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和第三帝國作為它們的歷史繼承者,也面臨著迫使它們發動世界大戰的同樣問題。缺乏滿足歐洲標準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口所需的農產品——這一次。缺乏原材料來發展一個可以與美國和英國競爭的行業——僅舉兩個例子。缺乏銷售市場,在那裡可以購買原材料和食品 - 這是三個。
總的來說,德國人始終很快意識到,只有透過軍事手段才能擺脫這種惡性迴圈。為了獲得自己的殖民地,必須打敗三個主要的帝國國家,英國、法國和俄羅斯。這是解決德意志民族永恆問題的唯一途徑。
眾所周知,戰爭只是政治的延續。因此,在和平時期,德國政府的關注旨在消除所指出的根本缺陷。中國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可以在任何事情上幫助德國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銷售市場,也是一個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資源的州。
反過來,中國人也對合作感興趣。與軍國主義的日本相鄰,無論你喜歡與否,它都迫使你武裝自己。考慮到天朝與當時的各大勢力都曾有過不和的經歷,沒有人可以選擇。
魏瑪共和國時期,蔣介石與德國人簽署了第一個貿易協定。而希特勒上臺後,也深知這些協議對他的重要性。第三帝國向北京提供武器,直到 1941 年中華民國正式加入英、法、美、蘇一方對抗德、日、意的戰爭。日本人很憤怒,但他們也無能為力。
商業聯絡導致了文化和政治關係的建立。一戰後透過與蘇聯合作恢復德國軍隊的流動戰爭概念的提出者漢斯·馮·塞克特將軍多次出差到中國。正是他對國民黨勢力的領導導致了中國共產黨的一系列失敗。
1937 年南京事件期間,經營該市西門子分公司的商人喬恩·拉貝 (Jon Rabe) 拯救了 20,000 名中國人。他在德國工廠的領土上建立了一個安全區,由於他們的工會地位,日本沒有違反。順便說一下,他是 NSDAP 的活躍成員。
你認識頭盔嗎?
亞歷山大·馮·法爾肯豪森是蔣介石的顧問之一,他認識許多中國高階軍事人員。其中一個有一個姐姐叫錢秀玲,她去歐洲學習化學,嫁給了比利時人,留在了丈夫的家鄉。法爾肯豪森也返回並代表元首成為比利時總督。
有一次,他下令將大約一百名當地抵抗運動的成員送到腳手架。他在中國逗留期間親吻過懷孕的錢秀玲,來到他面前勸阻他不要採取這種嚴厲措施。在他的老熟人的要求下,將軍決定違反命令。但戰後,她幫了他的回應——盟軍決定對付被佔領比利時的首領,但秀林站出來為他辯護。
因此,可以說在戰前的德國,中國人受到的待遇相當不錯。他們沒有像日本人那樣被授予“名譽雅利安人”的地位。但對非洲人、東亞人、阿拉伯人、吉普賽人和斯拉夫人也沒有這種態度。可以在不受任何重大限制的情況下和平生活和工作。
誠然,在與日本結盟後,這種態度發生了很大變化。二戰爆發後,在第三帝國領土上的中國人作為敵對國家的公民被送往勞改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