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1981年1分硬幣現在市場價格高達5000元,40年間增值了50萬倍,年增幅12500倍。1979年5分硬幣價格12000元、1980年2分2500元、1980年5分2500元、1981年5分4500元等等。現在流通領域中很少見到的硬分幣竟然如此牛氣沖天,1枚硬幣換到6-30克黃金了。這是真的嗎?下面,我們來看看硬分幣的前世今生吧。
1957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套流通硬幣。這套硬幣正面圖案三種硬幣相同,中部國徽,上方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背面圖案,中部分別分壹分、貳分、伍分文字,字的周圍是麥穗圖案,上方分別為1、2、5,下方有版別年號。直到今天,它們仍在鑄行和流通,已經伴隨我們走過了一甲子歲月、一甲子芳華。
這套硬幣的形制既有歷史繼承性,同時也借鑑了國外鑄幣的形制特點。從近代各國鑄造的金屬幣看,大多數國家的金屬輔幣中間沒有穿孔。我國在設計金屬分幣時,繼承了歷史上銅元的形制,也參考了其它國家硬幣的形制,同時考慮到我國金屬分幣的材料是由鋁合金製成的,硬度不及銅和鎳大,如果中間穿孔,技術上難以把握,次品率高必然增加成本,在使用中也容易折斷損壞。再者,人民群眾手中一般只保留少許硬分幣,攜帶大量硬分幣穿成串使用的情況不會多。因此,沒有將硬分幣設計成中間穿孔的形式。以後發行的第三、第四套人民幣硬幣及普通流通紀念幣都沿用了圓形無孔形式。
20世紀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期,當時的許多商品都以分為單位定價,找零離不開分幣。雖然硬分幣與紙分幣同時都在流通,但由於紙分幣易於破損,而硬分幣大小輕重適宜、攜帶保管方便且耐用,所以更受人們歡迎,很多人親切稱它們為“鋼鏰兒”。對於八十年代前出生的人來說,硬分幣就是兒時快樂的源泉,2分錢等於5塊兒水果糖、5分錢等於小零嘴兒、十個“鋼鏰兒”等於激動人心的壓歲錢。對於成年人來說,也有著2分錢一個雞蛋、3分錢一斤青菜、5分錢兩個燒餅的難忘記憶。
時至今日,就購買力而言,一分錢的幣值已無法與當年同日而語。以前有一首兒歌唱的好:“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裡邊……”而現在,掉在地上的一分錢恐怕很少有人去撿了。隨著智慧手機的流行,尤其是各種功能的不斷豐富,移動支付開始“走俏”。掃一下二維碼,一筆交易就可以瞬間完成。很多人出門幾乎不帶現金,因為只要拿著手機,在許多地方購物都是暢通無阻的。人民幣紙幣使用率不斷降低,硬分幣更是無用武之地。但是,這些硬分幣已經在收藏市場上大展伸手了,追求者眾多,價格不斷飆升。近日,本人去收藏市場調查過,上面提到的硬分幣價格都是真實的,家裡有硬分幣的朋友可以回家找一找,萬一有收穫呢!
現在硬分幣在購物領域極少流通,主要是供銀行結算使用。但是,硬分幣的巨大貢獻不可磨滅,它是改革開放初期的產物,有著明顯的歷史烙印,在新中國金融歷史程序中承上啟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意義。同時,它也是新中國硬幣的“開山鼻祖”,促進了國家的經濟建設,見證了祖國從弱小向強大的崛起!(風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