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浮躁的時代,您是否也和我一樣被迷茫常伴左右。高考沒達到本科線,我在迷茫要不要復讀;上了大學後,我在迷茫自己這專業以後做什麼工作;快要畢業時,我在迷茫選擇讀研還是工作;工作三年了,公司受疫情影響停產了,我的事業進入瓶頸期,我在迷茫自己該何去何從.....
我一直覺得大部分的“迷茫”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這說明你有選擇。有個被說濫的梗,說人餓的時候只有一個願望,就是吃飽肚子,但是人吃飽了,願望就無限了。
回想從小到大,父母一直教育我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我是農村人,沒有選擇,必須走過那條獨木橋。現在我過了那條獨木橋,發現自己面前有著千千萬萬條路,千千萬萬種可能性。
千萬種可能我還是迷茫,大部分的迷茫可能是根本看不見未來在哪裡。問題通常是:“我怎麼知道我自己擅長什麼呢?”“我怎麼知道我想要什麼呢?”我會覺得是自己不夠了解自己,於是停留在原地,試圖透過向內思考的方式來探索自己,瞭解自己。這也不錯,但大部分時候這似乎會陷入一個死迴圈。
我覺得“迷茫”的根本原因在於缺乏足夠的資訊來做出決策,而非想得不夠多。
舉個例子,一個企業去我們大學招聘,招聘官一來就問我:“你的職業規劃是什麼?”我當時就迷茫了,我都沒工作過,都沒見過這社會,沒經歷過職場,甚至連職業的定義是啥都不知道,哪來的職業規劃。等我現在工作了幾年,立馬就能來個職業規劃:在IT行業,3年成為工程師,5年成為高工,10年成為CIO。
我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說:不要站在原地,跑起來,利用一切機會接觸你感興趣的資訊。接觸的資訊面越早越多,經歷越豐富,你做出的決策正確的可能性就越高,站在原地只會和昨天一樣。
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女孩子,她說我沒有上進心,以前一直不明白她所說的上進心是啥意思。回想起工作這幾年,我剛畢業後也是雄心壯志,後來慢慢沉淪於安逸的環境,看著同事們一個個換了工資翻了幾倍的工作,自己還呆在這裡拿著微薄的工資,還要騙自己是疫情下不好找工作,所以一直沒換工作,其實就是習慣了現在的安逸,對未知的未來充滿恐懼。想想自己都到了結婚的年齡了卻一事無成,現在很迷茫,原來這幾年我一直站在原地踏步,這就是沒上進心。
如果你還在上學就多去圖書館,也可以去參加社會實踐;如果你已經工作了,多參加一些圈子外的活動,認識一些其他行業的人,學一門你感興趣的新手藝,接觸你感興趣的新專業領域。或許你會發現你職業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就是從你不斷地學習中來的。
如果你還在迷茫,請不要站在原地,動起來去學習,年輕時候最大的優勢是可以快速試錯,這時候你試錯的成本很低。當你年紀大了,有了家庭,有了那些你割捨不去的沉沒成本,那時候你再意識到這樣的生活並不是你想要的時候,錯的代價就太高了,所以更多人這個時候會選擇趨於穩定,一邊抱怨生活一邊被生活所困,卻無法逃脫。
那女孩對我說:無論前路有多艱難,只要不站在原地,哪怕只踏出一小步,都會更接近幸福。
封面圖片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