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1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青銅“虎鎣”入藏儀式。自1860年被英法聯軍從圓明園劫掠至海外,它的回家之路走過了漫漫百餘年。
青銅“虎鎣”原為清宮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獲得,此後一直由其家族收藏。去年3月,青銅“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訊息傳出,吸引了各方關注。國家文物局得知後,立即開展資訊收集、協商談判,在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等機構支援下,綜合運用多種方式推動青銅“虎鎣”返還。4月11日,青銅“虎鎣”以41萬英鎊在英國成交。轉機出現在4月底,青銅“虎鎣”的境外買家表示願將文物無條件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9月21日,文物交接確認書順利簽署。11月23日,流落異鄉百餘年的青銅“虎鎣”安全抵達北京。
儘管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已促成30餘批次4000餘件(套)文物迴歸,但仍有大批中國文物流失海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中國文物學會統計,我國流失海外文物數量多達千萬件,分佈廣泛,民藏多於館藏,國寶回家任重而道遠。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僑商聯合會會長、世茂集團董事局主席許榮茂對此深有感觸:“文物迴歸的艱難在於,它們大多私藏於海外民間難以被發現,現有的追索、捐贈、回購等途徑均面臨困難。”他表示,海外追索麵臨著舉證困難、訴訟程式等難題,難以有效展開;捐贈則“可遇而不可求”;看上去最佳的回購途徑則在“投資炒作還是文化公益”上難以區分,對公益行為也缺乏引導和鼓勵。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曾公開表示,加強文物保護和文化遺產傳承,不僅需要各級政府、文物部門以及專業人員承擔責任使命,也需要廣大民眾齊心協力、共同參與,做中華傳統文化的守望者。
許榮茂也建議,面對數量龐大的海外流失文物,要發展成立致力於促進文物迴歸的民間組織,整合渠道資源、梳理流失文物資訊,並與政府部門緊密合作,共同求解文物回家三大途徑面臨的困難。對於海外博物館,可以透過公益捐贈、活動贊助、藝術品置換等民間交流方式促成國寶回家。對個人藏家,則可藉由民間力量給予合理合法的幫助,久以心相交,促使他們主動捐贈。
此外,許榮茂還建議相關部門改革最佳化激勵機制,鼓勵更多人參與文物回購。“投資炒作還是文化公益?可採用一定年限內禁止市場交易、在國有或非國有博物館公開展示一定年限等方式加以區分,並對公益行為設定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
據悉,許榮茂曾斥1.3億元巨資買下國寶《絲路山水地圖》,並無償捐贈給了故宮博物院。在此之前,還曾代表世茂集團捐資8000萬元人民幣,支援故宮博物院開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