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稱為國漫之光的《雄獅少年》和零食界槓把子的“三隻松鼠”都翻車了,原因都是被網友發現為了迎合西方審美,刻意在角色設計和模特造型上醜化中國人,清一色的眯眯眼。而前不久,陳漫給迪奧拍的陰間作品才被網友批得體無完膚,真不知道某些國人怎麼就是不長記性呢?還是天生就長了一身J骨頭?
不過也有一些人跳出來說我們要有泱泱大國的風範,要包容,因為一個眯眯眼就說是醜化中國人是文化不自信等等鬼話,企圖為這些心懷不軌的人洗地。
我想說的是,文化自信不是拒絕外來文化,而是以正確的價值認識去推廣我們文化中蘊藏的美。自信的前提是,你不能試圖用個性取代共性,更不能夾帶私貨噁心國人。噁心完了還不讓人說了,一說就覺得我們文化不自信。只有當你知道了眯眯眼在西方人的認知中代表的是什麼意思,你才能明白西方人把中國人的形象刻畫成眯眯眼有多惡毒,而我們抵制眯眯眼和文化自信無關。
下面我們就來梳理一下,西方要把中國人刻畫成眯眯眼的險惡用心。
中國人的眼睛真的比歐美人小嗎?
《雄獅少年》中的角色除了眼睛小,阿娟還有吊眼角、寬眼距、塌鼻子……不但和“帥”沾不上邊,甚至可以說是很醜。但是《雄獅少年》的監製張苗接受採訪時表示:創作者畫的時候,有在廣東等地進行多次採風。”言外之意就是,《雄獅少年》中的角色都是按照廣東人的長相設計的。那麼廣東人真的是電影裡刻畫的這幅長相嗎?
首先我們來看珠江流域的平均臉,雖然五官相對於長江流域的人來說,沒有那麼立體,但是眼睛並不小。
我們再來看看英國和法國北部的平均臉,他們的眼窩比較深,顯得眼睛比較大一些,實際上與中國人眼睛的區別並不大。
如果你覺得比中人還是要大一點,那麼接下來的這些人種,已經完全看不到區別。這是芬蘭人的平均臉,所以說歐美人的眼睛並不比中國內鏡大,
真正眼睛大的是地中海沿岸的人種和印度高種姓為代表的西亞人。
所以,說中國人是小眼睛,這個說法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即使從世界的範圍來看,都沒有哪個民族是以小眼睛為特徵的。
那為什麼中國人並沒有眯眯眼,在西方卻流行將中國人刻畫成這種形象呢?也許我們可以從歷史中找到答案,這個是1911年《西方科學報》的標題是“人類的五大種族”。
右下角的這個中國人長相是不是覺得特別不舒服,眯眯眼,吊眼角,是不是和當今西方人醜化中國人的手法一脈相承?我們中國有沒有人長這樣,那肯定是有的,但是在10萬人中都不一定能找出一個。我們都可以回憶一下,從小時候開始,不管認識的不認識的,你見到多少個長這樣眼睛的?
下面這張照片是,和上面《西方科學報》幾乎同時期的,清廷成立了責任內閣的合照。在這張合照中有胖的、瘦的、高的、矮的、大眼的,小眼的,唯獨沒有眯眯眼吊眼角的。
一張照片也許並不能說明什麼,我們也可以再找更多的同時期的老照片。這是南京海關的學生和老師,裡面還有外國人,我們可以非常直觀感受到中國人和外國人的眼睛上大小區別並不大,哪怕是這位眼睛比較小的大叔,眼睛比例看起來也是很正常的,並沒有出現眯眯眼和吊眼角。
看了非常多的老照片,發現舊時候的中國人和現代的中國長相上並沒有多大變化,我們中國人的身上根本就沒有人長這種眯眯眼和吊眼角的,為什麼要捏造這種元素放在中國人身上呢?
西方人的黃禍論
在歷史上,東方黃種人的軍隊曾經3次橫掃歐洲,每次都打得歐洲落花流水,那時的歐洲人甚至認為這是上帝派來懲罰人類文明的人,所以歐洲人的基因裡就非常害怕黃種人。到達工業時代之後,歐洲成為了世界中心,俄國學者再次提起黃禍論,並且得到西方社會的認同。這幅漫畫裡面,西方人將中國比喻為黃色的貓,長大之後將他們全部殺死。
“黃禍論”的思想,說明了西方世界對人口眾多地域龐大的東方大國,以及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種群的一種恐慌。
19世紀中後期,中國勞工開始大量輸出歐洲、美國,這種原先只是思想上的焦慮進一步有了實質性的感觸。廉價的中國勞工又有種西方人完全無法理解的吃苦耐勞精神,這樣優秀的廉價勞力很快就讓一部分底層白人群體失業。於是“黃禍論”再一次氾濫,後來在美國爆發了多次針對中國人的血腥暴力事件,並出臺了排華法案。這些海報裡面的中國人全是高顴骨眯眯眼和吊眼角。
那麼西方人醜化中國人為什麼非要弄一個眯眯眼吊眼角呢?這就要說到西方人的審美取向了,比如看看歐美國家漫畫中的反派就明白了。
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惡意
這是神奇女俠中的大反派“豹女”的形象,小姐眼睛,吊角眼;
DC宇宙的時代“惡棍年”,大反派狂笑之蝠、萊克斯·盧瑟等。
尚氣的父親父親傅滿洲是一個邪惡的人,傅滿洲代表著黃種人甚至中國人的形象。
看看,幾乎每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都是高顴骨眯眯眼,外加吊眼角。所以,可以肯定的是,高顴骨眯眯眼,外加吊眼角的形象是完全脫離現實的,是西方價值觀中邪惡的代表,而西方世界有意無意把中國人刻畫成這幅模樣,就是出於妖魔化中國人的想法。
可悲的是,我們現在還有很多國人並沒有看清這一點,不以為恥反以為榮,處處迎合西方人的價值觀,還拿著文化自信說事兒。你現在再看雄獅少年中的眼睛部分設計是不是跟歐美漫畫中的反派一模一樣?
如果按這種形象代表我們中國人,和19世紀歐美國家的“黃禍論”有什麼區別呢?
回過頭來再看《雄雄獅少年》導演採訪時的解釋:他是為了打破網紅審美的控制,不想要審美同質化,才設計出了現在的人物形象等等,言外之意無非是說:我的藝術你們根本不懂。
國內現在真的有一群被精英教育害得不輕的人,他們自詡受過高等教育就自命不凡,總是喜歡用傲慢的上帝視角睥睨眾生,你不苟同他們的品位你就會被扣上愚昧低俗和自卑的帽子。
其實藝術並沒有那麼複雜,就是反映情緒的科學。審美也可以有很多種,但醜就是醜,美就是美。雖然允許一千個人的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如果有一千個人裡面有900個人覺得你醜,那隻能說明這種藝術就是失敗的。道理就是這麼簡單。
一部以中國觀眾為主的作品,就是要想方設法讓國人喜歡,這無可非議,如果一邊想賺國內的錢,而又無視國人的感情,一邊又想到國外去拿獎,一味去迎合西方,去做“國際化”的東西,那不被中國觀眾接受也就不要辯解了,接受觀眾用腳投票的結果就好了。
長得醜不是罪,刻意醜化就其心可誅。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