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的眼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才是東北。然而他們卻不知道,漫山層林盡染、遍野金黃透徹,這也是東北。東面的中俄邊境並沒有明顯的鐵路國門,過了三座隧道便是俄羅斯了,在這最後一段旅途為之難忘的便是這裡五彩繽紛的深秋。
又是一個百年老站
2017年10月6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在車窗,連夜轉幾趟車的我懶懶地睜眼一看窗外,車子已經過了綏陽,離目的地很近了。
當年抵達綏芬河,外面氣溫好像5°C,但也就是冷一陣子罷,當天最高氣溫有15°C。我會合同行的香港車迷,第一站先去綏芬河老火車站。
綏芬河火車站建於1899年,中東鐵路時期稱為“五站”,即從俄羅斯海參崴排序第五站而得名。俄羅斯人一度稱其為“邊境站”,是濱綏線的終點。
綏芬河老站屬俄羅斯風格新藝術運動建築,與滿洲里火車站採用統一設計圖紙,作為邊境一等站,裝飾有華麗的雨搭,依山而建,充分利用地形優勢,站舍牆面強調垂直劃分,壁柱裝飾,女兒牆高低錯落,山牆和窗採用曲線構圖。
隨著2015年底綏牡客專通車,新的綏芬河火車站落成(當地人稱綏芬河高鐵站,儘管現在還沒通動車),老站便不再擔當客運。從新華街公路橋上看,百年老站臺似乎也被移除了,老站已經淪為邊境貨運站。
新華街旁邊不遠,有一棟白色的俄國建築,這是綏芬河鐵路大白樓。最初曾為綏芬河鐵路交涉分局總理委員的官邸,後成為俄鐵路員工宿舍,李大釗、周恩來、鄧穎超、李立三等人曾在此臨時過夜。
大白樓始建於1903年,是由俄著名設計師設計的一座典型的俄式風格的建築。這是一棟長方形二層圈樓,正門進入後,直對樓中天井,兩側為樓梯。樓內外的簷柱及門窗等較注重雕飾,風格別緻。
大白樓廣場一角,擺放著當年運行於中東鐵路線上的上游蒸汽機車,與其說這是一個特殊的“展品”,倒不如說是大白樓的守望者,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走進中俄邊境
當年按照原本的東北運轉計劃只去滿洲里,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才增加綏芬河這個目的地。綏芬河沒有明確的鐵路國門,只有隧道,這便是一直擱置的原因。這一天,我的目的地就是探訪中俄邊境隧道——綏芬河一號洞。
綏芬河的中俄鐵路邊境隔著三條隧道,分別是一號洞、二號洞、三號洞。由於我們在綏芬河只有半天時間,二號洞和三號洞距離較遠,而且還有邊防把守,不便過去,眼下就探訪一號洞。
這段鐵路是全國唯一的一套騎馬式雙道鐵軌,寬窄不同的鐵軌正是中俄兩國不同軌距的兩條鐵路,沿著山間蜿蜒。
前方便是綏芬河一號洞,1901年開工,1902年竣工,日期都寫在洞口處了,是綏芬河中俄邊境的第一個隧道。遠遠眺望,一寬一窄的鐵軌由此進入幽深的洞口。
這裡風景獨好,周圍山林層林盡染,秋色一片盎然,美不勝收。我們來這裡不僅是為了探訪邊境的鐵路隧道,欣賞周圍的秋色山林,更是為了拍火車!
9點左右,我們遠遠聽見火車的轟鳴聲,這正是我們所期待的——綏芬河至格羅迭科沃的402次列車。本務是掛國徽的DF8機車,牽引幾節綠皮車廂透過。
這是我國圖定前往俄羅斯邊境小城格羅迭科沃的國際列車,號稱最短、最慢、最貴的國際列車,26公里的運輸距離、96元票價、1~2小時的執行時間,誰能說這不是“之最”?
我們很不走運,等了兩個小時只拍到一趟車,此外沒任何車透過。若不是當年趕時間,只要在綏芬河住上一晚,肯定還能多拍幾趟車。
一路秋色,風情萬種
完成了綏芬河一號洞探訪,我們在綏芬河的行程也就結束了。午飯後回到了綏芬河新火車站,也就是當地人說的“高鐵站”。
曾經的K7002次,據說以前曾使用BSP車底,後來換回了普通的25G車底,再後來,客專完全通車後就停運了。
這是我在東北最後一段行程中體驗中東鐵路的東段風景,一路下來,景色絲毫不遜色於濱洲線。窗外美景,令我一路為之興奮。
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車窗看秋風。
新線有新的好,老線也有老的妙,遠眺老濱綏線的大觀嶺展線,一道弧形繞村莊。
又一次經過牡丹江,這裡大概是因為這條江而得名。此時,我與同行的香港車迷分道揚鑣,他繼續他的旅途,我卻先返回南粵大地。
濱綏線上的車站
橫道河子火車站同樣是百年老站,坐落在濱綏線一處彎道邊上,因河水橫穿南北大道而取名,1900年中東鐵路橫道河子段工程竣工後,取名橫道河子站。
橫道河子火車站是中國最美火車站之一,典型的俄羅斯式藝術風格建築,雙層白色站樓,兩座磚紅色塔樓立在兩旁,目之所及,獨樹一幟,奪人眼球。在群山的映照下,車站彷彿是從西洋畫裡走出來的。
特別是車站的扇形機車庫,曾經用於存放蒸汽機車的地方。正所謂“物以稀為貴”,昔日的車間,如今路過遠眺,彷彿就是一件大型藝術品。
在東北的鐵路車站當中,有趣的車站名佔全國多數,這或許跟當年開發“北大荒”的年代歷史有關。從1數到10,東北佔大半,這一開頭,就數這座車站:一面坡。
一面坡,名字來得很直接,以鎮內大直街中部有一段長約50米的漫坡而得名。當年修建中東鐵路經過這裡時,車站還有另一個俄羅斯名字:五卡斯,意為“段”。
隨著車站落成,一面坡這座小村落迅速繁華起來,三十多年時間裡,就有200餘戶俄國人到此定居包括中東鐵路護路隊在此設立兵營,支線司令部等。教堂,俱樂部,公園等。至今,一面坡鎮仍保留俄式建築81處,北國風情仍很濃郁。
如今,一面坡站成了哈爾濱鐵路局的紅色教育基地,裡面的露天展館還存放著國產早期的“新曙光”動車機車。
告別東北之後…
天色漸黑,後面路上的風景也沒多拍了,回到了哈爾濱東站,我的東北運轉基本上結束了。
依舊是哈爾濱東站
2017年國慶黃金週的最後兩天,基本就是回程路上,由於買不到10月7日Z111次直達家鄉的車票,結果只能到一路兜兜轉轉回廣東,中途順便在天津西站與當地火車迷朋友碰面小聚。
值得一提倒是天津至北京這段路,為了體驗“復興號”動車組,導致行程很趕,不管公交還是地鐵,幾乎是一路小跑到北京西站,就像與時間競賽,像是大冒險似的,沒有漏乘就是最好的結局。
倉促拍北京南站
大洋洲站,我可是專門逮著拍你
作者有話說
2017年國慶節的東北國門探訪之旅收穫良多,至少讓我領略了東北的秋天,感受了風景千變萬化的百年鐵路。路上遇到不少朋友,無論在北京、哈爾濱、綏芬河、天津,以及同行的香港兄弟……朋友多了路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