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之人,富貴之命寬容之人,長壽之命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裡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生成自然萬物,德養育天地眾生。德行如同生命的養料,德行深厚,生命之樹才會枝繁葉茂。
人生在世,人的品德不同,命運就不相同。你是什麼人,就是什麼命!
謙卑之人,有福之命
一位哲人說過:“謙卑是深埋在地下的甜根,一切神聖的美德都從那裡萌生。”
深以為然,謙卑是一個人最根本的美德。
一個謙虛的人,不會因為身份看低別人,也不會因為名氣高看自己。
心中有敬畏,眼裡有他人,在善待他人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給自己積攢了福報。
梅蘭芳素有“君子”之稱,這正是源於他謙和低調,平易近人的品性。
早年間,齊白石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也沒什麼名氣。
一次文人聚會,朋友帶他參加。
期間,大家談笑風生,好不熱鬧,只有齊白石尷尬的坐在角落。
而此時,梅蘭芳已是京城的大名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梅蘭芳看到齊白石後,沒有絲毫的架子,而是主動和他交談,化解尷尬,並且請教繪畫的問題,把他引薦給自己的朋友,後來更是稱齊白石為“老師”。
正是梅蘭芳美好的品德,不自持,不自傲。讓他積攢了好的人緣,使得他在紛爭動盪的年代,也得已保全自身,最終成就了自己。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中說:“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江海之所以浩瀚無垠,是因為能放低高度;人生之所以行穩致遠,是因為能放下身份。
真正的智者,明白天地廣闊,自身渺小。
尊重他人,放低自己,才是合乎自然道法,才是一個人最頂級的道德。
世間萬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人生百年,都是匆匆過客。
慾望大過德行,便是災難。物質多於所需,便是富有。
懂得滿足的人,一生不為外物所憂;而貪婪無度的人,最終連僅有的也會失去。
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農夫,生活窮困潦倒,每天去道觀禱告,希望改變生活。
一位仙姑被他的真誠感動,送給他一隻可以下金蛋的母雞·。
年輕人拿著母雞下的金蛋,換取了銀子,慢慢的置辦了田產房子,娶了妻子。
但是,母雞每天只能下一個金蛋,這讓他很是苦惱。
他想,金蛋應該都在母雞的肚子裡,要是一起取出來,就發了大財。
於是,他殺死了母雞,卻發現母雞的肚子裡什麼都沒有。
從此,他再沒有金蛋可以取了。
真正的貧窮,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匱乏。
世界是一面鏡子,外在是內在的投射,內心富足,才會投射出富有的外在。
梭羅曾說過:“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能捨棄之物的數量成正比。”
捨棄貪婪,收穫滿足;捨棄慾望,收穫幸福;知足的人最富有,知足才是一個人最智慧的美德。
晉代養生家葛洪說過:“常其寬泰自居,恬惔自守,則身安靜,災害不幹。”
待人寬厚和善,為人穩重坦然。內心清明寧靜,故而身體健康,百病不侵。
每個人都自帶氣場,若是計較抱怨,就會產生負能量,吸引疾病災禍。
而品德高尚,有容人之量,就會產生正能量,一身正氣,百毒不近。
清朝年間,有一個年輕人,透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但是總有人說他為富不仁,靠不正當的手段發家致富。
為此,他很是鬱悶苦惱,唉聲嘆氣,便生起了大病。
家人請來道長,為他醫治。
他對道長說:“我真是太倒黴了,總會有人無端指責我。”
道長聽後,笑笑說:”既然你知道這不是事實,又為何要計較呢?“
商人聽後頓悟,從此學會了寬容他人,病情也很快好轉了。
確實如此,每個人的認知不同,角度不同。
生而為人,總會被人誤解,遭人詆譭。唯有心平氣和,心胸寬廣,才能容納萬物,身心怡然。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中講:“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寬容才是一個人最難得品德,無論遭遇怎樣的誤解,都要保持良好的品德。
放下別人的過,才能解脫自己的心。容人之過,修已之德;量人之非,養己之心。
▽
古人云:“德不稱其任,其禍必酷;能不稱其位,其殃必大。”
財富不能大於品德,多則為禍;名聲不能超過能力,過則轉災。
天地公正無私,自有平衡之道。培養自己德行,才能承載萬物。
懂得謙卑,才能積攢福氣;明白知足,才可守住財富;學會寬容,才會身體康健。
來源:紅木掌櫃
宣告: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