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2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陳鳳莉杜沂蒙)“接下來中國製造智慧化的過程要重點突破這四個方面的薄弱環節。”今天上午,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雄心百年”第六屆中國製造日活動上指出,製造業智慧化還需要在高效能晶片,智慧儀器儀表、感測器,作業系統,工業軟體等四個方面補齊短板。
黃奇帆認為,製造業智慧化的核心是發展產業網際網路,即利用數字技術把產業各要素、各環節全部數字化網路化,推動業務流程、生產方式重組變革,進而形成新的產業協作、資源配置和價值創造體系。這個過程中,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數字化升級,產業網際網路的應用普及,涉及大量核心技術、核心硬體裝備、高階軟體產品的突破。
黃奇帆指出,在製造業智慧化的過程中,我國仍然存在不少短板:
一是高效能晶片。儘管我國在晶片設計、晶片封裝測試的某些領域已經趕上世界先進水平,但是高效能晶片製造仍然薄弱,體現在EDA工具、核心原材料和半導體裝置等方面的短板。
二是智慧儀器儀表、感測器。如果沒有以感測器和檢測晶片為基礎的高效能智慧儀器儀表、檢測終端,智慧製造就是空中樓閣,尤其是要在靈敏度、準確性、可靠性、能耗和安全性等效能指標上達到要求。“我國在這方面與歐美、日本的差距,比晶片領域的差距還要大。”他強調。
三是作業系統。產業網際網路領域,應用形態更為豐富、應用場景更為分散,終端呈現海量碎片化的格局,對作業系統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華為鴻蒙的出現,代表中國在這個領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要實現在更廣闊物聯網場景下的應用,仍面臨適配性不足、生態不完整等問題,比如在智慧製造領域,被廣泛使用的還是西門子、ABB、發那科、羅克韋爾等自動化巨頭自研的實時作業系統。
四是工業軟體。工業軟體是智慧製造、工業4.0的大腦,我國工業軟體相比發達國家起步較晚,技術儲備不足。資料顯示,中國工業軟體產值僅佔全球軟體業產值的6%,與我國工業產值全球第一的地位嚴重不匹配,高階工業軟體領域則主要由外資主導。
“這四個環節既是智慧化工業繞不過去的基礎性的環節,又是環環相扣、彼此交織的。”黃奇帆表示,推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持續不懈努力。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