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國近代出生於貴州的名人偉人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劉顯潛(1865-1938)貴州興義人,陸軍中將,貴州遊擊軍總司令。劉顯潛歷任黔西觀察使、貴西道尹、貴州巡按使、護國軍援川總司令、滇黔邊防督辦、貴州軍事會辦。身授要職的劉顯潛,率部經數月時間,大刀闊斧興吏治,雷厲風行剿匪患,其轄區地域糾紛和民族糾紛大為減少,廣受稱讚。北洋政府以其治理地方政績突出,特授"上大夫"號,獎授四等文虎勳章。護法戰爭後,貴州軍隊有貴州陸軍、貴州遊擊軍兩大序列。劉顯潛任全省遊擊軍總司令,轄第一、二、三路遊擊軍,及遊擊大隊、鹽務巡防隊。
樂嘉藻(1867-1944),字彩澄,貴州黃平人。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曾參加公車上書。旋自費渡日本考察教育。歸國後,1899年設學會於貴陽,聚集同志,講求新學,傾向革命。後平剛剪辮被官牒捕誅,得其援護脫險。1904年與士紳於德坤合資創辦貴州第一所新式學校蒙學堂。次年再創實質學堂。1907年參與創辦《黔報》,任編輯。又結交張百麟,支援自治學社的革命活動。1909年(宣統元年)貴州諮議局成立,當選為議長,積極參加國會請願運動。
嚴希純(1879-1965),原名嚴儔,又名嚴紹彭,貴州省印江縣人,他是貴州省最早的共產黨人之一。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期間,擔任中央軍委的交通聯絡,並使紅二、六軍團順利透過貴州畢節地區。1940年至1945年期間,嚴希純在周恩來同志和中共南方局的領導下,以"重慶工業合作協會"專員、工程師的名義,從事黨的經濟工作,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常委兼副秘書長,政務院參事室參事,科學技術委員會計量局副局長。
張先培(1890-1912),字心裁,貴州省麻江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成員。1911年,加入京津同盟會暗殺部。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啟用袁世凱,企圖撲滅這場革命。張先培與楊禹昌、黃芝萌等赴北京,用炸彈暗殺袁世凱,事敗被捕。不久,慘遭殺害。而後,革命黨人將張先培、黃芝萌、楊禹昌和彭家珍的遺體一同安葬在北京三貝子花園薈芳軒內,豎碑銘志。
何知重(1893-1976),出生於貴州省桐梓縣,國民革命軍中將、黔軍高階將領、抗日英雄。抗戰期間,在江陰要塞與日軍鏖戰數月,之後參加了武漢會戰。後卸甲返鄉後投身實業和興辦教育。1949年11月從桐梓到遵義迎接解放,被選為貴陽市參議員、貴州省政協資料室顧問。1976年病逝。
歐百川(1894年8月-1970年9月1日),號學海,又名廷芳,貴州松桃盤信鎮柳浦寨人,我國著名北伐將領,愛國主義人士。1927年脫離中國國民黨,追隨賀龍、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參加八一南昌起義。1939年夏,歐百川升任82師副師長,並參加了兩次長沙會戰,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氣焰。解放後,1950年,經賀龍推薦,任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副主任。
謝六逸(1898-1945),號光燊,字六逸,筆名宏徒、魯愚,出生於貴州貴陽。著名的作家、翻譯家、教授,中國現代新聞教育事業的奠基者之一。1930年任復旦大學中文系主任,又創設後來聞名於海內的新聞系,任主任。並提出新聞記者須具備"史德、史才、史識"三個條件。此舉為全國大學設新聞系之嚆矢。
劉眉生(1904―1937),字天嘏,貴州遵義南白鎮人。國民黨抗日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和中央步兵專科學校。參加過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1937年參加忻口會戰,戰鬥異常激烈。在多次戰局危急時刻,親率衛兵巡視陣地,身先士卒參加戰鬥,多次擊退日軍集團衝鋒。10月28日,日軍再集優勢兵力向其陣地發起進攻,乃上火線指揮作戰。激戰中,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3歲,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少將。
胡有猷(1912—1949),又名獻華,貴州省鳳岡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秋,胡有猷受黨組織安排,在“重慶中華職業教育社”開展統戰活動。1943年又奉命調回到重慶,先後以廣益中學、寸灘中心學校、建川中學、第四育幼院教師、教導長的身份開展革命活動。1947年,重慶市委確定成立北碚區學運特支,胡有猷任書記。1949年11月,面對重慶即將解放的形勢,狗急跳牆的特務將胡有猷、江竹筠、李青林等30位革命志士,秘密押到歌樂山電臺嵐埡進行殺害,當時,胡有猷才37歲。
羅會廉(1914-1944年),貴州普安縣人,無產階級革命戰士。1937年,奔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在八路軍115師隨營學校學習諜報和情報業務,後任新四軍第四師(原新四軍遊擊支隊、新四軍第六支隊)二科(偵察科)科長。他經常深入日偽巢穴進行偵察,為指揮提供可靠情報。1944年12月3日,在安徽渦陽縣執行任務,遭日偽軍夜襲身亡。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就點贊關注小編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