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是個有著3000年文明歷史的古國,也是近代史上沒有被西方殖民過的兩個非洲國家之一(另一個是賴比瑞亞)。境內以山地高原為主,平均海拔近3000米,比雲貴高原還高。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兩大支流之一的青尼羅河就發源於該國。衣索比亞國名Αιθιοπια,早在《荷馬史詩》中就曾出現過,這裡早期的居民,是從阿拉伯半島南部移入的閃米特人。
公元前975年,孟利尼克一世稱王。公元前8世紀,建立努比亞王國。公元前後建立阿克蘇姆王國(Axum Empire),橫跨亞非兩大陸,對外輸出象牙、犀角、黃金等特產,貿易範圍包括整個地中海世界和印度洋沿岸。阿克蘇姆王國被當時的學者認為,是與羅馬帝國、波斯和中國並列的四大強國之一 。3世紀開始,阿克蘇姆就開始鑄造金屬貨幣,成為非洲第一個鑄幣的國家,其國王在320年接受了基督教。
7 世紀,阿拉伯帝國崛起,地中海到紅海的商路被切斷,阿克蘇姆王國也逐漸衰落了下來。1137年,其南部的庫施特語族阿高人推翻了阿克蘇姆王國,建立了札格維王朝;1270 年,阿姆哈拉人又推翻了札格維王朝,建立所羅門王朝。阿拉伯、土耳其不斷威脅著衣索比亞,最終未能征服此地。衣索比亞人在這種險惡的鬥爭中,鍛鍊了堅強的民族性格。
大約在16世紀初期,奧斯曼帝國征服了埃及,開始威脅衣索比亞。南方的遊牧民族加拉人也不斷北上,使得衣索比亞遭遇到南北夾擊。就在這時候,葡萄牙人在開闢新航路後,聽說東非有一個基督教的國家,非常感興趣。從1528年開始,兩國聯合。到1543年,入侵衣索比亞的土耳其勢力基本被清除。然而,之後的葡萄牙卻強制要求衣索比亞改信天主教(埃塞為東正教),於是兩國矛盾爆發,埃塞皇帝驅逐了葡萄牙人。
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後,衣索比亞的戰略位置日趨重要,西方殖民者開始加強對該地區的爭奪。英國殖民者開始入侵,衣索比亞形成了兩大勢力,一是約翰四世,他在英國支援下擊敗了各路諸侯,于于1872年稱帝;另一大勢力是紹阿公國的孟尼利克。兩大勢力相互征伐,國家出現了內憂外患。
1884年,在德國首相俾斯麥的主持之下,來自世界的15個國家召開了臭名昭著的“柏林會議”,以解決列強們在非洲的領土爭端。非洲的殖民地基本被歐洲列強們瓜分殆盡,只剩下位於東非高原一帶的衣索比亞,還是一片無人染指的“淨土”。此時,和英國締結友好條約,在海外還沒有多少殖民地的義大利,準備趁機佔領衣索比亞。
1885年,義大利當局出兵佔領了厄利垂亞的重要城市馬薩瓦。當時的衣索比亞皇帝約翰尼斯四世準備秣馬厲兵,給侵略者一點顏色瞧瞧。但由於兩軍的科技裝備差距過於懸殊,衣索比亞武士並不能阻止義大利吞併整個“厄利垂亞”;禍不單行,鄰國的蘇丹爆發了規模浩大的馬赫迪起義,攻打衣索比亞的舊都貢德爾,約翰尼斯四世戰死沙場。1889年,在約翰尼斯四世去世後的數月,他的政敵孟尼利克稱帝,即孟尼利克二世。
由於孟尼利克二世是名虔誠的基督教徒,本能地把有著相近信仰的義大利人看作是朋友和客人(想多了)。登基之後,就和義大利簽訂了《烏西阿利條約》,互相承認了各自的主權。然而,義大利卻有意曲解條約,試圖將衣索比亞變成義大利的“保護國”,並加緊在厄利垂亞地區集結兵力,準備隨時對衣索比亞佔領。察覺不對的孟尼利克二世,於1891年4月親自書寫了份《致歐洲列強書》,“如果有歐洲列強膽敢侵佔衣索比亞,那麼身為皇帝的我必定會讓侵略者付出沉重的代價。”1893年,孟尼利克二世正式下令廢除《烏西阿利條約》。當時的義大利首相剋里斯庇,親自對厄利垂亞的義大利總督下令,“如果顛覆計劃無法奏效的話,義大利將使用拿破崙的方法征服衣索比亞,將孟尼利克二世用象籠押回義大利。”
1894年,義大利對衣索比亞發兵,很快就取得了一些勝利,並在1895年底逼近衣索比亞的軍事重鎮阿杜瓦。巴熱提力將軍分兵冒進,四個義大利遠征旅向阿杜瓦分三路進軍,在山頂等候多時的孟尼利克二世察覺到了戰機,果斷指揮埃軍出擊。原本預期埃塞士兵大潰敗的首相,等來的卻是埃塞士兵對義大利士兵大屠殺的訊息。
埃塞方面,有四千到五千名士兵戰死,八千名士兵受傷。
義大利方面,三路軍隊的將領一俘兩死,七千名士兵被殺,三千名士兵被俘,另有一千五百名士兵受傷。戰損比為四分之三,超過了在歐洲戰場上以往任何一次戰爭。
阿杜瓦前線大敗的訊息傳回國,義大利人民憤怒了。近10萬人簽名請願,要求義大利軍隊撤出非洲。克里斯皮內閣倒臺,指揮官巴熱提力將軍被帶到了審判臺。為了換回義大利戰俘,1896年10月,義大利被迫和衣索比亞簽訂《亞的斯亞貝巴條約》,承認衣索比亞的獨立地位,並賠款1000萬里拉。
擊敗義大利後,孟尼利克二世又不斷擊敗諸侯國,鞏固了國家的統一。他還大力向歐洲國家學習,發展工商業,派遣留學生,修建鐵路,使得衣索比亞的經濟逐漸恢復和發展。但這位偉大的皇帝卻在1908年因中風全身癱瘓,喪失了說話的能力,失去了治理國家的能力。孟尼利克二世1913年去世,幸運的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列強無暇顧及),衣索比亞就這樣挺過列強的瓜分。
1934年,義大利再次對衣索比亞發動戰爭。內亂中的衣索比亞,無法抵抗歐洲殖民者的。1936年,義大利宣佈吞併衣索比亞。1941年4月,以英軍為主的盟國軍隊擊敗駐守衣索比亞的義大利殖民軍,解放了亞的斯亞貝巴,流亡倫敦多年的海爾·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得以回國重登皇位,而厄利垂亞成為了英國託管地。1950年,厄利垂亞和衣索比亞重新組建為一個鬆散的聯盟,厄利垂亞西部的部分領土則被割給衣索比亞。厄利垂亞人自然無法接受,於是,兩國又爆發了衝突。結果,衣索比亞反而在1962年吞併了厄利垂亞。
失去“厄利垂亞”的海岸線
1973年10月的中東戰爭,導致歐佩克成員國暫停石油出口,國際油價暴漲,導致衣索比亞社會矛盾集中爆發。1974年,中下層軍官們突然發動軍事政變,衣索比亞政權一夜顛覆。門格斯圖從一名少校升級為中校,走到臺前。他討好民眾,推行了土地改革和工業國有化,以此來掩蓋他奪權行為的非法性;模仿蘇聯體制搞集體農莊制;以獲得蘇聯的經濟援助和軍事援助。
1977年到1978年期間,索馬利亞對衣索比亞的歐加登地區提出領土了要求,兩國還為此爆發了歐加登戰爭。 在經歷了大幹旱,大饑荒後,以及蘇聯解體後無法獲得援助的背景下,1991年,由北方提格雷人主導的埃革陣(衣索比亞革命民主陣線)以及厄利特里亞人民解放陣線,推翻了門格斯圖的德爾格軍政府統治,梅萊斯·澤納維走向了執政舞臺,組建了臨時政府。1994年12月,在各方勢力的妥協下,埃塞在大選後決定將實行聯邦制和議會內閣制,任期為五年。推行民族自治州政策,並且在憲法第39條,明確規定了州內的全民公決可脫離聯邦的條款,為以後的政治撕裂留下了隱患。
提格雷當時代表著衣索比亞人的意願,而厄利垂亞一直夢想的卻是獨立。由於在推翻門格斯圖的過程中,厄利垂亞人幫了大忙,就順理成章獲得了公投獨立的機會。到1991年,厄利垂亞已基本實現了對本地的實際控制。1993年5月24日,在聯合國的監督下,厄利垂亞人進行了公投,結果顯示大部分人支援獨立。衣索比亞無奈地宣佈承認其獨立。自此衣索比亞失去了所有的海岸線,成了一個徹底的內陸國家。而一些位於邊界的名城,到底歸屬衣索比亞,還是厄利垂亞也成了問題。尤其是一些城市還是提格雷領導人的故鄉,衣索比亞領導人可不希望回家變成出國。於是,兩國先是經濟戰,然後上升為熱戰。1998年,兩國不宣而戰,那次主要是為了爭奪時任總理梅萊斯·澤納維的故鄉巴德梅。
埃塞這個有著1.1億人口的非洲第二人口大國,有三大民族,分別是奧羅莫族、阿姆哈拉族和提格雷族。從1991年到2018年,這近三十年時間裡,提格雷人陣都是執政黨衣索比亞人民革命民主陣線的核心政黨。提人陣長期居於統治地位,佔據著政府中最好的位置。在經濟上,得到的經濟優勢也最多。
梅萊斯繼續沿用土地公有制,並且建立和發展大型的國有企業,其中最優秀的當屬衣索比亞航空公司了(衣索比亞航空(Ethiopia Airline)已成為非洲最繁忙、最賺錢的機場,其航線幾乎覆蓋所有非洲國家,直達北京、紐約、巴西聖保羅、倫敦、迪拜等五大洲的主要城市。除了北京之外,還與我國上海廣州成都有直飛航班。)。在他的執政後期,受到中國經濟發展的刺激,於2007年開啟了改革試點,引進了東方工業園,鼓勵出口企業創收外匯而帶動經濟。2012年8月,梅萊斯·澤納維逝世,副總理海爾馬里亞姆·德薩萊尼接任埃革陣主席和衣索比亞總理。繼任後,他繼續推行梅萊斯時期的政治路線。德薩萊尼沒有貪權,在2018年辭去總理職務,成為埃塞俄比亞歷史上第一個主動下臺的執政者。
2018年4月2日,阿比.艾哈邁德博士上臺。儘管他來自奧羅莫人民民主組織,但是他的權力基礎卻是控制著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阿姆哈拉政治精英。這些阿姆哈拉政治精英希望廢除聯邦制度,建立單一制的政府,並依靠在政治上的優勢地位獲利。然而,國內其他族裔(包括最大民族奧羅莫人)都希望繼續維持聯邦制。且各大族裔在各自的州內擁有地方武裝,裝備精良,其中提格雷人的反應最為強烈。
阿比感受到了政治和經濟壓力,期望透過私有化虧損的國有企業,引進競爭,開放市場,來舒緩經濟壓力,但處處受到掣肘。無奈之下,阿比改組埃革陣(EPRDF),成立繁榮黨(EPP),將原先佔主導地位的提格雷人民解放陣線(TPLF)排除出去。中央政府就跟提格雷州圍繞聯邦與地方政府權力分配、民族矛盾等方面的分歧不斷擴大,始終無法找到政治解決途徑,最終兵戎相見。
在近十幾年來,埃塞獲得了來自中國的大量投資、貸款和援助專案,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亞的斯亞貝巴和其他埃塞主要城市儼然成為大工地,建築工地到處都掛著寫有中文標識的圍擋。中國已經幫助埃塞建成了包括連線亞的斯亞貝巴和吉布提港口的長750公里的亞吉鐵路,長達5萬公里的公路,大量的發電和供電設施,中興華為等中國電信運營商在埃塞建設了通訊網路,這些都幫助埃塞極大地完善了交通、電力、網路等各種基礎設施,讓埃塞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的價值逐漸顯現了出來。
眾所周知,任何投資專案,都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戰亂是一切投資的頭號敵人。中國在亞的斯亞貝巴周邊建設的東方工業園,規模龐大,大批的中國和西方企業入駐,埃塞已經成為一個新型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加工基地,在衣索比亞工作、經商的中國人,估計能有十幾萬人,戰爭肯定是大家最不願意看到的。
在衣索比亞,政治總是和暴力繫結在一起,一切爭端總傾向於武力解決問題。在這片土地上,或許從未有過透過協商和寬容解決問題的先例。成熟的國家,應該做的,也許是尋找共識並提升國家的凝聚力,在此基礎之上成長為參天大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