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談話的藝術:五個有用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加強聯絡並避免錯誤

談話的藝術:五個有用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加強聯絡並避免錯誤

您可以透過聊天獲得更多社交聯絡嗎?五個有用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加強聯絡並避免錯誤。

“沒有談話這樣的東西,”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麗貝卡韋斯特在她的故事集《刺耳的聲音》中寫道。“這是一種錯覺。有交叉的獨白,僅此而已。” 在她看來,我們自己的話只是略過別人的話,並沒有進行任何深刻的交流。

誰在他們生命中的某個時刻不能夠同情這種情緒?無論我們是與咖啡師閒聊,還是與密友見面,我們都可能希望建立聯絡,結果卻讓談話感覺我們的思想未能相遇。

大流行無疑提高了我們對這些感覺的認識。在長期孤立之後,我們對社交接觸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即使解除了身體距離規則,我們與他人之間仍然存在空白,這更令人失望。

如果這對您來說是正確的,那麼幫助可能就在眼前。在過去的幾年裡,研究談話藝術的心理學家已經確定了阻礙更深層次聯絡的許多障礙,以及消除它們的方法。繼續閱讀以瞭解改善對話的前五個步驟。

問問題

第一步看似顯而易見,但往往被遺忘:如果你想與某人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而不是兩個“交叉的獨白”——那麼你應該努力提出一些問題。

以美國喬治城大學助理教授 Karen Huang 的研究為例。在哈佛大學攻讀組織行為學博士學位期間,Huang 邀請了 130 多名參與者進入她的實驗室,並要求他們透過線上即時通訊工具成對交談 15 分鐘。她發現,即使在這麼短的時間內,人們的提問率也有很大差異,從低端的大約 4 個或更少到高階的 9 個或更多。

談話的藝術:五個有用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加強聯絡並避免錯誤


永遠不要低估提問的力量

在一系列後續研究中,黃髮現提問對人們的喜愛程度有顯著影響。例如,透過分析速配活動中的對話,她發現參與者提出的問題數量可以預測他們獲得另一次會議的機會。

並非所有問題都同樣迷人:需要更多關於前一點資訊的後續問題比改變主題的“切換”或簡單複製某人已經問過你的“映象”更有吸引力。重要的是,黃的研究結果表明,大多數人沒有預料到提問的影響。我們喜歡談論自己,但我們低估了讓別人做同樣事情的好處——這會損害我們的人際關係。

當心同理心

我們經常被告知要站在別人的立場上——但我們的同理心很少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準確。

原因之一是自我中心主義。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教授尼古拉斯·埃普利(Nicholas Epley)說:“這是我用我自己的經驗、我自己的心理狀態作為你的代理的時候。” “而且我們未能充分地區分兩者。”

以最基本的形式,當我們指向我們物理環境中的某物而未能意識到它超出了他人的視線,或者當我們高估某人對我們熟悉的話題的知識時,就會看到這種自我中心主義。並且無法正確解釋自己。這也可能使我們認為其他人的心情與我們相同,或者他們持有相同的觀點——無論是對特定餐廳的偏好還是他們對有爭議的話題的看法。

我們喜歡談論自己,但我們低估了讓別人做同樣事情的好處——損害了我們的關係

有趣的是,Epley 的研究表明,當我們與熟人而不是陌生人在一起時,我們的自我中心主義更糟——這種現象被稱為“親密溝通偏差”。“我們經常認為親密的朋友和合作夥伴與我們相似,因此我們假設他們知道我們所知道的,”Epley 解釋道。對於陌生人,我們在做出這些假設時可能會更加謹慎。

您可能希望透過一些有意識的“透視”來解決這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您可以根據您對他人的現有知識,有意識地想象對方的想法和感受。然而 Epley 的研究表明,在許多情況下,這種做法會降低我們社會認知的準確性,因為它仍然依賴於我們做出可能不正確的假設。他說,一般來說,詢問某人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比試圖推測它要好得多。

喜歡熟悉而不是原創

我們對談話主題的選擇如何?

人們很自然地認為人們喜歡原創性;我們應該總是嘗試傳達一些新的和令人興奮的東西,而不是告訴別人他們已經知道的東西。但這些直覺是不協調的。根據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社會心理學家 Gus Cooney 的研究,與聽眾已經熟悉的主題相比,當我們討論新事物時,我們會遭受“新穎性懲罰”。

在一項實驗中,參與者被分成三人一組。獨自一人時,每個成員都觀看了兩個短片中的一個,這些短片要麼描述了烏鴉的智慧,要麼描述了專業汽水的製作。然後三人在他們的小組中會面,一名成員——演講者——被要求描述他或她看到的影片,而其他人聽了兩分鐘。

令人驚訝的是,聽眾更喜歡聽演講者描述他們已經看過的影片,而如果他談論這個陌生的剪輯,他們仍然明顯不知所措——儘管它提供了他們以前從未聽過的新鮮資訊。

Cooney 認為新穎性懲罰源於我們談話中的“資訊鴻溝”。如果我們談論的是全新的東西,我們的聽眾可能沒有足夠的知識來理解我們所說的一切。然而,如果我們談論的是聽眾已經熟悉的東西,聽眾可以自己填補這些空白。

談話的藝術:五個有用的步驟可以幫助我們加強聯絡並避免錯誤

新奇懲罰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對異國情調假期的描述通常會與您的同事一致,除非他們自己去過那個地方。Cooney 說:“當這種體驗在你的腦海中如此活躍,你可以聞到它、嚐到它、看到所有的顏色時,你就會假設其他人也能做到。”

Cooney 建議您可以透過精心調整的故事講述來克服新穎性懲罰,這有助於為您所描述的事件創造生動的印象。“當你意識到這一點時,你可能會更努力地嘗試讓這種體驗變得生動起來,”他說。然而,在你完善你的模式之前,選擇依賴於共享經驗的談話主題可能更安全。

不要害怕深入

這種對共同點的需求不應將我們的談話限制在平凡的閒聊中。相反,許多共同的人類經歷可能非常深刻,Epley 最近的研究表明,大多數人都喜歡有機會探索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即使他們正在與完全陌生的人交談。

Epley 的團隊讓之前未見過面的成對參與者討論諸如“如果水晶球可以告訴你關於你自己、你的生活、你的未來或其他任何事情的真相,你想知道什麼?”。

之前,大多數參與者擔心交流會非​​常尷尬——但談話進行得比他們預想的要順利得多。他們也感受到了比他們想象的更大的與他們的談話夥伴的聯絡感,這也伴隨著交流後的快樂情緒。總的來說,參與者對談話物件內心深處的想法和感受比每個人最初想象的更感興趣。

新奇懲罰可能解釋了為什麼對異國情調假期的描述通常會與您的同事平淡無奇,除非他們自己去過那個地方

“在這些深入的對話中,你可以瞭解另一個人的想法,並且你會認識到另一個人真的很關心你,”埃普利說。即使您再也不會遇到那個人,這也可以帶來感人的言語交流。

重視委婉的誠實而不是盲目的善意

想象一下,在每次社互動動中,您都不得不完全誠實地交談。你的人際關係會怎樣?

幾年前,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副教授 Emma Levine 和卡內基梅隆大學組織行為學副教授 Taya Cohen決定將這一思想實驗變為現實。他們招募了 150 名參與者,他們被分為三組。在接下來的三天裡,第一組被要求在家裡和工作中的每一次談話中都“絕對誠實”;在同一時期,第二組被告知要善良、關心和體貼,而最後的第三組則被鼓勵表現得正常。

大多數人預測善良的群體會擁有最好的體驗——而誠實的群體會努力保持他們的友誼。然而,誠實的參與者在三天內在愉悅感和社交聯絡方面的得分與那些被告知要善良的人一樣高,並且經常在交流中發現很多意義。

“這似乎很糟糕,”科恩說。“但參與者報告說很高興能進行誠實的對話,即使他們很難。”

在後續實驗中,科恩要求成對的朋友、同事或配偶公開談論個人問題——例如他們上次哭的時候或他們目前關係中的問題。在每種情況下,事實證明,誠實的溝通比人們預期的更具建設性——坦率的披露對他們整體健康的好處至少持續了一週。“這些對話對關係產生了下游積極影響,”科恩說。“這是一次寶貴的經歷。”

毋庸置疑,誠實最好與適當的外交手段相結合。科恩說,你應該仔細考慮發表評論的時機、措辭方式以及此人是否有機會利用這些資訊。“婚禮前五分鐘,你不需要告訴新娘她看起來很糟糕,對吧?” 即使您認為自己的侮辱傳達了事實,也沒有理由成為欺凌者。

在練習這五個步驟中的每一個時,您應該始終注意對方的情緒和舒適度,並準備好在您的談話策略不受歡迎時退出。但是,只要有一點機智、敏感和對周圍人的真正興趣,您可能會經常發現更廣泛的社交聯絡觸手可及。

分類: 科學
時間: 2021-12-26

相關文章

《自然》(20210930出版)一週論文導讀

《自然》(20210930出版)一週論文導讀
編譯 | 未玖 Nature, 30 September 2021, VOL 597, ISSUE 7878 <科學>2021年9月30日,第597卷,7878期 天文學Astronomy ...

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增速回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我國科學家突破人工合成澱粉技術 | 一週科技導讀

我國科技經費投入增速回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治療癲癇,我國科學家突破人工合成澱粉技術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環球科學.科研圈.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國家統計局.新華社等 火星大小限制了其表面水的留存 來源:PNAS 近日,發表於<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的一項研究指出,火星的大小限制了 ...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嫦娥五號樣品填補了月球研究30~10億年前空白,晶片製造關鍵材料實現國產化量產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科技日報.環球科學.科研圈.新華社.中國科學報.央視新聞.BioArt等 植物免疫抑制新通路被發現 來源:Cell 9月30日,發表於<細胞>(Cell)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水稻鈣離子 ...

我國計劃今年發射首顆太陽探測衛星,NSFC​對結餘資金不再執行兩年收回政策 | 一週科技導讀

我國計劃今年發射首顆太陽探測衛星,NSFC​對結餘資金不再執行兩年收回政策 | 一週科技導讀
來源:科技日報.中國科學報.環球科學.科研圈.丁香學術.新華社等 利用iPS技術重程式設計再生心肌細胞修復受損心臟 來源:Science 9月24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的一項 ...

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推動我國科研體制改革

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推動我國科研體制改革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 1981年,中國科學院舉行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會議期間,為了改革我國科研管理體制中存在的弊端,借鑑國外成功經驗,加強科學研究,發現和培養優秀人才,解決基礎性研究經費不足,人才斷層 ...

3歲的“科學探索獎”給年輕科學家帶來了什麼?

3歲的“科學探索獎”給年輕科學家帶來了什麼?
■鬱竹 30歲的黃芊芊站在"科學探索獎"的領獎臺上,一身銀灰色西裝,舉止落落大方. 這位有"晶片女神"之稱的青年科學家,16歲考上北京大學,29歲當上北大博導. ...

趕超美國:外媒稱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影響力居世界之首

趕超美國:外媒稱中國自然科學論文影響力居世界之首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近日報道,近期,日本文部科學省發表了世界論文影響力排名榜.排行榜顯示,中國在過去3年在自然科學領域的論文非但數量超群,質量也趕超美國,影響力居世界之首. 報道稱,這 ...

孕期怎樣做好科學控糖
糖在日常飲食中佔據著重要位置,深受大家喜愛.然而對於孕媽媽來說,糖攝入過多會導致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甜蜜"孕期,該如何控糖呢?石家莊市婦產醫院專家提出專業指導意見. 病例回顧: ...

楊振寧第一次面見毛主席,毛主席問他:“萬壽無疆”科不科學?

楊振寧第一次面見毛主席,毛主席問他:“萬壽無疆”科不科學?
圖丨楊振寧近照 前言 "將來有一天我要拿諾貝爾獎!" 12歲的楊振寧在看完<神秘的宇宙>之後,回家對父母親說出了這一句話.當時楊振寧的父親楊武之並沒有將這句話放在心上, ...

窺見科學意義的極好門徑

窺見科學意義的極好門徑
楊鍾健與巴伯.舒爾茨在內布拉斯加大學博物館參觀(1944年).資料圖片 "楊鍾健遊記集" 楊鍾健著 遊記是一種特殊而重要的體裁,特殊人物在特殊時期的遊記,往往能夠反映一個時代的側面 ...

一部詩意的、美學的科考手記
[讀書者說] 一部詩意的.美學的科考手記 --讀臧穆的<山川紀行> 作者:劉華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初閱三大本<山川紀行:第三極發現之旅--臧穆科學考察手記>(以下簡稱&l ...

燃燒卡路里新發現:每個生命階段都有“開關”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近日發表撰稿人金·廷利的一篇文章,題為<關於我們如何燃燒卡路里的新知識>,全文摘編如下: 人們經常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要保持健康的體重,只需確保攝入的卡 ...

整本書專題教學:培養專業的閱讀者——以魯迅作品為例
中學生身心發展日漸成熟,認知能力不斷提高,他們更需要專心致志.熟讀精思,而非走馬觀花地泛覽.整本書專題教學以培養專業的閱讀者為己任:在指導學生通讀全書並精讀關鍵章節的基礎上,選擇最具語文學習價值且學生 ...

人造太陽,點亮人類能源夢想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為科研人員在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真空室工作. 圖②為新一代"人造太陽"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 圖片來源:影像中國 萬物生長靠太陽.科學家們長期致 ...

1981年宋慶齡病逝,遺物裡發現一張有摺痕的小紙片,工作人員動容

1981年宋慶齡病逝,遺物裡發現一張有摺痕的小紙片,工作人員動容
1981年5月29日,宋慶齡病逝於北京寓所.幾天後,她的骨灰被專機空運至上海,葬於萬國公墓.葬在父母身旁,是她生前的要求.對於這位20世紀傑出的女性,全國人上下以下半旗的形式悼念. 喪事辦完,工作人員 ...

日本最新研究:現代日本人或是中國漢族等後代,遺傳特徵幾乎一致

日本最新研究:現代日本人或是中國漢族等後代,遺傳特徵幾乎一致
身穿和服的當代日本人 9月18日,據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當天,由日本金澤大學和鳥取大學等學術機構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美國科學雜誌<科學進步>上發表論文,透過最新的研究,認為現 ...

北美最早人類腳印距今約2.3萬年
據近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論文,研究人員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白沙國家公園發現的化石足跡為美洲人類活動的最早時間提供了明確證據,這一發現確認人類在大約2.3萬年前就踏上了北美大陸,比此前認定的 ...

桐樹下的茅屋

桐樹下的茅屋
作者:陸春祥(浙江省作協副主席,曾獲魯迅文學獎等) 桐君,中國古代最早的藥學家之一,後世尊其為"中藥鼻祖".其撰寫的<桐君採藥錄>為中國古代最早的醫藥學著作.相傳,桐君 ...

【致敬】紀念楊承宗誕辰110週年 | 他從法國帶回10克氫彈原料,為原子彈“加鈾”

【致敬】紀念楊承宗誕辰110週年 | 他從法國帶回10克氫彈原料,為原子彈“加鈾”
今天是著名放射化學家.教育家,我國核燃料工業的主要開拓者,共和國放射化學學科奠基人楊承宗誕辰110週年紀念日.謹以此文緬懷先生! 楊承宗 // 師承居里,學成歸國 // 1911年9月5日,楊承宗出生 ...

付巧妹:破譯人類古DNA密碼 人類演化本身就是終極命題

付巧妹:破譯人類古DNA密碼 人類演化本身就是終極命題
作為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付巧妹在長達數萬年前的人類遺蹟中不斷探尋,在古DNA研究領域取得了諸多世界矚目的成績.她說作為一名80後年輕的科研人員,有幸成長於這個時代,科學家們更應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