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魏救趙是中國戰爭史上一個非常成功的例子。它主張迴避真理,善於把握敵人的弱點,使敵人受到牽制,以最少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成功。
公元前354年,魏國將軍龐涓鼓勵魏惠王攻打趙國,並親自率領軍隊包圍趙國首都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借兵自救。趙國和齊國的關係是非常好的,齊威王決定派田忌將軍和軍師孫臏去營救趙國。田忌想帶領軍隊直奔趙國首府邯鄲,與魏軍決一死戰,但孫臏不同意。他說打蛇應該擊中他最致命的部位,所以他應該從傷害最大的地方開始。現在龐娟率領大軍進攻趙國。魏國的國內防禦一定很空洞。
如果我們攻打魏國的首府,龐涓就會帶領軍隊從趙國撤回去。趙國不就鬆了一口氣嗎?田忌採納了孫臏的意見,率領軍隊到了魏國的首都大梁。訊息傳出去特別快,龐娟很快就接到了田忌要攻打自己國家的首都大梁,決定快速的撤回大梁,不管是晚上還是白天都不停的趕路。這時,齊軍在桂林設下伏擊,桂林是魏國迴歸的唯一地點。齊軍在這時候採取守勢,養精蓄銳,等魏國的軍隊一過來,就迎面而上。魏軍經過多天的不停地趕路,士兵們都精疲力竭。結果,魏國的軍隊被齊軍打得落花流水,並以失敗為代價返回魏國。
下面是實戰故事,在太平天國後期,太平天軍全部都集中在天津。由於內部不團結,戰鬥力逐漸減弱。首都天津已經被清軍的江南軍營包圍了兩年。為了打破天津的圍城,太平軍的首領李秀成想到圍魏救趙之計,太平軍首先向湖州和浙江杭州進軍,這兩個城市對於清軍來說都是空曠而富饒的,迫使江南軍營撤兵,趕回湖州和杭州救援。於是太平軍主動撤退圍攻江南軍營。與此同時,天平天軍的第二大首領英王陳玉成率領軍隊前往皖北石室陽洞進行掩護。
這一年的正月初二,趁著清軍圍城之際,官兵們又忙著過年,喝酒玩樂。太平天國的首領李秀成率領2萬精銳部隊來到南陵,然後越過寧國大舉攻打廣德。3月4日,太平軍進攻長興,然後將軍隊分成兩條路。一方面,非常順利的到湖州遏制了清軍。另一方面,李秀成日夜率領六七千精兵冒充清軍攻打杭州。當時杭州的駐軍是空的。19日,太平軍用大炮轟炸青波門城牆,攻佔杭州,殺死浙江省長。他知道太平軍的意圖,並打算讓清軍江南營的總司令和春知道此事,因此他指派掌管全軍的張玉良率領2000名士兵增援。然而,由於害怕失去江蘇和浙江,咸豐皇帝下令不能派兵增援。
結果,太平軍達到了預期的目的。於是李秀成下令在杭州各地插上宜賓旗,然後率領部隊整夜撤離杭州,返回天津。此時,在皖北執行楊棟任務的陳玉成也率領部隊南下。就這樣,太平軍形成了對清軍的雙重進攻。清軍還沒有來得及準備。他們自己的人就開始亂了陣腳。結果,被太平軍打的東逃西竄,總共打死打傷6萬多人,對天津的圍困終於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