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呂世明
現在當大家回憶起2015那年的飛速增長時,更多會想起的影片可能是不可思議的《捉妖記》以及逆襲成功的《夏洛特煩惱》,其實這一年票房成功的影片很多,其中就包括《尋龍訣》。
之所以提到這部影片,原因在於對比頭部影片,《尋龍訣》當年罕見的出現了三家龍頭公司的組合投資,更值得玩味的是,同年賀歲檔影片《老炮兒》和《惡棍天使》出品方華誼兄弟和光線影業也參與到這部影片之中。
或許除了更早之前的《建國大業》系列影片之外,頭部公司強強聯手一度被認為將會是內地電影打造巨型影片的模式,不過從後來的情況來看,或許是出於各種原因和發展訴求,頭部公司的組合現象並不多見了。
但從現階段來看,受到各種平臺的衝擊和影響,內地電影已經多多少少出現了庫存難釋放、新專案推進困難的嚴峻情況,即便有一些新鮮血液和力量來補充,但仍舊需要大公司的抱團取暖。
那麼中國電影到底有沒有必要開啟巨星抱團模式呢?
頭部效益減弱,
上游公司黑馬數量銳減
不僅僅是一些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內地其實也非常倚重頭部影片的影響力,以今年為例目前全年票房接近460億元,但排名前三的《長津湖》《你好,李煥英》和《唐人街探案3》的累加票房便接近157億,佔去年的1/3還要多。
這樣票房收入對於出品方而言肯定是樂於見到,不過中國電影現在已經進入到高額投資的車道,像《唐探3》和《長津湖》投資放眼全球也是A級專案,即便看起來投資不那麼高的《你好,李煥英》落位在春節檔,也有遠超大部分影片的營銷推廣費用。
▲《中國機長》2019年國慶上映票房接近30億
從今年的情況來看,除了票房TOP3的影片之外,破10億的影片數量看起來不少,但無論是進口片還是國產片,居然缺少了20億+體量的影片,這在過往幾年是比較罕見的。儘管從盈利的角度來看,在一些檔期能夠突破10億便可達成檔期的冠軍,但對於行業終端而言,今年實際有盈利性的影片並不多。
與此同時,過往上游公司今年出現的黑馬專案也照比往年大為減少,在此之前每年重點檔期都會出現逆襲翻盤的專案,但今年除了春節檔《你好,李煥英》實現了逆襲黑馬之外,也就年底的《揚名立萬》成就了大黑馬的奇蹟。
本來期待值不錯的賀歲檔,也隨著《平原上的火焰》撤檔凸顯出一些危機,儘管國產片今年的表現還不錯,但仍舊缺乏一些具有票房號召力的進口片,或許國產片也面臨了庫存告急和輸出乏力的跡象,目前2022年1月新定檔的國產片數量也不太理想。
僅因此就斷言未來內地電影的趨勢將出現萎靡不振和下滑明顯有點杞人憂天,但不能持續定檔和有穩定的影片供給,不僅僅是對於影迷的期盼度有打擊,同時也對行業內會產生一定的恐慌心理,甚至可以說2021年整體行業所面對的唯一問題就是影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難定檔和難出品。
強強聯合,
老牌公司進一步提升影響力
其實整體來看,近些年內地電影市場各個環節的發展是非常均衡和健康的,一些堅持做內容的公司也都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但仍舊會出現一些風險性較高的專案,而且一些原來只是做營銷和推廣的公司近些年也開始更多涉足到電影的出品公司中去。
在2015年之後,更多的影視公司開始加大力度投入電影產業,一些原本將精力投入到電視劇行業的公司,也開始加速對電影行業的投資,這其中像新麗、華策作為優秀的代表,近兩年也奉獻了很多口碑&票房皆佳的作品。
▲《尋龍訣》萬達&華誼&光線聯合出品
但像之前《尋龍訣》那種由三個上游公司攜手打造的精品專案數量銳減,可能看起來中影作為帶頭大哥連續多年打造了多部主旋律影片,這些影片也有一些上游公司參與制作和出品,只不過最終大家能夠分到的份額實在有限,至於到了一些聯合出品的公司手中,可能只是一種參與感和榮譽感,對於提升公司自身的業績起不到決定性作用。
不過一個較好的跡象也在慢慢浮現,原來一些較傳統的營銷宣傳公司,近兩年也開始更多參與到影片出品公司中。在過往宣發公司更多隻是賺賺旱澇保收的“辛苦錢”,但隨著市場的深度發展,也需要他們能夠參與到影片的出品方,分擔一部分影片的製作成本,繼而有希望獲得更多的回報。
而且從工作的積極性來看,替別人打工和自己當老闆有著不一樣的心態,雖然從專業性和職業操守沒有必要對大部分一線營銷推廣公司質疑,但成為出品方則意味著更多可能性,也是一種組團的方式。
2019年賀歲檔影片《誤殺》其實是可以看成一次中小規模的強強聯手巨星抱團的模式,畢竟該片的出品方有萬達、光線(一線製片)和恆業(準一線)這樣的公司,不過畢竟該片的投資規模有限,算不上絕對的頭部A級製作影片,但強強聯手的優勢仍舊凸顯出來,無論是萬達對於精品專案的把控還是光線在營銷方面的優勢,亦或還有恆業一直以來在驚悚懸疑題材的優勢,都使得這部影片成為當年賀歲檔的大黑馬。
如果說當年萬達光線和華誼出於風險均攤和共享收益的初衷去接觸大專案《尋龍訣》是一次成功的冒險,但後續這種方式卻鮮有被大公司更好的利用起來,我們更多看到的還是一個公司單獨去挑大樑來衝擊重大專案,然而無論是發起專案還是想更多的投資者背書,一家公司的給予投資者的信心和信任度遠不及由二三個公司共同發起更有吸引力。
巨星抱團緩解壓力,
共同致富才是王道
可能在體育競技層面很多人會鄙夷“巨星抱團”的方式,但從電影來看,無論是由多名影星所組成的豪華演員陣容,還是由優質資源形成的頂級專案,仍舊對於觀眾有著無窮的吸引力,更會在投資者眼中獲得高一分的青睞。
不用說像復聯絡列影片,哪怕是被譽為“復聯2.5”的美隊系列影片也有超前的票房號召力,以至於重新融入漫威宇宙的蜘蛛俠也需要藉助鋼鐵俠的號召力來拉昇票房,在巨星抱團這方面,好萊塢的確做得更加妥善。
當然國內不僅僅需要有超前票房號召力的明星做保障,也更需要上游影視公司更緊密的集合,而且明星的組合也需要強調對於觀眾群體更全面的覆蓋,不僅僅只是來照顧女性觀眾和粉絲群體,抓住主流觀影消費群體才是更安全的。
其實當年像“鬼吹燈”系列、劉慈欣科幻小說系列等IP屬於被市場嚴重低估,在彼時雖然所有人都知道這些IP是一座金庫,但在資金和技術能力等方面,尚不具備操盤的可能性。
▲《流浪地球》2019年上映 中影領銜出品
其實回想吳京當年的勇敢和冒險,不僅僅存在於《戰狼2》,畢竟吳京此視為自己的生命和孩子,但其對於《流浪地球》的投資則更多形成了一種超級IP和超級演員的頂格繫結,即便導演郭帆在此之前只是有業內的肯定,但對於大部分觀眾都會擔心其是否有能力去掌控這個專案。
不過當吳京進入,同時有著劉慈欣強大的IP號召力,其他的一些因素對於大部分觀眾而言已經不在話下,而且對於當時的一些比較躊躇的投資者而言,有了吳京便了又信心的保障,加之中影自己的品牌效益,成就了這部中國新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
當然現在橫亙於大部分出品方和製片方心中的那堵牆是獨自操盤專案所能獲得的豐厚利潤,畢竟這些年中國電影一直都奉行著“頭部通吃,贏者獨拿”的行動,這也使得一些公司可以憑藉一兩個專案便迅速崛起,但也可能因為一兩個專案的失策而跌落神探,這並不是誇大其詞,而是實實在在發生在當下的現實。
其實之前國內上游公司採取強強聯合的初衷往往會是對大IP和重點專案的分割,此種方法方式一度上會形成一定程度的利益均攤,也會成為這些公司的一種“共同富裕”,特別是在近兩年很多上游公司已經面臨著比較艱難的境地,庫存影片轉化上線難,新專案獨自推進乏力,或許再次啟動上游公司的“巨星抱團”模式,會緩解最近兩年很多公司的壓力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