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雜談#
昨天看了《穿條紋睡衣的男孩》,描述二戰期間,納粹對猶太人迫害的電影。
算算這個主題的電影,已經看過四部了,都是獲獎的影片,一樣有好口碑,一樣讓人內心沉痛。
一,《美麗人生》
第一部這個主題的電影是《美麗人生》,看名字和配的圖片,沒有看簡介,我以為是一個歡樂祥和的小故事。
電影一開始,節奏很歡快,男一號是一個普通而樂觀的猶太人,圭多。他偶遇了女主多拉,併成功獲得芳心。
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三口開心的生活著。
知道二戰開始,他無一例外遭遇了納粹的迫害,他還有他的兒子。女主雖然不是猶太人,她不想與丈夫和孩子分開,毅然和他們站在一起。
集中營,按男人女人分開管理,她和丈夫和孩子還是分開了。
獨自帶著孩子的圭多,一邊忍受迫害,一邊想辦法保護孩子,不僅是身體,還有他單純美好的心靈。
他告訴孩子一切都是一個遊戲,各種絕處逢生,他死在勝利的前夕,最終保全了孩子,和母親得以相聚。
這是一個關於一位偉大的、智慧的、勇敢的父親的故事。
二,《辛德勒的名單》
這是我看過的這個主題電影中,感動有欣慰的一部。
因為這部電影不僅有迫害,還有拯救,雖然能挽救的只是有數的幾個人。
主人公辛德勒是一位精明的商人 ,最開始冷眼看著這場戰爭,順便發點小財,在官場和商場,左右逢源,春風得意。
直到他近距離看到猶太人被迫害的過程,他覺得這樣做不對,這激起了他反戰情緒,他利用生意的便利,以召勞工為藉口,儘可能營救遭受迫害的猶太人。
這是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否則,這樣的演繹過程,一定會被當成有目的的洗白,被抵制。
納粹是可恥的,我們也不能因此歸責與整個民族,否則,我們的思考邏輯與納粹又有什麼分別呢?
三,《波斯語課》
一群居住在法國的猶太人,在法國戰敗後難逃被迫害的命運。
主人公吉爾斯,假裝自己是波斯人,躲開了被槍決的命運。
因為一個納粹長官科赫想要學波斯語。
這個暫時得以生存的猶太人,不得不自己編造“波斯語”,而他編造語言的基礎正式跟他一起遭受迫害的同胞的名字。
我看很多電影解讀,都說一教一學的過程裡,倆人產生了友誼。
我沒看到友誼,我只看到了科赫對吉爾斯的利用、欺騙、自負和自以為是。
我看到吉爾斯為了活下去,內心痛苦的煎熬、戰戰兢兢、每日都處在命懸一線的危機之中,而那根線就捏在科赫的手裡。
這樣的兩個人怎麼可能產生友誼
戰爭結束,他被友軍營救,他坐在那裡,用平靜的語調說出了2840個遇難同胞的名字。
四,《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最後說說我剛剛看完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把焦點落在孩子身上,看完電影的第一感覺,我自己都覺得難以啟齒,因為,在布魯若穿過鐵絲網的一瞬間,我竟然覺得那個遭受迫害的沙莫,真的有些邪惡。
我為自己會有這樣的想法震驚,也有些自責。
我無法說服自己,作為一個八歲的孩子,沙莫不清楚布魯諾進來意味著什麼?
無論怎麼樣,在電影的最後,為什麼大人的過錯,卻讓兩個孩子承擔一切後果。
寫在最後:
每次看這一主題的電影,心情沉重的同時,難免心生疑惑,為什麼電影裡的猶太人從未試著反抗過?
而我,從心底裡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