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5日)下午,30多位國內考古專家共同對江西樟樹市國字山越王室大墓考古發掘成果進行論證,首次對外公佈了國字山墓葬考古發掘成果,並推測這座大墓的主人是戰國時期越國的王室貴族。
國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區考古發現規模最大的東周時期墓葬,體現出多種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徵。那麼這座大墓出土了哪些重要文物?對於構建和完善江西地區文化序列譜系有著怎樣的意義?
2013年年底
國字山墓正式進入人們視野
國字山墓葬位於江西省樟樹市大橋街道彭澤村,地處東周時期的大型城址——築衛城城址西側約300米處的小山頂部。築衛城是樟樹市所在的清江盆地東周時期的中心性城址。城址周邊發現有大量同時期的城址、遺址、墓葬等,構成了以築衛城為核心的聚落群。
在2013年年底,國字山墓正式進入人們視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意樂從2013年起就在這裡開展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工作。
他表示:“國字山大墓發現於2013年底和2014年初,發現後,江西省文化廳指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派專家到現場考察,確定了這是一個大墓。我們對周邊進行了大規模的勘探,明確了國字山墓葬的性質和周邊遺址的分佈。”
從2017年起,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援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和樟樹市博物館組成了的國字山聯合考古隊,以聚落考古的理念對墓葬及周邊地區開展了持續性考古發掘和研究工作。
出土玉石器等2600多件套文物
專家經過現場考古發掘發現,國字山墓室東西長約16米,南北寬約14.4米。墓葬的槨室內放置7具棺木。其中主棺是船形獨木棺,位於槨室中部,另外有6具陪葬棺分佈在周邊。
這座墓葬雖然早期經受盜墓賊侵擾,但仍然出土了2600多件套文物。
出土器物大多以漆木器為主,同時還有金屬器、陶瓷器和玉石器等。從器類看,囊括了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日常用具等多種品類。這其中還出土了先秦時期最長的一件古箏,這件古箏儲存很好,箏尾高聳,總長度達2.3米。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意樂介紹說,在發掘前以及發掘進行中,考古人員針對可能出土的文物做足了充分準備。“出土的文物我們立刻進行現場的緊急保護,同時我們根據情況制定了青銅器、玉器、漆器以及其他金屬器保護修復的方案。儘量還原當時墓葬埋葬的情況。”
考古專家論證認定
國字山大墓或與越王勾踐玄孫有關
昨天(25日)下午,由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的30多位專家共同對考古發掘成果進行論證,討論的焦點就是這座大墓主人的神秘身份。
最終謎底的順利揭開,源於墓內出土的最為重要的兩件刻有銘文的青銅兵器,專家經過對銘文的考證,推測這兩件青銅兵器的主人分別為越王勾踐的玄孫翳以及翳的一個兒子。
浙江大學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曹錦炎教授表示:“從銘文及文物的角度,我認為這應該就是越王翳的兒子的墓,所以才有這麼高貴的等級。這對我們研究越國的歷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特別是瞭解越國向外擴張,瞭解戰國時期百越的歷史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據介紹,國字山墓葬是迄今江西地區考古發現規模最大的東周時期墓葬,墓葬的發掘為構建和完善江西地區兩週時期考古學文化序列譜系提供了關鍵性資料。
因為國字山墓葬體現出多種文化因素交融共存的特徵,這座墓葬的發掘也是越國與越文化考古的新突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表示:“國字山墓葬是近年來我們國家東周考古的重大發現,一定程度上填補了江西東周考古時期的空白。對於研究我們統一多民族國家形成,研究號稱‘百越’的越文化面貌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總檯記者/謝元森 熊方 石坤
來源: 中央廣電總檯中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