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萬敏 和劉寒松的第一次通話約在了一個工作日的晚上9點半,臨近年底,他的工作依然繁忙,時間表要以小時為單位來安排。當然,與七年前企業初創期相比,現在他的忙碌內容發生了一些變化,從忙於產品研發到忙於公司的融資上市計劃。對他來說,挑戰存在於創業的每一天裡,從未停歇。
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松立集團”)是劉寒松二次創業的作品。2014年,劉寒松帶著松立集團從影片安防行業轉到智慧停車的賽道上來,由一個依賴進口的系統整合商成為國產化技術“原創”者。從碧海藍天的青島出發,松立集團的智慧停車專案不僅“逆襲”北京、上海等高科技公司扎堆的一線城市,也“遠征”甘肅、青海等中西部地區。
數字經濟浪潮下,技術型企業既迎來了商業價值轉化的風口,也對將要去往的未來心懷憧憬與忐忑,支撐著劉寒松一路前行的,既有堅定的技術理想,也有一群因技術理想而匯聚起來的員工夥伴。
技術的“原創”之心
2014年以前,劉寒松從事了十幾年的監控安防工作,當時的業務主要是將採購來的主機板、影片壓縮卡、軟體等透過組裝和整合形成系統產品,再對外銷售。基於對安防的理解,劉寒松漸漸意識到,用影片代替人工是一個好的方向,轉型創業的種子開始深深種進他的心中。
90年代到2000年初這個階段,全球影片安防最主要的幾家技術廠商是日本的SONY、松下,韓國的LG、三星和美國的幾家企業,核心技術都掌握在這些外資廠商手中,國內產品90%以上依賴進口。做一家整合企業,技術含量不高,產品也難以滿足國內企業和場景的一些個性化需求。“缺乏核心的技術,很多創新的想法是無法支撐的。”作為時代的親歷者,劉寒松對技術“卡脖子”的感觸尤為深刻,給外資大牌廠商做系統整合,固然能有一份安穩的收入,但打造屬於國人的具有完整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才是技術理想的最高實現。
而自2000年初開始,數字化技術升級撲面而來,影片模擬時代在短短兩年間就過渡到了數字時代。在行業變革期,一批中國企業抓住了技術升級的視窗期,在此後的純數字化時代站穩了腳跟。
劉寒松的轉型決定可以說是順勢而為,公司在此前十幾年裡積累了一定經濟基礎,讓他可以放心地投入到自主智慧財產權技術產品的研發中,迎接時代的東風徐徐而來。
選擇停車場景作為技術落地的商業形態,是因為在2013年左右,國內的路邊停車收費普遍還是純人工的形式,停車難、收費亂是很多大城市的共同痛點,隨著物聯網、影片技術的發展,將先進的影片技術切入到路邊停車場景,市場需求是真實而廣闊的。
2013年起,劉寒鬆開始考慮是否能用影片技術去代替人工收費的模式。2014年,他帶領團隊從監控安防領域轉戰跨界智慧停車技術,松立集團正式成立。2015年,公司開始打磨產品,做DEMO(產品小樣)版本。2016年,到了產品真正投入市場應用的關口,松立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開門紅”。“印象最深的是我們開啟市場的第一筆訂單。”2015年,慧停車專案首個試點城市選擇了濟南,在當地引起了廣泛好評,也吸引到了關心城市停車難問題的有心人。2016年,北京交通委領導前後三次到松立的濟南試點專案實地考察。
之後,在北京路內停車管理專案的公開招標中,劉寒松帶著研發團隊在北京準備標書材料,“熬了三天兩宿”。最終,他們團隊從二十多家北京國企和資金雄厚的大型私企中脫穎而出,中標北京城六區約90%的近4000個試點車位。
對做技術出身的企業創始人來說,個人和企業在市場商務端的突破往往是最難的。
“技術進入市場最難的是推銷,張不開那嘴。”劉寒松一開始也面臨著這種窘境,不知道怎麼跟別人溝通才能贏得信賴,他認為這是技術型公司共有的一塊短板,因此在日後的企業經營中,他一直持續重視市場團隊的力量,加強對外溝通的能力。
北京城六區路內停車專案將技術轉化成了實實在在的商業模式,更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信心。此後,松立集團的慧停車平臺先後落地北京、貴陽、青島、上海、鄭州、蘭州、淄博、泉州、惠州等數十座城市,當前運營車場1500多個,管理泊位20多萬個,服務使用者2000多萬。
增厚技術人才土壤
松立集團推出的影片樁產品,攻關側向影片識別技術難題,在每個停車位斜後方安裝裝置,能夠在車輛進入車位時自動識別車牌號並記錄進入和駛離時間,自動結算停車費用,在減少停車收費人工成本的同時,給車主帶來便捷、高效的停車體驗。這款影片樁產品全球首次將影象影片識別技術引入路內停車場景,引領路內停車行業進入影象影片識別時代。
經過多年探索,目前,松立集團的慧停車城市級靜態交通管理平臺已經城市道路及商業園區、住宅社群、交通樞紐、寫字樓、酒店、商場等路內外停車場景,將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數字孿生等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停車場景深度融合,透過智慧停車管理平臺、數字孿生平臺、星光物聯平臺、大資料平臺與前端智慧識別裝置、車主APP的資料互動、聯動,實現全城“一個平臺、一張網、一個APP”的數字化、視覺化管理。基於停車大資料的彙總、分析、應用,慧停車可以為政府交通空間規劃、動靜態交通一體化治理、交警違停治理、城市公共安全提供決策支撐和資料支援。技術的輸出離不開人。業內有一種自嘲的說法,“人工智慧,有多少人工,就有多少智慧。”
作為一家技術驅動的網際網路科技型企業,松立集團擁有青島研發中心、濟南大資料中心兩地150多人的研發團隊,其中演算法工程師是公司最寶貴也是最稀缺的人才。“如果要我來排序的話,人才的困難是排在資金困難前面的。”劉寒松說。特別是在網際網路和影象演算法方面,全國的科技企業都在搶人,不說和北上廣深比,即使和濟南比,青島地區也缺乏對口高校專業的人才輸入。
劉寒松認為,公司緊缺的是影象演算法、大資料演算法、搜尋引擎演算法的人才,以影象演算法為例,這個專業大部分人才聚集在北上廣,其他省份能留下的人才很少。“首先在專業上要符合,演算法在數學專業能學到比較多,但是還需要結合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而且到企業來之後,還得把理論知識和公司的業務場景結合起來,理論要落地。”
為了留住人才,松立集團做了非常科學的研發中心架構設計,同時重視中臺的穩定性,個別人員的變更不會影響到整體研發進度。在硬條件收入方面,松立或許很難比肩北上廣的大公司,但在軟環境方面,劉寒松和公司給技術人才創造了非常“宜居”的環境,用技術理想作為凝聚力,鼓勵研發人員在專業道路上的深挖和探索。“我們公司有個小夥子,以前是搞C++(一種計算機語言)的,現在沉迷在邊緣計算,整個人陶醉在裡邊了,有時候他自己加班到夜裡一兩點研究這個。”劉寒松說,對有的人來說,能心無旁騖的研究一項技術是一種享受,尤其在周圍都是同樣的研究氛圍下,他會更沉浸在專業探索、相互交流帶來的快樂裡,這時公司對他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工作,更是一個有專業養分的土地,專業的發展半徑在這裡有無限延長的可能性,這可能是技術人才更重視的一種土壤環境。
近年來,劉寒松依然持續關注政府對創業型公司的支撐政策,特別是促進人才窪地情況改善的配套政策,希望政府能加快打造一個數字化人才聚集圈。
雖然在配套設施、物流、上下游供應鏈方面面臨一些困難,但劉寒松始終表示,“我們會堅守青島”。青島是他揚帆起航之所,給了他理想和現實的支撐。他覺得,城市的發展離不開企業,而企業在和城市共同發展的過程中,也可以獲得動力。
在新一輪製造業數字化、智慧化升級轉型中,各地政府都在為數字經濟發展“出招”,具有先進製造業發展經驗和基礎的青島市也在積極行動。2019年,青島市科創母基金成立揭牌,聚焦新一代資訊科技、醫藥健康、智慧製造、節能環保、新能源智慧汽車、新材料、人工智慧、腦科學與類腦智慧、量子資訊科學與技術、現代種業、工業設計等領域。
2020年,青島科創母基金成功向松立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超4000萬元,這是青島科創母基金落地後第一筆直投資金。截至2020年末,青島科創母基金已有基金規模5.35億元的山東青島同創工業智聯創投基金、規模5億元的山東青島北汽東證智慧汽車創投基金、規模5億元的梅花早期智慧精選基金、規模4億元的青島仙瞳生物醫療創業投資基金等10只子基金透過決策流程,子基金總規模已接近50億元。
技術走穩拓展智慧場景
2020年,松立集團推出全新的智慧社群品牌——慧安佳,將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引入社群生活、治理場景,透過前端感知採集裝置、智慧社群管理平臺、手機APP的資料互動、聯動,對社群人、事、地、物、情資訊進行數字化採集、平臺化管理、生態化運營,賦能基層社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居民提供智慧、安全、美好的社群生活體驗。
劉寒松說,松立集團一開始的想法僅僅是用影片和網際網路的結合代替人工,但是隨著企業在這個領域7年來的探索,目前這個專案已經不僅僅是一套智慧化收費系統,而是將新一代資訊科技與城市生活場景深度融合,透過大資料的彙總、分析、應用,不斷拓展應用場景,持續賦能城市治理、企業轉型和市民生活。從慧停車、慧出行、慧生活的運營理念出發,松立集團以停車、社群為場景入口,逐步構建起消費、醫療、政務、商務全場景的智慧生活新生態。
儘管在智慧停車的賽道正在湧進來更多的競爭者,但對於松立集團來說,先發優勢使得他們已經在技術積累的基礎上,更多的介入運營層面,為客戶和使用者提供停車產業全流程服務。“有自己的核心演算法,積累了運營經驗,掌握了大資料賦能——目前在同一賽道上,同時具備這三樣企業的還不多。”劉寒松認為,智慧停車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是軟硬體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服務、生態等綜合能力的比拼。以停車為場景入口,以運營為戰略支撐,不斷延伸加油、洗車、維修、保險等汽車後市場服務,並拓展落地慧安佳智慧社群場景,進行智慧生活新生態佈局。
松立集團先後成立了北京、貴州、山東、四川、重慶等分子公司,形成集團化運營,完成了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西南、西北及中原地區的全國化戰略佈局。
商業版圖的推進是技術不斷尋求進步的外化,劉寒松認為,科技公司要始終明確自身定位,無論如何發展,公司的核心依然是技術。在日常工作中,他和高管團隊都沒有脫離行業一線的技術動向,隨時關注著前沿領域的新突破、進展。“對科技型企業來說,管理層不能只做管理,對行業內技術的敏感度、技術嗅覺可能是更重要的。”劉寒松團隊的核心高管每年要參加場次不少的行業內專業論壇、會議,與同行深入交流,再回公司分享溝通。他最近比較自豪的一件事,是他們吸引到華為來公司做深入溝通和技術互動,這是業內對公司研發技術能力的一種肯定。
2020年以來的疫情反覆,多少為企業發展多少帶來了一些不可控的影響。雖然整個智慧停車的市場需求仍在持續增長,但一些已經談好的專案由於疫情遲遲不能落地,有的意向合作屬於當地的基建專案,也被推遲了。但松立集團依然完成了又一次行業引領,2020-2021年慧停車城市級靜態交通管理平臺先後落地淄博臨淄、張店、高新等轄區全部區縣,淄博成為全國首個實現全域停車智慧化管理的城市。
從慧停車到慧安佳,從停車到社群,成立於2014年的松立集團,用七年時間實現了智慧生活新生態戰略佈局和全國化業務佈局,並在2021年確立了全國領先的智慧場景綜合運營與技術服務商的全新企業定位。劉寒松認為經過七年的精細化運營,松立集團累積了龐大的停車、社群、城市資料,並以此為入口構建起了智慧生活新生態,松立的目標是成為資料資產運營商,善於從龐大複雜的資料中挖掘價值,持續賦能政府、企業和使用者,致力於使城市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