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三國時期的人民大多數都是兩個字的呢,很多人讀三國可能會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人名大多都是兩個字的,一個是姓,單字是名,比如曹操,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袁紹,孫策,孫權,魯素,周瑜等等,那我們不禁就要問了,為什麼三國時期的人大多都是單字為名呢,其實這種取單字作名的習慣,源自西漢末年往往的一項改革,叫去二名,漢平帝元始二年,在剛出任大司馬不久的王莽的推動之下,皇帝頒佈了去二名的趙書,為了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漢平帝把自己的名字有兩個字,改為了單字名。
至於為什麼要改單名,那就得從王莽這個狂熱的儒家復古主義者說起,王莽算是個儒家的原教之庸,硬把儒家經典當做了法典一樣,凡事裡面所說的都想著要照著執行,在儒家經典春秋公羊傳裡有這麼一個說法,說雞二名,二名非離。意思就是說兩個字的名字是不合乎理法的。
王莽便以此為依據由皇帝帶頭去二名。從而讓所有人都跟著改名,比如王莽有個孫子本來叫王慧宗,便在此時改成了王宗,王莽這個人真的是很喜歡折騰,他復古力度非常之大,不僅平民百姓達官貴人要重新起單名,王莽甚至還去匈奴,讓匈奴禪餘也改為單名,此後王莽雖然失敗,但是儒家並沒有跌下神譚,因此這個去二名的習慣,得以在知識分子群體裡保留了下來,從而就導致了從東漢到三國時期,整個官曆和世人階層在取名時,一般都會選擇單字,所以我們在讀三國的時候就發現了,裡面的人物除了姓以外,名字大多都是一個字的,其實三國時代的人一般都有姓氏,有名有字還有號。
比如關羽,姓關名羽字雲長,我們稱呼他即可叫做關羽,也可叫做關雲長。
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我們稱呼他可以叫曹操,也可以叫曹孟德,名雖然簡單但是還有字,如果再加上號,一般是不會出現重名重字的情況的,但是在三國之後遭逢亂世,五湖亂華,天下大亂,各種制度與風俗遭到破壞,這個去二名的習慣也就慢慢的消失了,所以到了唐宋時期,單明和雙明差不太多,直到明朝雙名才逐漸的多於單名。
喜歡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