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曾經出現過一個曇花一現的國家—遠東共和國。雖然它只存在了短短兩年,但是卻非常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個遠東共和國是怎麼建立起來的,那麼又為什麼會消亡呢?
十月革命勝利後,蘇維埃俄國成為了全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國家。然而,當時的世界對待這個新興的共產主義政權卻並不友好,他們用各種手段間接或直接地干涉俄國內戰,扶持白軍對抗蘇維埃紅軍。其中,日本為了攫取滿洲鐵路的控制權和在西伯利亞地利益,打出解救捷克斯洛伐克軍團的名義,聯合美國悍然出兵蘇俄的遠東地區。
最多的時候,這隻軍隊擁有兩萬七千人,同時日軍在中國東北加派了第13軍團,打算趁著蘇俄內戰,國力薄弱的時刻,侵佔蘇俄遠東地區。
1920年4月,波蘭地主武裝闖入烏克蘭,弗蘭格爾匪幫也在這個時候向克里米亞進犯,蘇俄西部頓時狼煙四起。日本帝國主義看到這個情況之後,以保護日本僑民為由加緊整編軍隊,不斷挑釁蘇俄政府,試圖長期霸佔遠東。當時貝加爾湖以東的所有村鎮都駐紮著日軍,從海參崴到赤塔,滿洲里到大連,每個車站都掛著日本國旗。不僅如此,日本還公開支援謝苗諾夫等白軍勢力,意圖在俄遠東地區建立一個反蘇傀儡政權。
面對即將陷入多線作戰的窘境,列寧建議在蘇俄勢力和日本勢力的緩衝地帶,建立一個臨時性的國家,以此避免紅軍和日軍的直接接觸,可以不受干擾地對付西線敵人和蘇俄白軍。但是,這個緩衝國必須被俄布(俄國共產黨)絕對意義上的控制。
結合當時蘇俄所面臨的局面來看,列寧的這一建議是非常正確的緩兵之計。如果當時不這樣做的話,蘇俄將同時和多個對手開戰,面臨的情況將非常糟糕。為了給新生的蘇維埃俄國製造喘息之機,1920年3月,紅軍抵達伊爾庫茨克後停止東進,同時蘇俄在遠東成立了濱海州臨時政府。1920年4月6日,蘇俄在外貝加爾地區的上烏金斯克(今俄羅斯聯邦布里亞特共和國烏蘭烏德市)舉行了勞動者代表大會,正式宣告成立“自由民主的”遠東共和國。
遠東共和國的領土包括了西抵色格楞格及貝加爾湖,東至太平洋岸邊的廣袤土地,共計3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86.6萬,然而除去蘇俄和日本的勢力範圍,遠東共和國的實際控制區域只有170多萬平方公里。為了徹底控制遠東共和國,列寧任命忠誠的俄共黨員克拉斯諾切哥夫為共和國總理兼外交部長,也就是遠東共和國的一把手。
同時,駐紮在上烏金斯克和伊爾庫茨克的蘇俄紅軍部隊,以及貝加爾湖地區的游擊隊也搖身一變,成為了遠東共和國人民革命軍。1920年5月14日,列寧領導的蘇維埃俄國正式承認遠東共和國的合法性,並與之成立了“外交關係”。同年10月底,遠東共和國定都赤塔。由於遠東共和國在絕大部分時間裡能夠實際控制的區域僅限於西塔附近,因而國際上將遠東共和國稱為“赤塔共和國”。
遠東共和國成立後,蘇俄給遠東共和國定下了兩項任務。第一是發展壯大蘇維埃的力量,第二是用各種方式和手段來打擊日本勢力,配合紅軍奪回日佔領土。同時遠東共和國還有一個經濟上的作用,那就是透過宣佈對內儲存私產所有權制度,對外實行門戶開放政策的形勢,為外國資產進入俄國提供均等的機會。
遠東共和國成立的這一年,紅軍還是和日軍發生了武力衝突,日俄之間也因為這次衝突升級了矛盾,導致的結果就是日本與蘇俄以及新生的遠東共和國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戰爭。這次日俄戰爭,日軍憑藉著駐紮在中國東北的軍隊和對鐵路交通線的控制,一路向西推進到廟街,還佔領了庫頁島。雖然日軍取得了戰爭初期的勝利,但是隨著蘇俄和遠東共和國的逐漸增兵,孤立無援的日軍被迫撤出了赤塔、伯力等地。1920年7月,遠東共和國與日軍在海參崴簽訂了停火協定。這也意味著日方承認了遠東共和國的合法性。
此後日俄雙方進入到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雙方不再直接爆發衝突,而是憑藉著自己在遠東地區的代理人進行爭鬥。也就是蘇俄的遠東共和國同日本的俄羅斯白軍。因而,消滅白匪也就成了遠東共和國的國策。在經過一年多的艱苦鬥爭之後,遠東共和國和人民革命軍殲滅了白軍的主力部隊,迫使剩下的殘餘勢力逃亡中國。雖然白軍失敗了,但是日軍還駐紮在遠東,這下子就輪到日本親自上陣了。
起初日本以為遠東共和國不可能完全調解內部的民族矛盾,因為在遠東共和國的225萬人口中,雖然有160多萬的俄羅斯人,但還有25萬蒙古人、5萬東北亞通古斯族系各民族、近3萬猶太人,以及移居進來的日本人、朝鮮人和漢人共計30萬,民族矛盾明顯。加上蘇俄方面也是民族矛盾嚴重,日方以為他們會亡於內鬥,可實際上在列寧的民族政策指導下,蘇俄政府以及遠東共和國政府對各民族一視同仁的政策,使得日本這一想法從根本上被抹殺。同時日本想不到的是,共產主義影響到了駐遠東共和國的日軍,很多人都秘密加入了共產黨。
國際關係方面,遠東共和國積極同中、美、英等國進行貿易,有效地抵禦了日本對他們的經濟侵略。不僅如此,遠東共和國的行動還降低了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影響力,在獲得了大量莫斯科物資的資助下,遠東共和國有了自行面對日本遠征軍的實力。與此同時,美國也發現了日本想要侵略西伯利亞的意圖,由於利益衝突,美國代表休斯在華盛頓會議譴責了日本拒不從海參崴撤兵和佔領北庫頁島的非法行動,聲稱堅決不能承認日本侵害俄羅斯的合法主權。在國際輿論的壓迫下,日本勢力被迫開始逐漸後退。
受國際工人運動高漲的影響,1921年,日本國內罷工此起彼伏,而要求從西伯利亞撤兵則是工人運動的最主要政治口號。其中最著名的當屬1921年7月的三菱造船廠3.5萬工人罷工事件。在國內外雙重壓力的施壓之下,日本政府於1921年下半年至1922年初同遠東共和國分別在哈爾濱和大連展開談判。
日本打著談判的誠意假意退兵,背後卻唆使白俄殘餘勢力趁機進攻人民革命軍,這一行為引起國際譁然,在蘇俄的幫助下,遠東共和國挫敗了日軍的這一陰謀,使原本資源匱乏的日本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另一方面,蘇俄在取得了內戰的勝利後,國力逐漸恢復,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並和他們建立了外交關係,形勢大好的情況下,蘇俄戰勝了西線敵人,同烏克蘭、白俄羅斯、亞塞拜然、喬治亞和亞美尼亞5國建立了政治軍事同盟。
西線平定後,莫斯科方面將注意力投向了仍在製造麻煩的遠東地區。見到形勢不利,日軍開始認真同遠東共和國方面進行交涉。1922年10月25日,日軍撤離了最後一個西伯利亞據點海參崴,這也意味著蘇日長時間的軍事對立走向了終點,遠東共和國的歷史使命也宣告了結束。同年11月15日,全俄蘇維埃中央執委會同意遠東共和國的申請,將其併入蘇俄。一個月後,俄羅斯、南高加索聯邦、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一起組建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成立,讓日本人再也不敢輕易地窺視廣袤的西伯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