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人都能功成名就,我們中有些人註定要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尋找生命的意義。
——《生活大爆炸》
2021年只剩5天就要結束了。為了給自己一個交代,我也來寫寫今年一年自己的收穫,也把我這一年的成長之路分享給你。
鋪墊好底層情緒,遠離抱怨的世界
1991年的我,今年30歲啦。
30年裡,蹣跚學步、學習功課、參加工作、結婚生子。我和大多數女生一樣,人生按部就班,卻是漣漪不斷。原本的我,最是愛抱怨。抱怨通勤交通太堵,時間太長;抱怨自己明明工作努力到吐血,領導卻依然挑三揀四;抱怨工作強度大,薪水薄;抱怨哪個哪個同事又在刁難我…
直到有一天,我的好朋友若無其事地說:你現在好像怨婦哦。"
聽到那一句話,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我的整個狀態都是錯的,每天的我都生活在負能量裡,自然眼睛裡也全是魑魅魍魎。
心態錯了,世界都是錯的。
於是我開始了改變自己的道路。
換了屏保:時刻提醒自己平時需要注意的要點
隨身攜帶一本記事本:將自己忍不住想抱怨和即刻的小心思全部記在上面,寫完就等於發洩完。
這裡,我想多說幾句。換上提醒式的屏保和攜帶筆記本真的親測有效。有時我們想改變,以為自己已經將重點牢記於心,但忙碌或者時間一長,那些本來記住的重點統統歸零。但是將它設定成屏保後,每次一看手機便會被提醒和加深一次印象。讓我們時刻保持改變的狀態。我攜帶的筆記本里更是乾貨滿滿,從一開始每天不滿與抱怨的字句,漸漸變成自我調節的話語、閱讀摘抄與讀書評論。現在我的很多文章的素材都出自我記錄的那本筆記本。
繼續堅持了閱讀,並且將寫作付諸了行動
改變自己的那段日子裡,我好幸運遇到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它教會我拆分人生課題:所有的事物都是因為我自己才有意義。
我努力工作不是為了得到領導的賞識,我本身就很優秀,不需要透過被人的表揚來印證。認真工作是我自己的態度,表揚或者批評是別人的事情,與我無關;我喜歡的同事,我就主動積極交往,樂於幫助她,與她分享有趣的一切,我不喜歡的同事,我就只和它保持工作交往,他有他的處事原則,我也有自己的擇友喜好。
心理諮詢師李奇峰的《曾奇峰的心理課》一書中寫過:當你覺得職場的人際關係太複雜有點難以應付的時候,可能是你自己對他人和工作環境投射了太多的複雜需要。你沒有守住“我只是在這兒工作”的邊界,你可能還想順便滿足對親情、友誼的需要。
分清工作和生活,工作的事情在生活中沒必要提,生活中的自己更沒必要在工作環境裡過多暴露,保留自己的內心小天地真的很有必要(我做自媒體這件事,除了家人,沒有告訴任何人。我想有自己的一塊秘密花園,自己默默耕作灌溉,靜靜等它鮮花爛漫。
關於寫作。一直都有寫作的夢,雖然寫作水平的確令人“撓頭",但今年10月份,我邁出了寫作的第一步:在網路上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看到文章下方"原創"”首發"的字樣後,訪問量和互動量對於我來說都不重要了。我為寫作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從此,寫作對於我來說不再是“夢想”的代名詞,而是一個光榮的"成就",是值得我咬牙堅持持續輸出的動力。
很多年輕人都說:生活好無趣,沒有方向,想要躺平。混沌的生活是因為你沒有理清自己想要的和必須捨棄的東西。有了人生的底層心理鋪墊,一切都像開了掛一樣順利。
30歲,我終於從混沌的世界走出來,走到自己的人生舞臺中央。
文章的最後,我想借用肖戰的句話結尾:在新的一年裡,在以後的每一天不驕不躁,戒熬夜,破界、跨界,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