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美國藉口所謂“強迫勞動”和“侵犯人權”制裁新疆棉花,粗暴扣押並銷燬新疆棉製品,甚至迫使眾多服飾品牌抵制新疆棉花。
為探究美國涉疆制裁對全球棉花產業鏈和我國棉花產業造成的深層影響,暨南大學研究小組透過實地考察和走訪,完成了《美國涉疆制裁對全球棉花產業鏈的影響》獨立研究報告,報告今天(26日)在廣州釋出。
這份報告以事實揭示了美國基於地緣政治利益實施制裁破壞了全球棉花產業鏈,而所謂的“強迫勞動”“侵犯人權”不過是美國意圖打擊他國、鞏固霸權的藉口。
研究小組歷時3個多月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喀什地區和廣東省的17個縣市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完成了調研報告。
暨南大學傳播與邊疆治理研究院院長 鄭亮:我們在調研當中,沒有發現任何強迫勞動的痕跡,所謂強迫勞動和人權問題是根本不存在的。美國涉疆制裁的本質,並不是所謂人權問題或者強迫勞動問題。我們調研發現的各種各樣的企業,實際上利潤都非常微薄。
報告認為,中國棉花產業憑藉優質的棉花原材料、完善的供應鏈網路,成為全球棉花產業鏈的中心環節,因此,破壞中國棉花產業就等於破壞全球棉花產業鏈。大量事實證明,美國涉疆棉花制裁對全球棉花產業鏈的各環節造成了打擊,包括原料生產,棉紗加工,織染、面料生產,服裝生產及終端銷售等環節。
報告還指出,美國涉疆制裁並未對我國國內棉紡製造環節造成明顯影響。首先,在政府、企業、農業合作社的多方護航下,新疆棉花種植戶不擔憂美國製裁風險,仍希望繼續擴大生產;其次,我國相關政策和市場期貨交易機制對棉花原材料供應提供保障,並且得益於國內市場的強大韌性和抗壓能力,國內棉紡加工製造環節良好運轉。
來源: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