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在大家的印象中是一個非常富裕的朝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清晰的勾勒出來一個繁榮昌盛的首都東京(今開封),再加上北宋時期,全國人口已達億人級別,社會上商品經濟發達,基本上算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最高潮。
這麼富裕的北宋,它的國家實力強不強呢?
實際上它真的不強,早期和遼、西夏的戰爭,可以說大部分是依失敗而告終,結果就是賠錢,後期和金國的競爭敗的太徹底,全盤玩完,等搞了個南宋的地方小朝廷,可以說更加是恥辱的歷史。
武將再強,最後也玩不過文臣,這是整個宋代的通病,南北朝和隋唐的強人政治是不見了,沒有過去節度使之憂,但國家出現了富而不強的現象,這個時期國家是絕對掌握著軍事機器,大部分武將是靠邊站,“文人死諫,武人死戰”,才是國家強盛的基礎,宋代的高層文官從朝代的開始,奸臣很多,所為大奸似忠,當一個忠臣只忠於皇權而不忠於國家時,它就是一個奸臣,那武人是不是死戰呢?通俗文學上講的楊家將或者岳飛等武將時,都是很正面的死戰,但為什麼結果上他們的成就都很低呢?最主要的是上下不和,很多人說和宋代得國不正有關,太祖也是武將出身,搞個黃袍加身完成華麗轉變,可他和他以後的君主,真的害怕歷史重演,所以對武將的限制都很多,這是它不強大的最主要原因。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及內容
變肯定是有原因,這次變法的最主要原因是:社會矛盾激化和積貧積弱。
北宋窮嗎?它不窮,社會財富還是足夠的,而說它窮的原因,和前面一條是一樣,是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形成的。
變法的內容: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市易法、均輸法等,和戊戌變法差不多,變的過多了,如果用一個重病的病人來形容,就是要對他進行全方位的器官手術,對於這麼虛弱的病人,可以說他死於手術本身的機率要遠遠大於疾病本身,同理北宋不一定是亡於積貧積弱,而是亡於內部大改革。
上面這些變法是好是壞呢?從情理上來講,它們都是理想中的好,是現實中的壞。如果要對變法歸納的話,我認為它有兩個宗旨:一個是增加國家收入減輕底層負擔,一個是強兵。
變法的分析
難道這些不好嗎?肯定好了,而說它不好的原因是,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如青苗法,政府要成為放高利貸的主角,而政府是什麼呢?它是許多官員組成的一個組織,也是一個個人組成的,這些人在執行政策中,就沒有自己的私心私慾嗎?如果利息很低,給哪個百姓貸款又成為它們魚肉百姓的一種權利了,過去民間借貸雙方有矛盾,還有政府居中調解,現在矛盾雙方轉變了,調解人卻缺失了。
免役法,看似公平,卻成加重底層人民負擔的政策,大地主和富人,過去就不會去參加徭役,去了本身就是窮人,現在變成不去向國家掏錢就好,對於有錢人和過去沒啥區別,可能付出更少了,對於窮人可能更苦了,本身就沒錢,現在免役還得掏錢,豈不是更難。
方田均稅法,聽著很像全面化的FCS,取之於民,最怕的是沒有用之於民,如果兩者相通,確實怎麼做都是對的,可大部分的最終結果,是反的,部分人收了這個稅,就不想再返還到人民身上,或者返的過程,中間層層盤剝,變成它們的謀利工具。
上面三種法是變法中最重要的部分,水利法,我認為這個事情本身就應該國家做,市易法和均輸法,我認為它們是好法,後期反思變法,把它們廢了有點可惜,其它的法,本身沒有對錯之分,但要建立在前三種法能順利合理推行,才可以很好的執行,“富國強兵”,永遠是先建立在富國的基礎上。
再來一次機會能否成功
王安石變法,我認為就是歷史再給它一次機會,它也會失敗而告終,因為它本身是反人性的,社會矛盾都是財富的分配不均產生的,只有兩個方式解決,一個為做大蛋糕,在過程中讓窮人得到更多,一個為分配的絕對公平,這個手段比較激烈,每次改朝換代,就是對過去的財富的一次絕對公平分配。
而它的變法本身最主要的是對蛋糕分配,而不是增大蛋糕,或者短期內想增大蛋糕比較難不容易實現。既然是分配,就會產生有人得有人失,變法本身的理想是國家多點收入,富人有錢人多出點,窮人出少或者不出,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富人之所以為富人,肯定是門道多,家族內有人掌握著政府的分配權,政府收了稅,總是得花,交的時候我可以多交,但花的時候我要多拿,最終變成窮人支出了所有的費用,這就是變法的悖論,想溫和的解決分配問題是不可能的。
總之,改革成功的因素,只有一條,就是做大蛋糕,並且在做大的過程,儘可能的讓窮人多拿或全拿,大到國家小到企業,莫不如此,一個公司總經理拿1000萬工資,而工人只有1000元工資,我想它離敗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