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一生有過很多的警衛員,而這些人無不擁有非凡的本領,但無一例外每個人都十分忠誠,今天要給大家講的是李連慶,他陪伴毛主席度過了最後15年的人生,一直用心保衛。
1967年,李連慶聽從毛主席的指示回到家鄉進行民情調查,這距離他參軍時已經過去了整整17年,可在返鄉的路上,他的心情又很複雜。
原來,由於保密條例的限制,李連慶不能說出自己是毛主席警衛員的身份,而是以參軍時炊事員的形象出現在村民面前,十幾年如一日。
結果不出所料,李連慶回到村裡後,大家都把他當作反面教材,一些人家教育孩子時還經常拿他舉例,說道:“以後千萬不要學你李叔叔,當了十幾年兵還是個做飯的!”
儘管李連慶面對此情此景有些失落,可他從來沒有後悔自己成為毛主席的警衛員,他認為這是非常光榮的,在村裡走訪了幾天後,他又坐火車返回了北京,而下次回鄉卻是41年以後了……
李連慶是如何成為毛主席警衛員的呢?面對鄉親們的嘲諷,再度回鄉後的他又是怎樣做的呢?時節如流,如今已年近九十的他生活如何呢?
關於毛主席警衛員李連慶的傳奇人生,還要從他參軍入伍時講起。
炊事兵變成了警衛員
李連慶,於1932年2月出生在廣東肇慶市高要縣(今肇慶市高要區)祿步鎮荷路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1歲那年父親病逝,他從小靠放牛為生,沒有上過學。
古時候荷路村就身處百越之地,位置偏僻,且山高林密、交通閉塞,多有盜匪出沒,人們為了防身,從小就開始習練武藝,保衛一方,沿襲至今。
李連慶作為家中長子,自然也不例外,自幼父母就把他送到村裡的老拳師那裡學習拳法,寒來暑往,日復一日,18歲那年,李連慶就成為了當地遠近聞名的“拳王”。
而且由於家處西江(珠江水系幹流之一)北岸,李連慶從小就學會了游泳,這為他日後成為毛主席的警衛員也提供了一大助力。
1949年10月18日,肇慶迎來了解放,荷路村隨即在政府人員的組織下重新分配了土地,村民們再也不用過提心吊膽的日子,和外界的交流也變得頻繁起來,李連慶也開始關心起國家大事。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中央軍委和毛主席多次向全國發出號召,鼓勵廣大有志青年參軍入伍,李連慶覺得憑藉一身本領足以熱血疆場,身懷愛國之心的他含淚辭別了母親,來到了部隊。
1951年秋,年僅19歲的李連慶在肇慶軍分割槽訓練了半年以後,就隨志願軍部隊開赴了朝鮮戰場,此時的他躊躇滿志,夢想著成為一名偵察兵,在戰場上來回縱橫。
然而李連慶到達朝鮮以後,卻被隨機分配到了炊事班,成為了一名炊事員,這讓他很是鬱悶,可為人淳樸的他沒有因此放鬆對自己的要求,無論做什麼他都努力做到最好。
在擔任炊事員期間,李連慶還經常在空閒時間勤加練習自己的武藝,在戰鬥進行到最緊要的關頭,他也會拿起槍堅守陣地。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不久後,李連慶的英勇無畏和超凡的武藝就被部隊領導所賞識,立即就被調到了團部警衛連,從此開始了他的警衛生涯。
抗美援朝勝利結束以後,李連慶隨軍返回了廣東,因為能力突出,又在部隊延期服役了幾年,1957年,已經調到韶關軍分割槽的李連慶到了該復員的時候了,可他卻對部隊生活依依不捨。
就在這時,中央警衛團的領導親自來到了韶關軍分割槽招人,李連慶聽說後立即向連長打了報告申請,經過幾年的相處,連長也深知他的本領,就讓他前去試一試。
可中央警衛團是用來保衛國家重要領導的,招人一向嚴格,此次在韶關軍分割槽報名的100多個人裡,只挑選兩個人錄取,而且要求他們必須具備可靠的政治背景、出色的格鬥技術和一定的文化水平。
李連慶此時就在警衛連當兵,而且世代農民,出身上是沒有問題的,而格鬥本領更是百裡挑一,只不過由於沒上過學,他的知識水平遠遠達不到中央警衛團的要求。
但領導因為李連慶格鬥能力十分出色,便把他破格錄取,並要求他儘快補足知識,李連慶非常開心,幾天後就隨領導一起來到了北京。
李連慶從領導那裡得知,警衛團的戰士會經常接觸中央領導,沒有文化是不行的,為此,他利用休息時間每天都在惡補大量的知識,僅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他就熟練掌握了大部分的漢字,並且能很輕鬆的記下領導的講話。
1961年,毛主席身邊的一個警衛員被調到外地任職,本分可靠、能力出色而且會游泳(毛主席喜歡游泳,為此警衛員需要在水中保護他的安全)的李連慶替補就任,正式成為了毛主席的警衛員。
李連慶原本以為自己就是在警衛團幹幾年然後退伍回家,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一個曾經的放牛娃竟然能夠留在毛主席的身邊,他的心情異常激動,當團長把訊息告訴給他的時候,他整個人都在原地定了許久。
一天上午,李連慶懷著激動而又緊張的心情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來到了毛主席的住處,此刻的他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生怕自己會因為“不懂規矩”出了差錯。
不過接下來的場景完全打消了李連慶的顧慮,只見毛主席親切地和他打了一聲招呼,並示意他坐下聊,在交談的過程中,毛主席一直語言平和,這讓李連慶十分感動。
在後來十幾年的相處中,毛主席一直親切地把李連慶稱為“小廣東”,而李連慶也在用心地保護著毛主席的安全。
可李連慶家鄉的村民們卻一直對他冷嘲熱諷,以為他還是一個炊事員,甚至於他的家人也因此在村裡抬不起頭來。
原來當年李連慶在朝鮮戰場作戰時,曾託提前回國的戰友向家人報了平安,那時他還是一名炊事員,而後來在他成為毛主席的警衛員後,處於保密的需要,也只好以炊事員的身份和家中聯絡。
久而久之,大家都以為李連慶當了十幾年的炊事員,紛紛嘲笑他沒出息,還把他當作了反面教材用來“警示”後人。
李連慶得知後心裡非常難過,可他知道國家和毛主席的安全始終是第一位的,他只能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愧疚化作保護毛主席的動力,一直堅持下去。
1967年,毛主席考慮到身邊的警衛員因為保衛工作已經很久沒有回家了,於是就讓他們輪流返回各自的家鄉看望親人,順便代他調查一下民情,聽聽民眾的需求。
李連慶對毛主席周到的安排很是感動,於是,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好行李乘坐火車返回了家鄉,然而李連慶望著沿途美不勝收的風景,心情卻有些複雜。
幾天後,李連慶回到了荷路村,沒有歡迎、沒有接待,鄉親們果然還是和以往一樣冷眼相待,李連慶徑直地回到了家中,重重地跪在了母親的身旁,並且愧疚地對母親說道:“阿媽,兒子不孝,讓您受委屈了。”
母親撫摸著李連慶的臉龐,久久沒有說話,身為母親,她自然是十分肯定兒子的,無論兒子在部隊過得怎麼樣,地位如何,她都會無聲地支援。
而此時的李連慶望著滿面愁容的母親,心裡十分難過,他多麼想告訴母親自己現在是毛主席的警衛員,他多麼想衝出門外朝著村裡大喊自己在毛主席身邊待了6年的時間,可理性和擔當告訴他不能。
接下來,李連慶在家中待了幾天,他沒有忘記毛主席的囑託,走遍了村子,挨家挨戶地詢問他們生活的情況,聽取他們的心聲,並用筆一字一句地記了下來。
幾天後,李連慶再次含淚辭別了母親,獨自一人返回了北京,後來母親去世時他因為職責所在,沒能回家悼念,這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而因為種種原因,下次回鄉的時候,已經過去了41年……
兩年辦三事,一心為家鄉
1976年9月9日,偉大領袖毛主席在北京逝世,一時間舉國哀悼,而在毛主席身邊待了15年之久的李連慶更是悲痛至極,放聲大哭。因為這些年他在毛主席身邊耳濡目染,學到了很多的知識和經驗,而毛主席就像他的長輩一樣溫和慈祥。
毛主席逝世後不久,李連慶又成為了葉劍英元帥的衛士長,繼續在國家領導人身邊擔任警衛工作,而且一干就是十年,直到葉劍英元帥逝世。
在李連慶36年的軍事生涯中竟前後擔任過兩位重要國家領導人的警衛員,而且時間長達25年,這在解放軍裡是十分罕見的,他以自己的忠誠和能力贏得了毛主席和葉劍英元帥的信任,也因此在他們身邊學習到了更多的理念、知識和工作方法。
李連慶憑藉愈發出色的個人能力,在葉劍英元帥逝世後沒有退伍返鄉,而是繼續被組織上委以重任,旋即被調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廣州聯絡局參加對港澳的聯絡工作。
直到1997年,已經65歲的李連慶才在任上退休,享受副軍級待遇,後返回北京和妻子兒女過起了平淡的生活。
轉眼間時間來到了2008年的春節,李連慶得知兒時玩伴陳日明來京探親,於是,在第二天中午就邀請他來到了家中做客,兩人多年未見,雙方都很感慨,席間更是無話不談。
可就在陳日明說起了家鄉落後的面貌時,李連慶心中很不是滋味,思鄉之情溢於言表,其實,離開家鄉這麼多年,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土,哪怕曾經村民們對他冷嘲熱諷,他也未改初心。
當李連慶從陳日明的口中聽說村裡的祠堂日益衰敗,鄉親們的生活舉步維艱時,他再也無法抑制自己的情緒,眼淚瞬間就流了下來,此刻的他就想立即回到家鄉為鄉親們乾點實事。
於是,在送別陳日明後,李連慶隨即和家人說明了自己的想法,可家中卻一致反對,都對他的想法很難理解,可李連慶卻深情地和家人說道:“我總感覺家鄉在呼喚我,鄉親們在呼喚我,今晚見過日明後我的想法更濃烈了,大家需要我,我一定要回去為他們做點什麼!”
妻子和子女還是對李連慶回去感到不太放心,畢竟此時他已是76歲的年紀,便紛紛勸他放棄這個想法,讓他給家鄉捐一點錢表示心意,可李連慶覺得只有回去真正瞭解了實際情況,才能徹底地帶領鄉親們發家致富,這也是毛主席經常教給他的,做事一定要從實際出發。
於是,李連慶在一切準備妥當之後,放棄了在北京副軍級待遇的安逸生活,帶著自己近乎全部的積蓄於這年國慶節獨自一人回到了家鄉,而他的妻子和子女因為是在北京工作,就沒有前往。
李連慶踏上荷路村的第一感覺就是親切,因為他已經幾十年沒有回來過了,內心也十分激動,但當他看到村裡垃圾遍地、溝區汙水橫流時,心裡十分難受。
李連慶走著走著就來到了村裡的祠堂,荷路村是由一個大家族組成的,這裡供奉的就是李家的先祖,而此時祠堂裡面早已破敗不堪,雜草叢生,他的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
李連慶回到家中見到了自己的弟弟妹妹,幾個人緊緊相擁在了一起,晚飯期間,李連慶又向他們問起了鄉親們的情況,結果荷路村的貧困程度事實上比他想象中還要困難很多。
村裡現在的年輕人為了生計,基本都外出打工了,家中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大片的耕地無人耕種,而有些願意耕種的鄉親又因土地較少,收入微薄而生活日益窘迫,髒亂差成為這裡真實的寫照。
李連慶聽後,結合下午在村裡的所見所聞,愈發下定決心進行整治,幫助村民改善生活,發展經濟。
李連慶跟隨毛主席和葉劍英元帥多年,耳濡目染,深受影響,此時的他做任何事都不會盲目,而是透過調查、設法、落實三步走的科學計劃進行實際規劃,儘管年齡已經很大了,可他依舊堅持身體力行。
幾天走訪下來,李連慶通過了解發現眼下村裡最需要處理的問題有三個,分別為環境惡化、祠堂破敗和耕田荒廢。
因為李連慶離家過久,在村裡缺乏威望,所以從何處著手贏得大家的信任就顯得尤為重要,李連慶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先從修繕祠堂開始,因為這裡是維繫村民的一條紐帶,無論觀念再有不同,都會紀念共同的祖先。
於是,李連慶親自到鎮上花錢請來了十幾名工人,又買好了水泥、磚瓦,開始了對祠堂的重修,而在修建祠堂的幾個月裡,他一直和工人們同吃同住,而且還親自參加勞動,鄉親們都對他很是敬佩。
祠堂修好以後,在李連慶的帶動下,村民們深受感召,開始了村裡的建設,整修溝渠、建垃圾轉運站、重新按需分配土地,修建便民的娛樂場所等等。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三大突出問題全部得到了解決,村民們都對李連慶感恩戴德,可他卻為此用光了所有的積蓄,不僅如此,還專門跑到外地找曾經的戰友借了幾萬塊錢還清了所欠的工程款。
很快,荷路村就成為了廣東省的“文明村”、“衛生村”,各地記者紛紛趕來採訪李連慶,而他說得最多的一句就是“為人民服務”。
副軍級的“牛司令”
家鄉環境改善了,老人和孩子生活也有所提高,可如果沒有一個有前途的當地企業來吸引年輕人留在家鄉工作,那外出打工還是會普遍存在。
李連慶老人當然也考慮到了這一點,於是,2010年,他就和外孫何丙泉一起從銀行貸款了100萬元,然後在西江對岸的雲浮市珠川村挑選了一片空地建立了一個養牛場,後來又以此為基礎成立了“雲浮市星耀畜牧有限公司”,由自己擔任董事長。
養牛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維護成本高的行業,有非常大的風險,而且前期基本沒有任何的收入,可李連慶老人還是堅持著辦下去,因為他就想為鄉親們做點事。
經過李連慶老人的苦心經營,五年後,他不僅還清了所有的債務,公司還基本上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平均每年為村民增收30萬元,村裡的年輕人也逐漸回到了家鄉,有了穩定的工作。
慢慢地,生活雖然富裕了,可李連慶老人卻從來沒有貪圖享受,一直保持著當兵時艱苦樸素、平易近人的作風,而且絲毫沒有老闆的架子,已經80多歲高齡的他仍然親自在牛場工作,他幾乎每天都是第一個來到牛場,最後一個離開的。
有一次,李連慶遠在北京的女兒李豔因為擔心父親的身體,專門請假來到了老家看望他,當她來到村裡時,村民卻告知她李連慶正在牛場幹活。
李豔沒有休息馬上就趕到了牛場,當她看到正在牛場忙碌的父親時,眼中流下了淚水,她沒想到父親竟然這般辛苦,曾多次勸說父親回到北京生活,問父親:您這是何苦呢?
可李連慶卻一一拒絕了,他對女兒說:“活一天,就要發一天光,為人民出一天力”。
如今,牛場已經飼養了超過300頭的奶牛,村民們也都親切地稱李連慶老人為“牛司令”,李連慶老人也對這個稱號樂此不疲,依然在堅持勞動。
除了幫助村民致富以外,李連慶老人還一直關心著社會上的公益事業,尤其是政府的扶貧行動,當他從電視上看到特別貧苦的家庭時,老人總會自掏腰包,義無反顧地進行援助,而且從來不留姓名。
而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李連慶老人卻始終都很節儉,一件衣服經常穿到不能再穿時才換掉,認識他的所有人都對他很是尊敬。
後來,鄉親們也從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得知原來身邊的李連慶老人不只是個炊事員,還曾擔任過毛主席和葉劍英元帥的警衛員,大家都為自己當時的行為感到愧疚,紛紛登門向老人致歉,可李連慶絲毫沒有責怪他們,反而一笑置之。
有一次,記者採訪李連慶老人時問他為何選擇回到家鄉搞建設,功成名就以後又為何不對外宣傳,老人堅定地說道:“我是農民的兒子,我回來不是為了光宗耀祖,也不是為了享受新鮮的空氣,而是為了在有生之年能給鄉親們做點事情。”
今年,李連慶老人已是89歲高齡,卻仍然為了鄉親們能夠過上更好地生活在辛勤地勞動著,在此向老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並祝老人福壽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