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為人體氣機升降之樞紐,共同主宰著人體氣機的升降運動。小兒脾常不足,或病後脾胃虛弱,導致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是便秘的關鍵病機。可見,小兒便秘的原因雖多,但其主要病機為腑行不暢,濁氣不降,大腸傳導功能失常。
一男童,2歲7個月。家長自述孩子為混合餵養,6個月時開始便秘,3~7 d大便1次,像石頭一樣乾燥。患兒喝過乳果糖,開始有效,可是服用了1個月後,效果又不好了,大便又像石頭一樣。後來又服用過王氏導赤丸,剛開始有一些效果,可是一停藥病情依舊。現在患兒除了大便乾燥如石頭外,食慾也不振,三角區經常有些發青,脾氣急躁,但精神狀態還好,矢氣多。
刻診:形體較瘦,舌質淡,舌苔白,指紋滯。辨證為脾胃不和,運化失常,乳食積滯,腑行不暢。治宜行氣和胃、導滯通便。
組方以:炒萊菔子,枳實,炒檳榔,瓜蔞仁,厚朴,鉤藤,升麻,火麻仁。7劑,水煎服。同時囑咐飲食以清淡為主,多進食粗纖維食物和新鮮蔬菜、水果,並逐漸養成每日定時排便的習慣。
方中萊菔子性平無寒熱之弊,功專消食化積、下氣除脹,《本草綱目》雲:“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有消食、除脹、利大便之功效。”故以之為君藥。枳實、檳榔辛散苦洩,既能行氣消積以導滯,又能緩瀉而通便,為臣藥。瓜蔞仁清熱潤肺、滑腸通便,既解食積之內熱,又有提壺揭蓋之妙用;升麻升提舉陷,火麻仁潤腸通便。一升一降,脾氣得升,胃氣得降,則運化有序,傳導功能方得正常,共為佐藥。
1周後複診,患兒大便仍間隔2~3日1行,但質地變軟,食慾也有明顯改善。效不更方,繼服2周痊癒。
最後教大家一個辨別孩子上火的小招:一些家長甚至是基層醫生容易把便秘和上火劃上等號,他們常常憑藉自己的經驗,給患兒用些清熱、去火的藥物,這些藥雖然能暫時緩解症狀,但停藥後容易復發,而且效果也不好。其實,便秘不一定就是上火。辨別患兒是否由上火引起的便秘,可以看其舌質(舌體)和舌苔,如果舌苔發黃、舌質(舌體)發紅,一般與上火有關。如果舌質(舌體)是淡淡的,不怎麼紅,舌苔也是白色的,這種情況絕大多數不是上火,而是由脾胃不和、功能失調所致。
溫馨提示:由於患者體徵、症狀有所不同,需隨證加減,不建議盲目用量。如果你也有關於孩子身體方面的情況都可以問我。看到後儘快回覆。祝大家身體健康。關注我瞭解更多育兒知識。#中醫##育兒##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