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東北部,有一座千年古縣鉛山,鉛山南臨福建武夷山,自古人傑地靈,商貿發達,發源於武夷山的陳坊河,流經鉛山全境,這條古老的河流,孕育了江西古代造紙業的輝煌,也見證了萬里茶道的繁榮,但在多山多水的江西,它不為人知,十分低調。
陳坊河流經千年古鎮湖坊,鎮上老街尚存,一座獨特的廊橋橫跨兩岸,這就是歷經了千年風霜的澄波橋,其縱橫雙向木伸臂結構,是中國古廊橋的孤例,哪怕你走遍中國所有現存的古廊橋,也找不到第二座如此形制的。
“澄波”二字均帶水,作為橋名倒也十分貼切,但其實“澄波”本為僧名,古橋由僧人澄波募捐興建,始建於唐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橋建好後,為紀念澄波法師,遂將此橋命名為“澄波橋”,而這個橋名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上的澄波橋雖然屢建屢毀,歷經重建,但它始終儲存著唐代初建時的獨特模樣,現存為清同治五年(1866年)群眾捐資重建。作為一座傳承了1400年的古橋,澄波橋不僅是鉛山縣史料記載最早的一座橋樑,也是江西省有記載的最古老橋樑之一。
現存澄波橋現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但個人覺得,它完全符合國保資格,它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古老,更在於獨特,這種橋墩上縱橫雙向木伸臂(縱向伸臂梁託橋身,橫向伸臂梁託商肆),相向設立“喜鵲窩”的古廊橋,國內再也找不到第二座。
先來看看這座古橋的結構,澄波橋為石墩木平梁橋,六墩五孔,橋墩高4米,橋長60餘米,整體設計精巧、造型獨特,橋墩以塊石砌築,尖端逆流,以利避水,能有效減輕流水對橋墩的衝擊力。
也許你看圖覺得陳坊河水平緩,船型橋墩似乎有些小題大做,但洪水時期的陳坊河可不是這般溫柔模樣,再說,古代陳坊河水位很高,它將兩岸的村莊分為東、西兩處,漲水時河東與河西又連為一體,積水成湖,湖坊鎮便是由此得名。
船型橋墩上方用7層粗大的楓木縱橫交錯作為底座,構成“喜鵲窩”的支架,這縱橫交錯的構建方式,倒是真的和喜鵲的窩有幾分相似之處。
相鄰橋墩間用5根5米多長、直徑20多公分的楓木做梁,樑上再用厚實木板鋪成橋面。
橋面上豎柱架樑,頂部為木抬梁結構,復以瓦蓋,橋內通道寬約4米,橋面為木板鋪就,兩側做有板壁,設有供休息用的條椅,它不僅能交通渡河,還能遮風避雨、納涼休憩、交流買賣。
東西兩頭各以磚石砌成半圓形洞門,門額上嵌有石匾,西為“河清海晏”,東為“風恬浪靜”,“風恬浪靜”在特殊年代慘遭破壞,目前只能依稀可辨。
而西面的門屋已然不存,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修的硬山頂門牆,1992年修繕澄波橋時,在橋墩下取出刻有“澄波橋”三字的石匾,遂取代了西面門屋的“河清海晏”石匾。
西面橋頭還立著一塊清道光十八年的奉縣憲立碑。此碑為時任鉛山縣令李淳為整頓商業秩序而立的,這位李淳十分重視文化教育和基礎建設,鉛山縣內著名的鵝湖書院也正是在他的主持下得以重修的。
橋頭立碑為商業秩序,可見當年澄波橋上有多繁榮,澄波橋的獨特之處就在於那12間(現存11間)“喜鵲窩”,所謂“喜鵲窩”是當地人的俗稱,其實就是12間10平方米左右的商肆,澄波橋在很長一段歷史中,都是湖坊鎮上的墟市,橋上有店鋪,橋廊裡擺攤,可謂熱鬧非凡。
其實“以橋為市”並不罕見,直至今日中國仍有一些廊橋兼具“橋市”功能(例如湖南芷江的龍津橋),但如同這般架在橋墩上的店鋪,似乎只能在歷史老照片中去尋找,現實中僅存唯一。
1981年張良導演的電影《回頭一笑》曾在澄波橋上取景,雖然是拍電影,但澄波橋上人頭攢動,各種行當林立,橋下碼頭上登船的鄉民熙熙攘攘,也反映了當時澄波橋的真實場景。
電影《回頭一笑》劇照
電影《回頭一笑》劇照
澄波橋為何商業繁榮,這要從歷史和地理位置說起,湖坊鎮是千年古鎮,雖然不大,但地處武夷山區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萬里茶道便是以武夷山為起點,沿陳坊河北上,經信江入漢口,過蒙古至恰克圖,再走向世界各地的。
而澄波橋曾是湖坊鎮上唯一的橋樑,澄波橋頭還兼顧著碼頭的作用,可以想象,無論水路還是陸路,南來北往的人群都要經過這裡,往來商旅行客也給周邊百姓帶來了多少財富,以至於時至今日,澄波橋頭的古街上依然儲存著不少精美的老宅。
可惜時過境遷,隨著周邊橋樑的通車,市場的外移,水運的衰落,曾經熱鬧非凡的古橋如今一片寂寥,偶有行人透過,“喜鵲窩”也早已是空空如也。
由於年久失修,目前橋身的木結構已經嚴重蟲蝕,遍佈蟲眼,並引發了部分木料的斷裂,如不盡早維修,有可能在下一次洪水中被沖毀,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重視,不要讓這座一座獨一無二的古廊橋,毀在新時代的洪流中。
作為一座始建於唐代的古橋,澄波橋歷經千年變遷,卻依然矗立於贛東北的大地上,雖然鮮為人知,鮮有人至,卻至今依然肩負著兩岸居民來往渡河的功能。
為了探訪這座獨一無二的廊橋,我專程往返上百里,最遺憾的是,橋雖在,橋市已不存,但作為現存中國古廊橋的一個孤例,依然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寫這篇文章時,我不由得想起一幅老照片,那就是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的潮州廣濟橋“第一張照片”,1870年秋冬時節,他從香港坐汽船抵汕頭,然後坐木船來到潮州。在潮州,他至少拍攝了4幅照片:兩幅廣濟橋,兩幅鳳凰塔。在拍攝廣濟橋時,遭到潮州市民的襲擊,“狂暴的人們不斷用石塊襲擊外國人”,我們可以從他的照片中看出,當時的廣濟橋也是“一里長橋一里市”,與澄波橋有幾分相似之處,只是經過時光的風吹雨打,廣濟橋已經不復當日時景,21世紀重修後恢復了明代樣貌。
英國攝影師約翰·湯姆遜拍攝的潮州廣濟橋
潮州廣濟橋舊照
“板橋新月下,長夜百舸行;兩岸大街遠,十里燈火明;煤商議炭價,槽戶說紙情;漫步湖坊畈,稻香更醉人。”曾經的澄波橋不僅僅是一座橋,如今的澄波橋依然令人難忘。
古韻遺風今猶在,澄波橋沒有走遠,它隱於村鎮,卻散發著不同尋常的光芒,1400年的歷史傳承,數十代人的募捐修繕,曾經熙來攘往的男女老少,絡繹不絕的車水馬龍,如今迴歸河清海晏,浪靜風恬!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