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通用的朝代紀元表是由乾隆年間的欽定二十四史發展來的,而南宋和清朝沒有直接利害關係。
什麼持續時間、穩定的地盤、影響力什麼的,統統都沒有意義,南宋可是被算到1279年崖山海戰了,當時大宋有多少地盤?官方給歷史的定義從來都是為政治服務的,沒有例外。
中國古代要想作為割據政權被當做朝代,時間還是其次,地盤是最重要的。
中國很早就把實力地位遠高於血統地位了。你南明皇帝與明皇帝血統遠近親疏不重要,保證穩定且較大的地盤才是關鍵。歷史上的南方割據政權,能夠作為朝代的,一般都是依據江淮一線割據才算得上朝代,最次也是失去四川盆地情況下沿長江割據。但南明的沿長江割據時間不過弘光時期的一年時間,之後便潰敗,此後隆武、魯王、紹武政權都極其短命,且三四年時間裡,基本將臺灣以外的中南、東南等地丟的差不多了。到了永曆大部分時期,真正有效控制地區不過是雲貴地區為主的西南一隅而已——中國歷史上,什麼時候在西南一隅朝不保夕的政權還能被當做朝代過?就算是季漢,人家好歹也有整個四川及漢中啊。
而且在時間來說,大一統朝代時間短也無所謂,反正沒有人能和他爭。但是割據政權若想成為朝代,必須保證一定的時間,至少能和自己對手熬一熬才行。當初前趙滅了西晉,但後來東晉成為朝代,而前趙只是十六國之一,一個重要原因是東晉又撐了百餘年,而前趙則連北方形式上的統一都沒做到就迅速滅亡了。而到了北朝,北方政權能後有一定持續性,就也成了和南方並稱的南北朝。南宋同樣是和金長期拉鋸,而且一直熬到金先滅亡,這才成為一朝。而南明作為割據政權時間又太短,不知道得參照哪個歷史版本,才能作為朝代看待?
至於高票答案,把一個臺灣割據都當做南明延續的說法,我覺得這種理論蔣校長應該很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