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二屆四中全會後,蔣介石準備繼續北伐,但當時的國民黨派系林立,兩湖、兩廣的內證尚未結束,後方還很不鞏固。因此,蔣介石復職後即集中精力,整頓內部。
一、對內整頓
蔣介石的第一步棋是剝奪何應欽的軍事實權。何應欽統率的第一路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總指揮何應欽與蔣介石若即若離,使蔣介石非常惱火。為了切實控制嫡系部隊,蔣介石於1928年2月9日偕總參議何成溶悄悄前往徐州,採用漢高祖“人壁奪符”的辦法,下令撤銷何應欽的職務,並下令撤走何應欽在南京住宅的衛隊。此時,何應欽在外打獵未歸,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
事後,蔣介石電召交通部長王伯群(何應欽的妻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書記長李仲公(何應欽的親信)及賀耀組、陳調元等到徐州開會。蔣對李仲公稱,他之所以撤銷何應欽的職務,一是因為何與白崇禧聯合逼蔣下野,二是何遲遲不發擁戴電,支援蔣介石復職;三是桂系在外散佈蔣介石已不能指揮黃埔系的言論。蔣稱:“所以,我就來前方試試看,我究竟能不能掌握黃埔軍。”
蔣介石說這番話,是希望透過李仲公向何應欽提出警告,不許在嫡系中另立山頭。蔣介石先發制人,何應欽只得表示服從。
2月11日,何應欽致電蔣介石,聲稱第一路軍轄十餘軍之多,戰線綿亙數百里,運輸聯絡均感不便。請蔣介石改訂第一路軍編制,並就近指揮,自己則專力於後方事務。蔣介石接電後,即於2月13日下令將第一路軍改編為第一集團軍。下設三個縱隊。第一軍、第九軍、第十軍編為第一縱隊,以劉峙為總指揮;第十五軍、第二十六軍、第三十七軍編為第二縱隊,以陳調元為總指揮;第二十七軍、第三十三軍、第四十軍編為第三縱隊,以賀耀祖為總指揮。
第一集團軍總司令由蔣介石自兼,參謀長由原第一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王繩祖升任。第一路軍總指揮何應欽調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透過改編,何應欽的實權均被剝奪。何認為面子丟盡,即稱病告假兩個月,避居上海。蔣介石卻又安撫他:“待我將部隊整理就緒,仍然請你回來統率。”在蔣介石的安撫和各方勸說下,何應欽於3月7日宣佈就任總參謀長職。
二、對北方軍閥的拉攏整合
蔣介石的第二步棋是進一步拉攏馮玉祥、閻錫山兩大實力集團。在整頓第一路軍的同時,蔣介石電邀馮、閻到徐州參加軍事會議。他電邀馮、閻到徐州參加軍事會議。由於馮、閻只派代表出席,蔣介石只好移樽就教,前往開封與馮玉祥相會。2月16日,蔣介石、馮玉祥及閻錫山的代表在開封舉行會議。
會議決定將馮玉祥的國民聯軍改組為第二集團軍,閻錫山的北方革命軍改組為第三集團軍。會議並商定以第一集團軍擔任津浦路作戰,第二、第三集團軍分別擔任京漢、京綏路作戰。
2月16日,閻錫山致電馮玉祥,表示贊成蔣、馮商定的北伐計劃。閻並表示,一俟津浦、京漢線發動,山西方面即“同時由京綏、紫荊關、京漢路三路反攻”。17日,馮玉祥陪同蔣介石到鄭州檢閱部隊。18日,蔣、馮互換蘭譜,“以示同心同德,生死相共之義”。
馮玉祥寫給蔣介石的帖子是:“結盟真意,是為主義,碎屍萬段,在所不計。”蔣介石寫給馮玉祥的帖子是:“安危共仗,甘苦同嘗,海枯石爛,生死不渝。”20日,蔣介石回到南京。29日,國民政府特任蔣介石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閻錫山為第三集團軍總司令。
三、整頓兩湖
蔣介石的第三步棋是整頓兩湖。桂系聯合程潛西征佔領武漢後,唐生智舊部退往湖南,但仍保留第四集團軍的名義。1927年11月21日,李品仙、劉興、何鍵等和湖南省政府主席周斕在長沙開會,決定:
一、暫時保境休養,聽第四次執監會議解決;二、在長沙設第四集團軍辦事處,以李品仙、劉興、何鍵、周斕等七人為辦事委員;三、第八軍駐湘中,第三十五軍駐湘西,第三十六軍駐湘南;四、推張開璉為代理財政廳長,月籌軍費70萬,並設財務委員會,推周斕等21人為委員。
會後,即以第四集團軍名義擴充第十二、第十七兩軍,分別以葉琪、周斕為軍長。總兵力達到12萬人左右。對於這支龐大的軍事力量,蔣桂兩派都想收為己用。桂系的白崇禧見蔣介石復職已成定局,遂向李宗仁建議,“確切控制兩湖(湖南、湖北),以便緊靠兩廣後方,把兩廣兩湖打成一片”。
1927年11月25日,李宗仁派李品仙之弟李品蘿偕袁家譜赴長沙,與李品仙、何鍵、劉興等接洽和平改編。主要條件是:
一、取消第四集團軍名義,仍存第八、第三十五、第三十六三個軍;二、通電服從中央;三、承認程潛率第六軍,任省政府主席,並於三個軍中抽調兩個軍北伐。
這時,正在醞釀復職的蔣介石也有意將唐部拉過來,以牽制桂系勢力的擴張。蔣介石密遣使者前往湖南,向唐部許諾湖南省長由唐生智部將中推舉,不派兵入湘唐部改編為四個軍,軍餉由中央政府接濟。兩相比較,唐部將領決定拒絕桂系的和平改編要求。1928年1月2日,唐部將領發表通電,宣佈取消第四集團軍番號,靜候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解決。
桂系見和平改編不成,決心用武力解決,以除肘腋之患。在李宗仁、程潛等人的催促下,南京政府於1928年元旦起實行徵湘動員,並以白崇禧為徵湘總指揮,到武漢統一指揮。
1月15日,徵湘軍分東、西、南三路向湖南展開全面進攻。東路由白崇禧指揮,率第七軍、第十九軍、第六軍、第十三軍和第四十四軍等進攻平江、嶽州;西路由魯滌平的第二軍和李燊的第四十三軍組成,進攻津市、醴州;南路由朱培德指揮,率第三軍和第九軍進攻株洲。1月17日,徵湘軍佔領岳陽。
18日,程潛由武漢趕到岳陽,召集第六軍、第四十四軍各將領開會,會後即下令向汨羅追擊。19日,第十七軍佔領平江,唐部退往汨羅江以南。正當徵湘軍乘勝向南追擊時,葉開鑫的第四十四軍在蔣介石的策劃下,倒戈反桂,在岳陽地區與湘軍李品仙等部配合,猛攻程潛第六軍側面,第六軍猝不及防,損失慘重。白崇禧一面調兵圍攻葉開鑫部,一面命令桂軍主力第七、第十九軍猛攻長沙,以切斷唐部後路。21日拂曉,第七、第十九軍渡過汨羅河,與李品仙部在江邊激戰,大敗李品仙部。第七軍乘勝追擊。25日,徵湘軍佔領長沙,湘軍殘部分向株洲、衡陽逃遁。
至此,唐部已失去抵抗能力,被迫接受改編。3月11日,程潛、白崇禧將唐軍殘部改編為第八、第十二、第三十五、第三十六四個軍,以李品仙為十二路總指揮,節制第八、第十二、第三十六軍沿京漢線北上,參加北伐,而以第三十五軍何鍵部留駐湖南。劉興則由程潛委為高等顧問,令其出洋。同日,程潛、白崇禧等湘桂將領聯銜通電,宣告“兩湖軍事已告結束”。
四、打壓桂系
徵湘軍事結束後,南京政府準備重建第四集團軍和武漢政治分會,以統轄兩湖。在人選問題上,又出現了激烈的爭奪。第四集團軍總司令一職,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最初決定以譚延闓充任,以此作為蔣介石、白崇禧、程潛之間的“緩衝”。
但譚延闓在兩湖只有魯滌平一軍,難以駕馭擁有雄厚兵力的桂系和湘系的程潛,而且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極力反對。
2月25日,蔣介石約李石曾、譚延闓會商兩湖軍事及黨務。28日,由譚延闓、李烈鈞出面,宣稱:湖南軍事結束,已無成立第四集團軍的必要。兩湖參加北伐部隊,由李宗仁擔任總指揮,隸屬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之下。同日,國民政府特派李宗仁赴武漢,收束兩湖軍事,籌備北伐。
李宗仁在動身赴漢前,與蔣介石會晤,達成以下妥協條件:
1、粵省政府擔負北伐軍費一部分;2、桂派與西山會議派脫離關係;3、蔣與汪精衛在政治上脫離關係。可以保持汪之體面,但不予汪以政治權力;4、蔣系軍隊不侵入桂系勢力範圍。
蔣介石接受李濟深的建議,任命李宗仁為第四集團軍總司令。李宗仁與蔣介石妥協後即於3月28日偕第十一軍軍長陳銘樞抵達漢口,29日轉赴長沙,與程潛、白崇禧接洽。4月2日,李宗仁、陳銘樞、程潛、白崇禧等在長沙開會,商定兩湖軍隊組成五個縱隊,由李宗仁率部北伐,白崇禧留守武漢,程潛坐鎮長沙。4月6日,白崇禧託陳銘樞帶親筆信交李濟深,請其轉呈蔣介石。除敘述湘鄂近況外,白崇禧表示“服從命令,一致北伐”。
在得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保證後,南京政府軍事委員會即於4月8日正式任命李宗仁為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總司令,白崇禧為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
五、北伐經費籌措
北伐需要巨大的軍費。當時,南京國民政府月收入不足300萬元,而支出卻需要1100萬至1600萬元,因此,不得不依靠發行國庫券過日子。1927年5月,發行第一次二五附稅國庫券3000萬元。7月,發行鹽餘國庫券6000萬元。10月,發行第二次二五附稅國庫券2400萬元。1928年1月,宋子文繼孫科之後出任財政部長。
上任第一天,在張嘉璈宅宴請上海銀行家陳其採、李銘、貝祖詒等人,計劃發行第三次二五附稅國庫券1600萬元。11日,有關條例出籠,但推銷成績並不理想。2月25日,蔣介石致電上海總商會、銀行公會等團體,聲稱“中正受命於最短期間完成北伐,大宗餉源全在推行二五庫券”,“無論如何困難,務希辦到,以應急需”,在此前後,蔣介石又兩次致電張嘉璈,要他偕中國、交通兩行行長到南京商量推銷國庫券一事。
張此前已多次提供財力支援,深知此事難辦,態度消極。3月4日,蔣介石親自到滬召開會議,指責張嘉璈“阻撓北伐”,“勾結桂系、奉系”,張靜江並提出要接管中國銀行。蔣稱:“北伐費必須籌足,每月千萬始可進行。”會議商定,增發國庫券及紙菸捐國庫券各1400萬,當場通令中國銀行月墊五六百萬元。
6日,張嘉璈召集中國銀行在滬董、監事會議,一致認為:“一旦決裂,金融風潮即起。”會後,張嘉璈決定墊款600萬元,分三個月交清。依靠江浙金融資產階級的幫助,蔣介石再次度過財政難關。
在整理軍事、籌措軍費的同時,蔣介石又力圖掌握國民黨中央黨務大權。3月1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透過中央執行委員會政治會議及政治分會兩項暫行條例。
《政治會議條例》規定:政治會議為“中央執行委員會特設之政治指導機關”,對中央執行委員會負責。一切法律問題、重要政務均須經中央政治會議議決,由中央執行委員會交國民政府執行。《政治分會條例》規定:
“政治分會依照中央政治會議之決定,於其特定地域內,指導並監督最高階地方政府,但不兼管黨務。政治分會於不牴觸中央政治會議之決定範圍以內,得對於中央政治會議未經明白或詳細規定之事項,為因時制宜之處分。”
3月7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任命蔣介石為中央政治會議主席,李濟深為廣州政治分會主席,李宗仁為武漢政治分會主席,馮玉祥為開封政治分會主席,閻錫山為山西政治分會主席。至此,蔣介石不僅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而且又安撫了地方實力派,在蔣、馮、閻及二李之間保持一種權力均勢。
13日,國民政府又特任李濟深為國民革命軍參謀總長,何應欽改任參謀次長。在李濟深未到任以前,由何應欽代理。16日,國民黨中央決定成立戰地政務委員會,統一管理北進戰區內的民眾、財政、外交、司法、交通等事項,由蔣介石親信蔣作賓任主席。至此,北伐的組織準備大體就緒。
3月27日,蔣介石離開南京前往徐州,督師北伐。4月1日,在徐州發表《告前方將士書》、《告北方將士書》、《告全國民眾書》、《告北方父老書》等四篇文告。在《告前方將士書》中,蔣介石要求前方將士“懷必勝之氣,直薄幽燕,長驅關外,使張作霖覆滅而後更無繼張作霖而起之人”。
《告北方將士書》號召北方將士翩然來歸,“自動歸義者,即以原職任用;其臨陣歸附者,亦一律從優待遇”。6日,蔣介石又將第一集團軍第一、二、三縱隊改為軍團,仍以劉峙、陳調元、賀耀祖為總指揮,並改馮玉祥部第十一路軍為第四軍團,以方振武任總指揮。合計第一集團軍18個軍2個獨立師,約29萬人;第二集團軍25個軍,約31萬人;第三集團軍作戰部隊11個軍,約15萬人;第四集團軍作戰部隊16個軍,9個獨立師,約24萬人左右。
4月7日,蔣介石釋出北伐誓詞,聲稱“黨國存亡,主義成敗,人民禍福,同志榮辱,在此一戰”。隨即下總攻擊令,第一、第二、第三集團軍分別由津浦、京漢、正太鐵路挺進。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關於歷史領域的話題或觀點可以【關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第一時間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