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劉胡蘭是已知年齡最小的一個。一個15歲的女孩,究竟是什麼樣的信念支撐著她,讓她在殘暴的敵人面前表現得如此而英勇,如此堅定,如此從容?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 年10 月 8 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的一個貧農家庭。她的父親劉景謙是一位老實本分的莊稼漢,只知道埋頭在土裡刨食,可是一家人生活得卻仍然很是艱難。
由於長期勞累,劉胡蘭的生母王變卿在劉胡蘭 5 歲時便患上了肺結核去世,留下了劉胡蘭和年僅兩歲的妹妹劉愛蘭。
1940 年,劉景謙經人介紹又娶了南胡家堡的胡文秀。胡文秀嫁到劉家後,又生下了劉芳蘭和劉繼英、劉繼烈三姐弟。
貧窮和磨難,讓劉胡蘭從小就養成了吃苦耐勞的品德和倔強不屈的性格。
抗日戰爭中,共產黨於1938 年在山西文水縣成立了文水特別支部,建立了文水縣抗日民主政府。全縣的老百姓在黨的領導下,開展減租減息運動,廣大農民的生活有了明顯改善。
這年秋天,雲周西村也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 建立了黨小組,雲周西村的許多青年都積極向黨靠攏,踴躍投身到抗日洪流之中,為共產黨、八路軍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做一些送情報、收軍糧的工作。
劉胡蘭雖然年紀小,但共產黨來了,趕跑了漢奸惡霸,讓她吃上了飽飯,這在她幼小的心靈中產生了震撼:原來革命能給老百姓帶來這麼多好處啊!
1941年,8 歲的劉胡蘭上學了,這要在以前,是她想也不敢想的事。開學那天,母親胡文秀在將她的名字由“劉富蘭”改成“劉胡蘭”,因為“胡”是母親的姓氏,她想用這種方式告訴劉胡蘭:你雖然不是我親生的,但一樣是劉景謙和我胡文秀的孩子!
劉胡蘭
在學校裡,劉胡蘭除了學文化, 還學習了許多革命道理。她特別愛聽老師和他們說八路軍打鬼子的故事。每次老師說起這種故事,她都會在心裡幻想,自己要是能像大人們一樣去打鬼子,該有多好!
1942年,劉胡蘭加入了兒童團,還當上了雲周西村兒童團長。她像一個八路軍小戰士一樣,站崗、放哨、發傳單、查路條,協助監視漢奸地主,為抗日做了許多力所能及的工作。
1946年5月,劉胡蘭從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 婦女幹部訓練班” 畢業後,擔任了第五區婦女幹事。就在這時,她向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組織上決定吸收劉胡蘭為中國共產黨候補黨員,等她年滿 18 歲時再轉為正式黨員。
1946年6月,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當地的反動武裝也乘機猖狂反撲,革命形勢相當險惡。縣委決定,劉胡蘭隨同其他幹部轉移,但她卻認為自己年齡小,不容易被敵人注意,要求留下來堅持鬥爭。
1946 年 12 月,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鎮壓了反動地主石佩懷後,敵人突襲了雲周西村,抓走了我地下交通員石三槐、民兵石六兒和石五則。正是這個石五則,供出了雲周西村的黨組織,劉胡蘭就這樣落入了敵人之手。
後面發生的事,每一箇中國人很熟悉了。十五歲的劉胡蘭,面對敵人的鍘刀,大義凜然,從容就義,犧牲於敵人的鍘刀之下。
劉胡蘭犧牲後,被追認為中共正式黨員和革命烈士。她的事蹟被刊登在報紙上,她的精神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2009年9月10日,劉胡蘭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劉胡蘭犧牲後,劉景謙和胡文秀最大的心願,就是讓劉家的其他孩子繼承姐姐的遺志,完成劉胡蘭未競的事業。
胡文秀把劉胡蘭的弟弟妹妹們都送去參了軍,姐弟4人在入伍前,胡文秀都會帶著孩子去劉胡蘭的墓前宣誓,要他們牢記姐姐的革命精神,以姐姐為榜樣,英勇殺敵,保衛祖國。
劉胡蘭之所以能成為視死如歸的英雄,除黨的培養外,與胡文秀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雖然胡文秀只是一個繼母,但劉胡蘭卻是在胡文秀的照顧下長大成人的。
1921年生,胡文秀出生在文水縣南胡家堡村。她10歲喪父,哥哥胡文義和嫂子又染上鴉片,將家裡有限的一家產變賣光了後,留下兩個年幼女兒雙雙離家出走,從此再無音訊。十來歲的胡文秀,白天要幹農活,晚上熬夜織布,還要照料兩個侄女。
嫁到劉家後,劉胡蘭和劉愛蘭兩個孩子,一開始對她是牴觸的。胡文秀決定,用自己的愛去感化兩個可憐的孩子。她每天早上都要親自給姐妹倆梳頭,吃飯時總是把菜夾到姐妹兩的碗裡,冬天又給姐妹倆早早準備了厚厚的棉襖,用自己的真情,讓兩個孩子漸漸地消除了戒心。
劉胡蘭到了上學年紀時,奶奶本來不想讓她讀書,是胡文秀說服了婆婆,把劉胡蘭送進了學校。劉胡蘭對這位繼母十分感激,第一天放學回家,就拿著領到的新書給胡文秀看,想讓繼母在書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胡文秀提筆寫下了“劉胡蘭”三個字,因為她認為這個孩子是劉景謙和自己共同培養的,她的身上雖然流的不是自己的血脈,但卻傾注了自己的心血。
劉胡蘭在胡文秀的教導下,迅速地成長。加入兒童團後,胡文秀又親手給劉胡蘭做了一枝紅纓槍,劉胡蘭興奮了好幾天,從此她在站崗時,也有了自己的武器了!
有一次,地下交通員將一份檔案交給劉胡蘭,讓她保管幾天。劉胡蘭回家後左看右看,不知道放在哪裡才安全。胡文秀為劉胡蘭找了個地方:把檔案放到甕裡,再用米糠和玉米芯蓋上,這樣任憑是誰,也不會想到這個甕裡會有重要檔案了!
劉胡蘭開心得抱著繼母又蹦又跳!
劉胡蘭的表現越來越優秀,胡文秀也越來越為這個女兒自豪。
劉胡蘭被叛徒出賣後,身上掏出了一條潔白的手帕和一盒萬金油,把它們交給了胡文秀,對著繼母說:“媽媽,這些你留著!”胡文秀顫抖著用手接過,心中萬分悲痛,只喊了聲“胡蘭子!”,就眼睜睜地看著女狂被敵人綁走了。
劉胡蘭犧牲後,毛主席親筆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號召共產黨員都要學習她忠於黨忠於人民的革命精神。胡文秀除悲傷外,又多了許多自豪,為自己養育出這麼偉大的女兒而驕傲。她決心把女兒的事蹟和精神告訴所有人,宣傳女兒為革命視死如歸的精神。
在文周西村觀音廟裡,在毛主席題詞碑邊,在劉胡蘭墓前,胡文秀接待了無數來訪。劉胡蘭犧牲後,胡文秀特意用劉胡蘭留給自己的那條手帕,包上了女兒鮮血染紅的一塊黃土,珍藏在身邊。
每次她給大家講述劉胡蘭的英雄事蹟,講劉胡蘭的童年時,她都會拿出這塊帶血的黃土,教育大家一定不要忘記與國民黨反動派的血海深仇。有時,胡文秀一天要接待很多起客人,經常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1950年,胡文秀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她宣傳劉胡蘭精神的熱情更高了。她常說:”全國這麼多人都想知道劉胡蘭英雄事蹟,黨也需要我它介紹給所有人,我肩上的擔子很重,我不能有任何懈怠。”
1951年9月,胡文秀被選為老區代表,前往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受到了毛主席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並光榮地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文革中,有人說劉胡蘭的被害,是胡文秀給敵人通風報信的,為此她也受到過一段時間的不公正待遇。後來組織上查清了真相,她才得以平反。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胡文秀於1979年獲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擔任了文水縣人大常委。1984年,她來到北京,出席了全國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先進代表大會。兩年後,胡文秀因病去世,享年66歲。
劉胡蘭犧牲時,她的大妹妹劉愛蘭才十二歲。在現場目睹了姐姐被敵人用鍘刀殘忍殺害後,劉愛蘭嚇得抱著胡文秀的腰,聲嘶力竭地哭喊,暈倒在地。之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劉愛蘭都精神恍惚,因為她和姐姐的感情太深了。
1948年,根據地的八路軍戰鬥劇社,把劉胡蘭的英勇事蹟改編成了歌劇《劉胡蘭》,在各個村莊進行演出。
由於劉愛蘭與劉胡蘭是一母同胞,兩人無論身材長相,還是神態、舉止都很相似,於是經上級批准後,戰鬥劇社將劉愛蘭特招入伍,在她在歌劇《劉胡蘭》裡面飾演自己的親姐姐。
每次表演時,劉愛蘭都會想起姐姐,想起姐姐臨死前那無畏的眼神,想起姐姐對敵人的痛斥,想起與姐姐相處的童年,想起姐姐的颯爽英姿。每每想到這些,劉愛蘭聲淚俱下,演得十分投入,彷彿姐姐還沒有死,就站在舞臺上,向鄉親們問好。
雖然劉愛蘭把劉胡蘭給演活了,歌劇《劉胡蘭》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這樣的忘我投入,也讓她的精神在每次演出時,都要受到一次刺激。
劉胡蘭的死,給劉愛蘭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熨平的創傷, 並影響了她的一生。組織後來見劉愛蘭不再適合演出後,將她安排到山西大學附中學習,併為她安排了工作,可由於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原因,劉愛蘭不到五十歲便從農業局離休,過起了平凡人的生活。
劉胡蘭的二妹劉芳蘭,是兄弟姐妹中成就最大的一個。劉胡蘭犧牲時,劉芳蘭才剛剛6個月,雖然對於姐姐沒有什麼直觀上的印象,但她卻繼承了姐姐的精神。
長大後,劉芳蘭擔任了雲周西村“ 劉胡蘭民兵班” 的第一任班長。 1966 年國慶節,劉芳蘭作為山西省的代表,和來自大寨的郭鳳蓮一起走進中南海,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1968 年,劉芳蘭考上了軍醫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軍醫。她的愛人名叫石佩林,是與劉胡蘭一起犧牲的石三槐烈士的兒子,所以她的家庭是個名符其實的“烈士之家”。
石佩林一直在部隊工作,擔任過武警陽泉支隊政委,後來在陽泉市公安局副局長任上退休;劉芳蘭則在山西省武警總隊醫院工作了幾十年,退休前已享受師級幹部待遇。
劉胡蘭的大弟劉繼英,於1968年入伍,在河北邯鄲服役兩年後,被部隊送他到北京大學電子系學習。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陝西一家部隊科研單位,從事管理工作。
八十年代,劉繼英調回山西,現在山西省政法系統工作。 他的愛人王秀珍也是雲周西村人,曾擔任過“ 劉胡蘭民兵班” 的副班長,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現在太原理工大學工作。
劉胡蘭最小的弟弟劉繼烈,在劉胡蘭犧牲時尚未出生。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胡文秀最疼愛的就是他了。
1976 年冬,胡文秀將劉繼烈送到軍營時,特意從那包沾著劉胡蘭鮮血的泥土中拈了一小塊,縫進了劉繼烈的內衣口袋裡,希望劉繼烈能繼承劉胡蘭遺志,為國家多做貢獻。
劉繼烈在部隊服役了15年,於1985年轉業回家。當時胡文秀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而且劉繼烈也想回到故鄉,在姐姐犧牲的故土上,為鄉親們奉獻自己的青春。
劉繼烈轉業到文水縣公安局不久,便成了鄉親們眼中的“貼心幹部”。遇到群眾有困難,他都不厭其煩地幫忙解決,他說自己是劉胡蘭的弟弟,不能給姐姐丟人。
文水縣有一位老人因戶口本和證明材料遺失,成為無法上戶的“黑戶”,雖然多次找到公安局,可民警們也沒有辦法解決。
是劉繼烈四處奔波,幾次遠赴太原和榆次等地,聯絡知情人,並在當地的協助下為老人重新開具了必備的證明,沒幾天便將一本嶄新的戶口本送到老人家中,為老人解決了多年的困難。
先烈回眸應笑慰 , 擎旗自有後來人。自1964年“劉胡蘭民兵班”成立,劉芳蘭擔任首任班長起,如今,這個民兵班長的接力棒已經傳了19 任。現在,“劉胡蘭民兵班”裡面的成員,都是“95後”的小姑娘。
每逢清明節、劉胡蘭犧牲日和民兵班成立日,她們都會到劉胡蘭紀念館祭掃,將劉胡蘭精神傳承發揚下去。而這個時候,劉芳蘭、劉繼英和劉繼烈只要有時間,都會趕回來一起參加。
每當這時,劉芳蘭總會對著這批“95後”的小姑娘們說:“劉胡蘭犧牲時那麼年輕,可她那麼勇敢,是個真正的女英雄。希望‘劉胡蘭民兵班’能好好弘揚劉胡蘭精神,爭當劉胡蘭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