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注意到沒有,日本經濟又連續4個月出現了貿易逆差,根據日本財務省16日釋出的資料顯示,11月份日本出口同比上升了20.5%,較10月份的9.4增幅明顯擴大,這是日本出口增速自5月以來的首次加快。
但是出口多進口更多,11月份日本的進口額同比增長了43.8%,到了8萬億日元,連續10個月同比增長,這使得日本11月份出現了9547億元的貿易逆差,這已經是連續4個月的貿易逆差了。也就是說在過往這半年多的時間以來,雖然日本經濟慢慢恢復了,出口慢慢增長了,但是由於進口更增長,所以日本在過去4個月一直是貿易逆差,這使得整個2021年日本可能要迎來高達幾萬億日元的總貿易逆差。
可能剛聽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大家替日本經濟捏把汗,逆差總是不如順差好,逆差說明你進口的多出口的少,那麼你外匯吸取的就少,可是大家知道嗎,出現貿易逆差不是這幾個月的事。早在10年之前日本就已經開始出現貿易逆差了,而且延續了很長時間,甚至一年的時間貿易逆差總額就能高達10萬億日元,這說明日本經濟真的已經發生了巨大的結構性的變化。
以往談起日本經濟我們都非常欽佩,二戰之後能夠從一片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一方面得益於美國的大力支援,另一方面日本人也確實是夠鑽研的,這兩年來我們很多人調侃日本的工匠精神,但是我們不得不否認的一個事實是二戰之後,第一個站起來的亞洲國家確實是日本。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經濟真的是如日中天的,以至於一度日本的人均GDP比美國還要高,這在今天看起來簡直是不可能的。
因為今天美國人均GDP高達6萬多美元,日本只有4萬多而已,當年日本經濟為什麼強大,因為日本能夠通過出口加工業賺到很多錢。咱們都知道日本雖然有著1億多人口,領土面積如果放到歐洲去也不算是個小國,但是實際上日本真的是一個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它既沒有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氣,也沒有大量的鐵礦、銅礦,但是就是這樣一個資源極度貧乏的國家,卻能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成為舉世矚目的出口國家。
日本從很多國家大量進口原材料,大量進口能源,然後在本國生產出大量的工業品,賣滿全球,這使得日本迅速地富了起來。咱們以往就講過相比農業,那工業妥妥的是賺錢的買賣,一個老農民辛辛苦苦一年種個幾畝地,糧食能賣幾個錢,而大工業生產真的是點石成金變廢為寶,你想鋼材才多少錢一噸,幾千塊錢而已,一輛轎車用得上一噸鋼材嗎?
再加上一些橡膠製品一些玻璃製品一些塑膠製品,然後拼裝出一個車來少則賣十幾萬多則賣上百萬,工業的利潤那絕對是最大的,所以大量的向海外出口產品使得日本經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迅速騰飛,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絕對可以說日本是貿易利國出口利國。
咱都甭說別的國家,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日關係出現了緩和,我們跟日本建交了,日本也有大量的企業到我國建廠,上世紀80年代,我們很多產品是來自於日本的,日本的電視機,日本的電冰箱,日本的錄音機。對於一整代中國人而言,日本貨就是品質的代名詞,幾乎任何產品只要有日本生產的那一定是價格最高,但同時質量最好的,所以這也是為什麼近些年來,總有人說日本匠人精神的原因。
甚至以往我們就跟大家分享過一個案例,雷克薩斯汽車作為日本最高階汽車的代表,如果你到它的4s店去買車的時候,你跟銷售人員商量說憑什麼你賣的比同級別的賓士寶馬還貴,人家銷售員就會跟你講因為我們這是原裝進口的,我們這是在日本生產的,當然比合資車要貴。
時至今日,還有很多中國人對日貨是有迷思的,這不奇怪,因為畢竟在過去幾十年,日本產品建立了非常好的聲譽,這也使得日本賺得盆滿缽滿,在那些年月日本一定是貿易順差的,它不可能貿易逆差。然而大概在10年之前,日本出現了第一次貿易逆差,而且從那個時候開始,日本這個貿易逆差就很難轉回到順差的,為什麼會這樣,有兩方面的因素,首先第一2011年發生了日本311大地震,日本的核電站發生了洩漏,到今天這個事還沒徹底解決完,但是日本國內從此對核電就恐懼了,這很正常。
現在的問題還只是核洩漏而已,大不了福島周邊的海產品我不吃,可問題是以後核電站再出事那不一定是核洩漏,一旦有個核爆炸,多少萬的人命突然之間就沒了,所以不光是日本,歐洲很多國家都開始了廢核運動。規劃中的核電站停工,已經建好的核電站都要除役,日本也是這樣,由於311的大地震使得日本國內很多核電站停止了運轉,可是日本現在是個工業化強國,對能源是非常需求的,對電力更是渴求的,本國國內的核電站不能發電了,只能加大力度從海外進口了,煤也好、石油也好、天然氣也好,只能大量的進口。
而很不巧的是在那幾年,國際石油價格飆升,前幾年甚至每桶石油賣到了140美元以上,現在這才七八十美元而已,以前我們講過當國際油價暴增的時候,俄羅斯撿便宜了,而俄羅斯大量出口石油那是賺得盆滿缽滿。但與此同時日本可就吃虧了,你本國沒有任何資源能源,核電站又被除役了,那就只能大量進口了,所以當日本出口增長的時候它進口增長的更快,導致本國會出現貿易逆差,當然這只是問題的一方面。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日本乾的是出口加工的貿易,資源能源原材料是從海外進口的,但畢竟製成品要賣出去,你賣出去的價格肯定比那些資源、能源、原材料價格要高的多得多,所以哪怕能源價格上漲,按道理講你不應當出現貿易逆差的。可是最近10年20年,日本貨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弱了,今天您在國內的家電市場上還看得到日貨嗎,甭管是白電還是黑電,曾幾何時電視機、電冰箱、影碟機、洗衣機、手機、膝上型電腦,我們幾乎在任何一個家電分類上都能看到日貨,而且人家賣的價格還很高,日本企業還能賺到很多錢。
可今天我們不否認,在某些領域我們還能看得到日貨,但是它的量已經非常小了,假設我們要算一算,比如說電視機各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手機各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現在日系產品都歸於其他一類連1%的佔有率都沒有。甚至很多傳統的日本企業什麼東芝、松下、夏普,人家早早地就把旗下的白電產業、黑電產業統統賣給其他競爭對手,日本產品在中國市場已經玩不轉了。
其實哪指中國市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產品不光出口到我國還要出口到美國,還要出口到歐洲,還要出口到東南亞國家,甚至還要出口到非洲。當年還有個段子說日本人特別黑心,人家往往是第一流的產品留給本國用,第二流的產品出口到歐美,第三流的產品才出口到我國這種發展中國家。然而經過幾十年的變化,時移世易,今天不單中國市場上很難見到日本的家電產品了,甚至在其他市場上日本產品也節節敗退。
我國產品早就邁向海外了,雖然很多人說人家日本企業不屑於幹這些毛利率低的產業,人家早就去琢磨那些更賺錢的產業了,可問題是日本的出口一直在萎縮,其實這麼些年來,日本出口主要靠兩大產業一個是汽車一個是家電,很顯然這兩條支撐貿易的腿有一條已經徹底瘸掉了,可是那一條生活的還很好嗎?
日本確實是靠汽車立國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汽車在北美打敗了美國的品牌,到今天很多美國人都認為日本汽車經濟實惠,皮實耐用,小毛病少,基本不需要怎麼修。作為一個家庭而言,首選可以買個日系的經濟型轎車,然而這樣的日子恐怕也過不了太久了,汽車領域真的是劃時代的變革。
以往我們跟大家聊過很多次,電動車對於整個汽車產業的衝擊,為什麼豐田總裁豐田章男幾次三番近乎哀嚎的跟日本政府說你們千萬不能搞各種各樣的電動車產業政策,你們別給電動車補貼了,現在需要補貼的恐怕是傳統車商。
因為很顯然再過5年再過10年再過15年,那絕對就是電動車的天下了,很多國家根本就不讓賣燃油車了,有七大汽車傳統廠商品牌,有幾千家汽車零部件配套廠商,有幾百萬汽車產業的從業工人,10年之後難道讓這些人都失業嗎?
10年之後,日本還能向全球出口汽車嗎,到那個時候,支撐日本貿易的另一條腿如果也斷的話,日本這個逆差得擴大到什麼狀態?對於我們個人而言,你如果想發家致富固然要靠個人的辛勤努力,要有學識要有能力,要有智慧要拼搏,但是往往也看機遇,有沒有可能你站在風口之上,對於國家而言又何嘗不是這樣?
二戰之後的日本算是站在了風口之上,自己也夠努力,所以迅速地打造出了一片天地,咱們就說汽車領域,如果在這個領域我國想彎道超車,確實比家電領域手機領域要難得多。日本德國美國這樣的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它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汽車領域建立起了非常強的技術壁壘,說實話到今天我國廠商雖然賣了很多車,但是在發動機和變速器的研發能力上比人家弱多了。
但是電動車一到來,以往所有的技術壁壘統統被打破了,不需要發動機了不需要變速器了,我們重新跟人家回到了同一個起跑線上,甚至我們還已經先比人家跑了幾步,所以對於日本而言這恐怕真是一個非常麻煩的事情,不單家電這條腿它已經斷掉了,未來汽車這條腿它也可能斷掉。
曾幾何時大概在10多年前當蘋果手機賣滿全球,三星手機成為銷冠之時,很多人研討日本手機市場說沒事,日本人有著很多獨特的審美,日本本土的很多手機品牌人家跟運營商深度繫結活得很好。然而沒過幾年,日本本土也被外資品牌手機攻陷了,日本手機非但不能出口到海外,甚至本土市場也拱手相讓了,發生在家電領域上的故事難道不會在汽車領域重演嗎?
今天日本雖然有著七大汽車廠商品牌,但是它有拿得出手的可以量產的商業化的純電動車嗎?所以當汽車這條腿再斷掉之後,那麼以後日本的貿易逆差就是常態了,而到那個時候,我們不光是GDP總量超日本,甚至人均GDP達到它的一半那都是可以想象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