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永城漢臣古城的前生今世
作者:盛朝新
以李大莊遺址為中心,周圍二百米範圍內均為凹地,這種地貌在此處平坦的原野上非常明顯。怪不得清代開挖韓溝河從此處經過,想當年這裡應該有大量積水,以至於需要開挖排水的河道。為什麼李大莊遺址會成為凹地呢?實際上古代遺址所在地均為崗丘之地,古人為躲避洪水襲擊,皆擇高而居。從韓溝河坡土層看,李大莊遺址是一座中間高、四周低的堌堆。我們有一個大膽的推測,那就是李大莊遺址在古代存在著一圈夯土城牆,這道城牆最初是十分堅固的,黃河和睢河洪水的泛濫都被阻擋在城牆外,由於歷年洪水淤積,導致城牆外地層逐年加高,最終與城牆相平,最後洪水突破城牆進入城內,結果城內變成凹地並積水成湖,於是城廢棄了,人們選擇周圍其他地方重建,而在洪水一再淤積下,城內由湖澤變成凹地,每年遇雨成澇,於是開挖排澇的河流從這裡經過。這應是李大莊遺址古今地貌變遷的情況。
那麼李大莊遺址所在的古城叫什麼名字呢?史書和明清《永城縣誌》均無記載。我們認為附近的漢臣很可能與李大莊遺址的變遷有關,也就是說李大莊遺址在明代被黃河淤積地下後,這裡為一片湖澤,後來的人們無法在原址重建,只得易地而建,當時就選擇在城東二里重建古城,名字依舊為漢臣,在此處還是依靠睢水航運和永碭古驛道交通便利條件發展。由此我們認為李大莊遺址很可能就是明代以前的漢臣古城,明代以前的永碭古驛道原本經過李大莊遺址,後來隨著古城的東移而隨之遷移。李大莊遺址就是真正的漢臣古城,在漢唐時代應是古睢水南岸的渡口或碼頭,它是依靠交通優勢發展起來的,後來毀於水患,現在變成古代遺址。
李大莊遺址和附近的漢臣是有傳承關係的,而且存在合理的繼承聯絡,只是數百年來史志失載而湮滅。至今漢臣集村的老一輩村民還說漢臣在古代為城,其實這個城就是李大莊遺址,由於口口相傳之訛,今天的人們已經無法辨別了,只有透過黃河在本地淤積的歷史和考古學的探索觀察,才能尋找到線索,觸控到古今地理變化的脈絡,才能發現漢臣古城的變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