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舉一個例子:網上有一個影片,禧瑪諾試釣員著名路亞釣手龔磊去某國釣大海鰱,一百多斤。這個釣場,人,物件魚就構成了一個場景。看到這個精彩的影片有沒有自己想體驗的衝動?如果有您一定會問幾個問題:一,這是在哪裡釣的?對應的是具體的釣場;二,這是用的什麼釣法和裝備?釣具在這裡就是道具;三、誰組織,誰帶我去?這裡是一個有組織的商業釣行活動。
品牌商研發生產什麼商家就賣什麼,釣友就用什麼,這個現象存在了很多年,且研發的產品很多並不是我們想要的。未來我們的釣具會越來越針對場景開發,即釣法和釣具會更貼合釣場和物件魚,這是不可抗的趨勢。
釣具廠商必須改變思維了,品牌和商家必須聚集品類或釣法,商家還要更深一步,和釣場深度捆綁,把釣具置入到釣場裡、活動中。如此才不會被價格戰所困擾。一個品牌幾百家銷售商,你賣的和別人沒有差別,最後只能是以價格為主。深度的服務延伸還可以讓目標使用者的購買頻次有較大的提升。
我是南京品浪,從事高檔釣具十七年,軍官自主擇業,“我的釣場”垂釣產業平臺創始人,各應用商店搜尋“我的釣場”均開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