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秦亡之後的第五年,中國又出現了統一的西漢王朝。西漢建立之初,人口散亡,經濟凋敝,物價飛騰,社會動盪不安,漢高祖劉邦為了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生產,用黃老無為而治的思想指導政治,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將新王朝穩定下來。到文、景之時,社會已全面繁榮,但諸呂及以後的七國之亂還是給西漢造成了不小麻煩。真正使西漢走向頂峰的是漢武帝。在他統治的半個世紀中,“外事四夷,內興功利" ,抗擊匈奴的戰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漢初分封的同姓王和異姓王已沒有了分裂的本錢,但武帝好大喜功,也為由盛而衰埋下了種子。雖有其後的“昭宣中興”,畢竟盛勢不再。接下去的外戚宦官交替掌權,使政治更加黑暗、最終發展成了王莽篡權。
西漢時期,休養生息政策促進了經濟發展,輕徭薄賦保證了農民生活,鐵器和牛耕的廣泛使用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利建設使國家更加富庶,商業有了長足進步,“絲綢之路”揭開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序幕。董仲舒的“黑黜百家,獨尊儒術”得到了漢武帝的採納,儒學從此成了歷朝歷代正統的統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