”
林霆稱,與從科技著手的硬科技GP不一樣,青域基金從應用場景入手,要解決能源的問題、解決氣候變化的問題或者解決環境的問題。“我們是從應用場景往上找科技的解決方案,這是我所理解的硬科技與環境影響力,以及我們目前著眼於綠色科技的發力點。”他透露,青域新一期基金會繼續投資如晶片、AI、自動控制等具備綠色應用場景的、能夠解決環境問題或氣候問題的數字化和網路化技術。
對於如何平衡規劃綠色投資與產業投資,林霆提到了兩點。第一點是應用場景,“我們要對應用場景做非常深入的研究,不同應用場景對科技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科技要素的界定也是不一樣的。”他認為,無論是環境或是能源,總結下來有幾個關鍵因素一定要把握好。第一個是技術的經濟性,第二個是技術的安全性,第三個是應用場景的市場格局。
“經濟性不用說,你要想環境友好,要想氣候友好,肯定是成本高的。”林霆稱,如果不考慮經濟性,技術是很難市場化或商業化的。“安全性也是這樣的問題,一個技術如果用在手機上可能很容易找到客戶幫你試,但如果一個技術是用在風力發電機就很難找到客戶幫你試,因為一旦試錯了,損失一臺風力發電機就是幾百萬的事情。”
“能源行業市場格局不是非常市場化的格局,特別在中國是比較固化的市場格局,兩網五大四小等等。”他認為,看綠色應用場景科技時要從這三個要素把握這些科技,如果把握不好就可能會踩坑。
“週期性也是綠色科技的一個重要特徵,任何技術從創新開始一直到大批次商用,都要經歷週期的起伏,如果時點把握不好也是很難賺錢的。”林霆坦言,PE基金本身是有存續期的,如果時點把握不好,一隻基金所投資專案在該基金存續期內可能就熬不到技術本身商用化的週期。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