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12月26日,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產業發展部副主任黃路明在2021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與發展論壇演講時指出,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呈現四個趨勢:
首先,增長勢能依然強勁,產業發展規模佔比將進一步提升,預計到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將超過17%。重點領域的新興動能持續快速增長。數字經濟、人工智慧、積體電路、大資料、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裝備及發電、生物醫藥、智慧機器人等眾多產業均實現增長。
其次,以創新、創投、創業為內容的“三創”熱情持續高漲,競爭優勢不斷集聚。增加創新投入成為共識,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成絕對主流。據統計,中國研發總投入已居世界第二,一批企業研發投入比肩國際知名企業。自從2000年以來,中國的研發費用在20年間增長了約13倍,年研發總投入超過4500億美元,其中75%以上來自企業,20%來自政府。華為、阿里巴巴、中石油、航天科工、中國移動、吉利汽車、百度等企業的研發投入居前。創業投資也呈逆勢上揚趨勢。來自中基協的資料顯示,截止2021年10月末,存續創業投資基金13525只,比上年末增加近3000只。存續的基金規模2.24萬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000億元。
黃路明指出,大眾創業蓬勃發展,預計十四五期間,產業將加速向創新發展聚焦,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形成促進創新的梯次架構,推動創新成果加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第三個趨勢是科技競爭愈發激烈,未來產業佈局加速。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均在持續加強與完善國家頂層科技戰略佈局與戰略科技力量部署,力圖打造面向前沿新興產業的科技發展新優勢。
第四個趨勢是營商環境持續創新,催生新型政企關係。一方面,很多原來單純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正在越來越多地由政府與市場共同提供。另一方面,很多原來單純是企業自身的商業決策開始需要政府的介入。比如創新藥物定價、大資料創新等,都需要政府與市場新型關係的重構。
黃路明指出,當前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存在五大隱患,集中體現在產業自主創新基礎能力有待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問題有待破解、產業叢集式發展基礎仍顯薄弱、高階人才面臨結構性短缺、國際化發展能力有待增強等方面。
一是夯實創新基礎,提升產業核心競爭能力,加強基礎研究、加快創新平臺建設,加快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緊盯關鍵環節,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保障能力。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積極發揮創新型領軍企業的潛力,鼓勵推出“關鍵技術攻關專案揭榜制”,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三是最佳化叢集建設,構建產業叢集梯次化發展體系。鼓勵地方因地制宜研究制定產業叢集建設方案,進一步提升產業集聚能力,鼓勵設立產業聯盟。
四是加快引進培育,強化創新性人才支撐。建立起與新時期戰新產業體系相適應的人才支撐體系。加強戰新產業領域創新人才、管理人才、工匠人才的選拔培養。積極引進國際創新人才,推進實施精準化人才引進制度。
五是強化對外開放,構建合作共贏的國際化局面。有序擴大開放程度,積極拓寬國際市場,鼓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制定。
審讀:喻方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