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瑾 上海中醫藥博物館 副研究館員
在上海中醫藥博物館二樓的中心展櫃中,陳列著一尊清乾隆御製針灸銅人,因其極高的文物價值和中醫藥文化價值,被視為鎮館之寶。
清乾隆御製的針灸銅人
此尊針灸銅人,黃銅質,暗銅色。高45.8釐米, 寬22.8釐米,厚16釐米。整體線條流暢,體態豐腴自然,表情慈祥生動,為一直立裸體老嫗形象。雙乳飽滿,腹部隆起,肚臍凹陷,形似孕婦。
全身刻有14條經脈循行路線及580個未標註穴位名的小圓孔。
縱觀歷史,從最早的宋天聖針灸銅人到之後的明正統針灸銅人、清光緒針灸銅人等,均未見女性造型的針灸銅人,此銅人可以說是在封建社會文化背景下的特例。以佛多媽媽神的形象製造針灸銅人,並借鑑了乾隆年間佛家造像的特徵。
針灸銅人的來歷
隨針灸銅人一起展出的,還有一個放置銅人的長方形錦盒。錦盒的外部以黃色綾絹裝幀。內部在兩側門葉和盒底書有文字,並鈐有硃紅色乾隆玉璽印。隨盒還附有蝴蝶裝的《御製針灸像重修記》一冊。
這些珍貴的文字記錄了這尊銅人的製造緣由及清廷嘉獎編撰《醫宗金鑑》人員的說明等相關內容。
據錦盒文字和《醫宗金鑑》首卷的記載可以知道,此銅人是乾隆帝為褒獎編纂《醫宗金鑑》的有功之臣,於乾隆九年(1744 年)御製的針灸銅人之一。凡是參與纂修《醫宗金鑑》的醫官,都得到“原職加一級外,特賞銅人像一個,是書一部”的獎勵。
年代久遠,完好如新
《御製針灸像重修記》對這尊銅人的流傳始末有清晰的記載,該文為福海九世孫振聲所撰。根據振聲所書,這尊銅人的所有者福海,其家族九代均為供職於太醫院的名醫,銅人作為御賜的珍寶也在其家族傳了九代。
因為年代久遠、潮溼蟲蝕等原因,包裝錦盒的黃色綾絹已腐朽,但內部的字跡沒有絲毫磨損,依舊很清晰。特別是這尊針灸銅人因為質地上乘,做工精良,其上鐫刻的經絡和穴位依舊完好無損。
所以,在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年 ) 農曆十一月僅對銅人外盒進行了裝裱,按照原有式樣修繕了錦盒外部的黃色綾羅,以便錦盒能長久儲存。
現在,錦盒內部紙色頗古,依舊是乾隆時期的原物,保留了原來的文字。
(文中方法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