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客為主,是中國古典兵法三十六計中的一計。其要訣就在於,將被動化為主動。對於善戰者而言,暫時的被動不會動搖他們必勝的意志,相反還會成為他們反戈一擊的契機。而解放戰爭末期的衡寶戰役,就是反客為主戰術的典型。
一、千里包抄白崇禧
自三大戰役後,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基本被摧毀。失去軍隊的支撐,蔣介石只好黯然“下野”,而桂系出身的李宗仁,就任為“代總統”。李宗仁之所以能夠上臺,自然是因為在國民黨眾派系中,桂系的軍事力量依然較為完整,沒有遭受毀滅性的打擊。
桂系,是民國新軍閥之一,曾是國民黨內部最大的反對派。北伐戰爭之後,桂系與蔣介石多次交戰,卻均功敗垂成,被打得潰不成軍。但是抗戰爆發後,李宗仁、白崇禧與蔣介石進行了和解。抗戰結束後,桂軍實力大幅加強,湖北、湖南、廣西等省成為了桂系的勢力範圍。
桂軍雖然是草鞋兵出身,卻兇悍敢戰,從第一次國共內戰開始,就讓我軍大吃苦頭。他們和其他地方部隊完全不同,從來不會一打就垮,而是熟練運用戰術,敢於向我軍發動連續反突擊。
與全套美式裝備的中央軍嫡系不同,桂軍並不特別依賴裝備。他們善於打運動戰甚至游擊戰,跋山涉水、強行軍是他們的老本行。陳毅曾評價桂軍的戰鬥力:
“桂軍很頑強,是蔣軍中戰鬥力最強的。硬不繳槍,真是蠻子蠻打,非打死不繳槍,傷兵還拿槍打你,伙伕挑起擔子逃跑還罵“丟你媽”,你捉他,他放下擔子就用扁擔打。他們不做工事,一到村子排長就用刺刀在圍牆上劃幾個圈圈,以重機槍架起來打,通通通都成了槍眼,十幾分鍾就把陣地擺好了,射擊非常準確。”
“他們都是老兵,有些營連長還是黃埔時代的學生,他們把我們看作異族,封建團結很厲害……”
因此當中央軍被摧毀,桂軍便成為我軍最主要的對手。渡江戰役時,蔣介石不忘給桂系拆臺。他清楚知道憑自己剩下的兵力,根本守不住長江,因此他犯兵家大忌,棄長江防線於不守,讓解放軍輕鬆過江。如此操作,則將駐紮在武漢的白崇禧的側翼,直接暴露給解放軍,可謂是損人不利己。
然而有“小諸葛”之稱的白崇禧確實狡猾,他似乎料到了蔣介石的拆臺行為,立即將所部主力五個兵團、11個軍,共20餘萬兵力從武漢南下至長沙、衡陽、寶慶一帶,準備利用湘西以南複雜的地形阻擋解放軍。桂軍一向擅長山地作戰、短促突擊和戰場機動,攻勢一旦發動凌厲而堅決,如果有山嶽作為憑依,將十分頑固。
白崇禧認為,他手下20萬大軍裝備較好,只要部署得當,就可以組織第四野戰軍南下。如果湘南戰事不利,他再率部退往廣西也不遲。實在不行,就帶兵退到越南,和保大政權合作。
因此欲擊潰白崇禧部,必須在其南逃之前,將其主力殲滅。為此,毛澤東構思一個大膽的想法,那就是大迂迴戰略。
毛澤東判斷,白崇禧準備與我軍決戰的位置不外乎湘南廣西雲南三地,其中以廣西可能性最大。
從白崇禧的用兵特點來說,用一次形容,那就是“滑頭”,簡直像泥鰍一樣滑。每次四野即將抓住桂軍主力時,都無法給予殲滅性打擊。在南撤的同時,白崇禧還時刻注意我軍追擊部隊是否有突出部。一旦出現突出部,白崇禧便集中主力予以攻擊,因此佔了不少便宜。
因此毛澤東認為,按照我軍以往的近距離迂迴穿插打法,恐怕並不能奏效。因此他認為應該改變戰法,採取超遠距離包抄的方式。毛澤東於1949年7月16日給林彪、鄧子恢等人去電:
“……即完全不理白部的臨時部署,而遠遠地超過他,佔領他的後方,迫其最後不得不和我作戰。因為白匪本錢小,極機靈,非萬不得已決不會和我作戰。 因此,你們應準備把白匪的十萬人引至廣西桂林、南寧、柳州等處而殲之,甚至還要準備追至昆明殲滅之。”
簡單來說,就是釜底抽薪,徹底斷絕白崇禧的退路,逼桂軍與我軍決戰,最終達到一招克敵之效果。
林彪得令後,立即命38軍、39軍從常德、桃源取道芷江,直插柳州,切斷白崇禧西逃貴州之路。東路二野四兵團的13軍、14軍、15軍和四野的43軍、44軍從湘粵邊境向廣西挺近,切斷與翰墨的海上退路,然後從東部插入廣西。
至於林彪親自帶領的四野中路軍,則兵分三路,向盤踞在衡寶地區的桂軍進擊。然而就在這時,一向不按套路出牌的白崇禧卻給了毛澤東和林彪一個意外——他不準備逃了。
二、白崇禧不按套路出牌
就當林彪中路軍還在集結之時,東、西兩路軍已經開始向白崇禧的兩翼開始運動,戰事近戰非常順利。東、西兩路軍,很快便逼近貴州和廣西邊界,白崇禧的20萬大軍已經有了被切割包圍的危險。
按理說,白崇禧應該更加不要命地向南逃,否則鐵壁一合龍,桂軍必將成為甕中之鱉。但是白崇禧呢?非但不逃,相反還向北進攻。
10月2日,當附屬於四野中路軍49軍推進到湖南省湘鄉縣青樹坪一帶,突然遭遇白崇禧的伏擊。在白崇禧的口袋陣內,49軍遭遇嚴重失利,受到重創。而青樹坪之戰,成為渡江戰役後,國軍為數不多的勝利。
白崇禧初獲小勝後,立即得意忘形。他認為自己已經有本錢和四野好好打一仗。此時,他的部下建議他退到廣西或廣東。但白崇禧卻認為,一再推卻,只會影響國際觀瞻,從而影響美援。要拿美國的武器和錢糧,至少要表現得能打吧!
於是,白崇禧決心以自己的20萬主力部隊在衡陽、寶慶一帶修築工事,再打一場青樹坪戰役。隨後湊足五個軍的兵力,反攻長沙。
那麼白崇禧為何突然想起要發動青樹坪之戰呢?這是因為解放軍的大迂迴方案雖然可以切斷桂軍的退路,卻也分散了自己的兵力,三支部隊之間空隙極大。
中路軍比較東西兩路軍晚行動十八天,西路軍和中路軍分別在湖南西部和中部,中路軍和東線陳賡部隊更是相隔一省。
白崇禧見解放軍兵力分散,側翼部隊難以在短時間內給自己造成嚴重威脅。因此他決定採取中路突破的戰略,在衡寶進行反擊,粉碎林彪的中路軍。相比於白崇禧部隊,中路軍的兵力其實並不佔太大優勢。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難以收拾的麻煩。最嚴重的,中路可能被打穿,而兩翼迂迴的戰術也成為了廢招。
為了防止中路軍被白崇禧各個擊破,林彪於10月5日果斷下令:
“目前我第一線兵力不夠優勢,各部即在原地停止待命,嚴整待備,等候我兵力之集中。”
按照林彪的打算,他想等中路軍部隊全部集中,兵力徹底超過白崇禧之時,再與桂軍進行決戰。然而就在這節骨眼上,意外卻發生了。由勇將丁盛帶領的135師,竟然不見了!
三、林彪違背軍事常規、越級指揮
就當林彪著急上火,到處找尋135師的去向之時。丁盛卻於第二天早上發來訊息:
“我軍已經前進到佘田橋正南的沙坪、靈官殿地區了。”
林彪趕緊上地圖一查,好傢伙!135師一晝夜竟穿插了80公里,遠遠插在了白崇禧的後方,進了桂軍的肚子裡。
135師為什麼沒有聽林彪就地待命的指揮呢?原來在傳達司令部命令時,機要部門出現了一個嚴重的疏漏,竟然忘記給135師傳送停止前進的電令,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意外。
135師的動向不僅讓林彪大吃一驚,也讓白崇禧吃驚不小。就當林彪接到丁盛的電話之時,白崇禧也發現了這支部隊。對於我軍來說,135師孤軍深入,與其他部隊脫離,很容易被敵人吃掉。而對於白崇禧來說,這支部隊插進來,就成了鍥入他們後方的一根釘子,對白部側後造成嚴重威脅。於是白崇禧立即下令,讓第七軍在靈官殿的部隊立即尾擊135師。隨後,又調兵遣將,準備將135師直接圍殲。
一時間,135師陷入了困境。
一開始,司令部曾對135師的處境十分擔憂。但是經過對整個局勢的整體考量,林彪卻不怒反喜。反客為主,就是要將被動化為主動,讓攻守之勢逆轉。在他看來,135師的行動勢必給戰場帶來急劇的變化。
林彪用兵十分謹慎,但在135師插入白崇禧腹部之時,卻一反謹小慎微的風格,反而還果斷電令135師師長丁盛:
“你的師暫時歸我指揮了,望告電臺,特別注意聯絡我們!該師的師、團電臺要隨叫隨到,兵團和軍的電臺只能收聽不能指揮。”
作為一個百萬大軍的統帥,直接對師一級的部隊發號施令是違背常規的。但在緊急時刻,林彪也會越級指揮,甚至會直接指揮團級的部隊。這種指揮方式,可以減少資訊傳達的時間。當時的戰場瞬息萬變,如果按照逐級下傳的老辦法,一封電報,拿到譯電員那兒變成密碼發出去,往往需要2個小時。如果先兵團再軍再師一層層接力,恐怕黃花菜都涼了。
按照林彪的規劃,135師應在白崇禧肚子裡“”大鬧天宮”,應以機動靈活的方式獨立行動,尋殲小敵,截斷退敵。至於中路軍主力,則分路向白崇禧部疾突猛進,對其進行合圍。
如果說白崇禧包圍135師是一個小圈,林彪則以中路軍主力給白崇禧包一個大圈,大圈套小圈,最終全殲對手。
因此,135師要做的就是儘量吸引住敵軍,層層阻擊,放緩桂軍南逃的速度。因此,135師的存在已經成為衡寶戰役是否能全勝的關鍵。孤軍深入、四面受敵,135師能夠完成這一艱鉅任務嗎?
四、丁大膽和135師
135師師長丁盛,他中等身材,話語不多,看起來很溫和。但是老部下們卻說,只要打起仗來,首長就像變了一個人一樣,眼裡充滿了殺氣。丁盛早年參加長征,作戰奮勇當先、悍不畏死,因此有“丁大膽”之稱。
強將手下無弱兵,據丁盛的老部下說:
“丁盛帶的部隊,見到敵人就紅眼睛了,就嗷嗷叫著往上衝。”
135師的前身是1927 年 9 月在江西省永新縣三灣村組建的工農革命軍第 1 軍第 1 師第 1團,從土地革命到解放戰爭,135師幾乎參與了所有惡戰。紅軍時期的“十八勇士”、抗戰時期的“狼牙山五壯士”,都來自於這個英雄的部隊。
衡寶戰役,註定要讓135師和丁盛天下聞名!
丁盛接到林彪命令後,立即召開了動員會。丁盛說:“我們要做好兩面受地甚至三面受敵的準備,隨時準備打硬仗、惡仗!因為我們是尖刀師,不能給英雄的解放軍丟臉。”
就在此時,白崇禧的部隊黑壓壓地撲了上來。他們是“鋼七軍”的171師、172師,48軍的138師、176師,全是桂系的主力。以一敵四,這注定是一場殘酷的惡戰。
就在這時,林彪發來電報:
“你們處境危急,可自己選擇道路向西走,佔領有利地形阻擊敵人,我們已令西面部隊向你靠攏。”
兵法有云:“將失一令而軍破身死。”135師陷入敵後的五天五夜裡,時刻面臨著滅頂之危。稍微一個失誤,就可能遭致全軍覆沒。在對於敵情始終不甚清晰、明瞭的情況下,一切都只能靠丁盛的判斷和處置。
但是幸運的是,丁盛粗中有細、智勇雙全,他所做出的的決定,沒有一個錯誤。在丁盛的感召下,135師的戰士們三軍用命,好好地給驕橫的桂軍上了一課。
6日拂曉,桂軍171師首先發動進攻,當時,白匪居高臨下,以迫擊炮重機槍向我猛攻。”第135 師第 405 團指戰員“利用有利地形,英勇抗擊,激戰兩小時,將第 171師擊退。
在具體戰鬥中,我軍僅以2個排的兵力就抵擋住敵軍一個營的4次猛攻,讓所謂的“鋼七軍”嚐到了我軍的厲害,從此在白匪官兵陰暗恐懼的心靈上,又塗上了濃重的一筆。
隨後,桂軍兵力越來越多,敵人從東、南、西三個方向把一三五師包圍在只有幾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帶。此時,403團失去聯絡,丁盛手中只有404團和405團兩個部隊。
丁盛在一個半山腰上觀察敵軍,發現從鹿門前到雙鶴亭十多里山路上,全是敵人。在望遠鏡裡,到處擁擠著穿著美式大褲子,扛著美式武器的“鋼七軍”部隊。
於是丁盛當機立斷:“打得就是王牌”。於是他立即命令9個連的部隊向下衝擊,不留預備隊。就這樣,我軍與鋼七軍短兵相接,殺到了一起。
參加北伐的有八個軍,最能打的就是廣東的四軍和廣西的七軍。因為一個被稱為“鐵軍”,一個被稱為“鋼軍”。七軍勇猛、強悍、敢拼刺刀、敢打硬仗,是桂系起家的部隊,是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眼珠子、命根子。
戰鬥是如此的殘酷。桂軍部隊相當難啃,其中很多都是從軍七八年的老兵,他們清一色衝鋒槍,每人都有一支駁殼槍,狂傲異常。他們連續發動七次衝鋒,即使傷痕累累也死活不退。有的負傷到底被按在那裡,也不投降,還在那裡罵著“丟你媽”。第二天拂曉,七軍一部被殲,狂傲的鋼七軍終於敗下陣來。
然而即便如此,135師的處境並沒有多少好轉。135師各部依然在與敵人殊死搏殺。時而被攻,時而被圍;時而突擊,時而轉移。有時和敵人在一條路上行進;敵人有時出現在我部前頭,有時又出現在後尾;有時敵我同在一個村莊宿營。
在404團和405團與敵軍激戰之時。403團也在赤壁嶺以南的神仙洞附近,與敵人血戰不止。在那裡,403師被敵 138 師、176 師兩個團包圍,展開激戰,三營營長蘄寶謙壯烈犧牲。
到了8日拂曉,403團才和404團匯合在一起。突圍過程中,403團警衛排50多人為了掩護團主力突圍,頑強地與敵人展開勇猛衝殺,最終只有10多人殺了出來。不少同志都是抱著敵人拉響了最後一顆手榴彈,
時任第 135 師第 405 團第 2 連連長的李九龍回憶,他當時所在連隊,在完成攻擊敵人固守的最後一個據點後,全連只剩下6 位同志。
135師牢牢地釘在桂軍的肚子裡,讓白崇禧方寸大亂。10月7日,白崇禧再也堅持不住,開始電令全軍撤退。
此前桂軍密集地糾結成一團很難殲滅,一旦下令撤退,且不說軍心鬥志會在瞬間垮掉,單是分路逃跑就會讓各部出現很多間隙。而這些間隙,正好適合我軍突擊、迂迴和圍殲。
林彪見時機已到,於是電令西部、中部全軍迅速截擊、追擊敵軍。而林彪也最後一次電令135師,命他們堅決阻擊南逃之敵,像一座堤壩一樣,拖住甚至堵住敵人的撤退。
就這樣,桂軍全線崩潰,鋼七軍軍部被殲、172師被殲,171師和138師、176師在向東南方向逃竄時,被我40軍119師堵個正著。在這場衡寶戰役中,國民黨軍被殲滅了4.7萬人,我軍傷亡也有4000餘人。
此戰的意義不在於殲滅了多少敵人,而在於全殲四個精銳師,打斷了桂軍的脊樑。正如七軍副軍長凌雲上所云:
“這兩個軍被消滅後,白崇禧逃亡廣西的殘部雖然號稱30萬,均聞風喪膽,一與解放軍接觸,即土崩瓦解。”
在後來的戰鬥中,我軍猶如秋風掃落葉般地殺入了廣西,將桂系軍閥一網打擊,“鋼七軍”也從此成為了歷史。心如刀絞的白崇禧,也只好含著眼淚,灰溜溜地飛往了臺灣,這個毛澤東口中“中國第一狡猾的軍閥”最終在抑鬱中走上了不歸路。
在衡寶戰役中,135師取得了驚人的戰果,他們硬拼是自己數倍的敵人,短短數日經歷了上百場戰鬥,最終俘虜了4311名敵人。在靈官殿附近,長眠著500多名革命烈士,現在可查的烈士墓到達24處。
那些倒在湘南土地的戰士們,沒能看到看到他們為之出生入死的新中國,倒在了黎明的前夕。但是他們的犧牲並非沒有意義。正如一位解放軍軍官曾給自己女兒寫信——“何為新中國”。信中說:
“讓爸爸們,把新民主的地基鏟得平平的,讓你們後一代,能夠在我們的國土上建築起一座自由、快樂、文明、進步、莊嚴、華里的世界!”
而他們的犧牲,最終創造了和平而強大的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