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環境的產物,尤其是孩子像一張白紙一樣出生的時候,他會成長到什麼地步取決於他有什麼樣的家庭氛圍。
馬上就要幼兒園開學了,三歲孩子的父母們正在考慮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幼兒園,而幼兒園小班的老師們又要開始頭疼了。幼兒園的小班是由3~4歲的孩子組成的,這些孩子通常是第一次去幼兒園,不習慣的孩子很多,每天都會有很多孩子哭鬧。
小何是我的一位幼兒園前輩,我跟他談過一次話,他說實際上幼兒園裡有不怎麼哭的孩子。 她斷定,這些自己在幼兒園不哭的孩子主要是因為有著相對強的適應能力,能發現幼兒園裡有趣的地方。小何發現,這些孩子大部分出生在五個家庭。
五種家庭很容易培養適應能力強的孩子,第一次去幼兒園也很少哭,媽媽們的擔心也更少。
第1種:父母恩愛的家庭
父母親密的家庭會更有和睦的氛圍。孩子在愛的環境中長大,他的心會變得非常溫暖,充滿了愛,也會有一對發現美麗的眼睛。
去幼兒園的話,很快就能看到花花綠綠的裝飾物和各種有趣的滑梯玩具,很容易被這些有趣的東西吸引。當孩子覺得幼兒園很有趣的時候,當然不會想哭。
第2種:有儀式感的家庭
有儀式感的家庭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會做好充分的準備。當孩子們兩歲多的時候,和孩子們玩遊戲的時候,他們會說幼兒園裡有太多可以和你玩的孩子,他們和你差不多大,會讓你玩得更開心,會吸引孩子們去幼兒園。
家長還會帶孩子們去離家近的幼兒園玩戶外遊戲,做體操,讓孩子們覺得幼兒園是個好地方。 一些幼兒園有體驗教室,父母可以帶孩子去幼兒園體驗教室。 舉行了那麼多儀式後,孩子們對幼兒園不太陌生,也很有好感,所以在幼兒園不會害怕哭鬧。.
第3種:不包辦的家庭
一些媽媽和爸爸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無限溺愛。每天給孩子吃飯,穿衣服,穿鞋子,像嬰兒一樣照顧,根本就不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兩名幼兒園老師會管理數十名孩子, 這個時候孩子照顧自己的能力就會形成對比,如果讓孩子覺得自己比別人差,會很容易沮喪,容易哭鬧。
孩子長大後家長應該慢慢放手,讓孩子一個人吃飯、穿鞋子、洗澡,這樣才能讓孩子更加獨立,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去幼兒園也能有能力照顧自己,顯得很自在。
第4種家庭:注重培養孩子安全感的家庭
孩子出生後,媽媽如果可以母乳餵養,那麼孩子對世界的恐懼就會逐漸減少,孩子會有安全感。在孩子一歲之前及時回應孩子的需要,孩子會覺得我值得被愛,我在這個世界上是安全的。
孩子慢慢長大,媽媽要花更多的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覺得自己在愛情氛圍中,長大後更有安全感。 孩子感到安全,能更快地適應新環境,也不容易在幼兒園哭鬧。
第5種家庭:說話算話的家庭
父母很多時候會不把自己的承諾當回事,例如,如果孩子想吃餅乾,讓孩子先睡覺,睡覺的時候就會給他們。但如果孩子睡覺時忘記的話,就不會給孩子,來來往往後,孩子們會開始不相信父母的話。
等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會告訴孩子晚上媽媽會來接他,孩子就會認為自己被媽媽拋棄了,心裡會害怕。所以在幼兒園會哭得很慘。遵守諾言的家庭是父母直接告訴子女什麼就會實現什麼的家庭,孩子們在幼兒園會知道,媽媽說了晚上來接我的話那麼晚上就一定會來接我,所以今天在這裡要開心地玩,當然就不需要哭了。
作為父母要有正確的態度。事實上,孩子們上幼兒園後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環境,不適應哭是正常的,父母不應該感到不安。即使父母有,也不能用表情或言行來表達。孩子很敏感她能感覺到你的不安。如果感到這種不安,她也會感到不安,會對上幼兒園產生恐懼感
適當的和老師多溝通。透過與老師的溝通,及時瞭解孩子們在運動、吃飯、睡覺等活動中是否自立,瞭解幼兒園裡孩子們的動態。考慮到幼兒園裡孩子們的問題,父母應該積極指導、幫助孩子們,及時矯正,讓孩子們更快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生活。
孩子們在幼兒園不哭這一件小事代表的是孩子健康的心理。 這意味著,父母在養育子女時,要給子女足夠的安全和愛,讓子女充滿自信,遇到各種困難,更能適應環境。希望所有的孩子都在上面五個家庭里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