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全員離異的人物設定,在網友中還是很有討論熱度的。幾乎每一集的彈幕上都會有人對劇中人物的離異身份提出疑問。比如什麼:不能彰顯社會正能量啊;全員離異這個設定不合理,怎麼會全都是離婚呢;等等這些。
導演對劇中人物全員離異的這個設定確實挺大膽的,雖然現在離婚已經是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了,早已經過了‘離婚是大事件’的那個發展階段了。但是一家子母女三人都離婚,發小也是離婚,這樣有個性的家庭在普通百姓中也算是略微特殊的存在了。
都是單親家庭里長大的孩子,陳佳佳快樂又活潑,金家駿則是個內向的少年。
《小敏家》裡的陳佳佳是在比較幸福和健康的單親家庭裡面長大的,她漂亮聰明健康活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父母有友好的親子互動關係。這得益於她有一對開明理性的親生父母,沒有因為大人的分手而對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
像陳卓和李萍這種理性的前夫妻,離婚對他們來講就是升級換代,短暫的不適應和磨合之後他們會分別在各自的新生活中更高速和歡快的運轉。
金家駿的內向憂鬱一方面是幼年時,‘小敏出軌’的流言給懵懂的孩子造成了心理陰影。另一方面則完全來自於他不負責任的父親。
應該說金家駿性格中內向的部分大都是金波造成的。在婚姻內時金波酗酒沒有承擔起一個丈夫和父親的責任,離婚後雖然要了孩子的撫養權卻沒有盡到為人父的基本責任和義務。可能從小敏和金波離婚後,特別是小敏離開九江後,金家駿對家的歸屬感就變得模糊了,他沒有明確地感知到來自父親和母親的愛。金波的父愛很敷衍,小敏的母愛很遙遠,所以小小的家駿他那麼聰明更容易體會到孤獨、無助和迷茫。
大部分婚姻的破裂都是無奈之舉,中國人骨子裡還是嚮往一家人和和美美大團圓的。
我們的傳統文化更靠攏‘家庭的完整性’,所以也讓一部分人片面地認為:離婚就是把家拆散了,孩子沒有家了性格自然就大機率會出現問題。
在《小敏家》,金家駿在父母離異後是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的,後來又跟著姥姥長大,他是典型的隔代撫養長大的孩子,成長氛圍和跟著爸爸長大、或者跟著媽媽長大的孩子還不太一樣,這或許是他性格內向的原因之一吧。家駿和佳佳都是是單親家庭,但是家駿和佳佳的成長氛圍,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參與程度都是不一樣的,這才是他們性格迥異的重要原因。
我們應該很慶幸生活在這樣一個開放而多元的社會,離婚固然不好,但它如果能夠避免家暴、避免老一輩因為無法擺脫婚姻的折磨而引發的喝藥、跳井、上吊等等極端行為……,那離婚又有什麼不好呢?最起碼人還能好好活著,對未來還能有美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