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辟制是漢武帝時開始推行的一種自上而下選拔官吏制度,就是徵召社會上名望顯赫的人士出來做官,主要有皇帝徵召和府、州闢除兩個方面。
徵,是皇帝下詔指明徵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任職,有時也稱為日“特詔”或“特徵”。被徵者多是地位顯赫、名望很高的社會名流,被稱為“徵君”,多數會被委任以要職。
闢,是中央官署的高階官吏或地方州郡等的官吏任用有才能的屬吏,之後再向朝廷推薦,漢時也稱為“辟召”或“闢除”。
東漢沿襲西漢的這種制度,而且徵辟制在東漢尤為盛行,公卿以能招致賢才為能事,而俊才名士也以有所倚重為自豪。
在漢代的選官制度中,徵辟作為一種自上而下的選拔任用官吏的制度,地位僅次於察舉。
高中階段關於“徵辟”最典型的用法見於《張衡傳》:
1、“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徵召,都沒有就任。
2、“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數方面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徵召他,任命他為郎中。(注:“公車”為漢代官署名,臣民上書和徵召都由公車接待。)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