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在我們的印象裡面,生命雖然形態各有不同,習性千差萬別,但是總的來說都擁有一些普遍的共同點,比如我們絕大多數都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
如果地球失去這些東西,那麼這裡的生命也差不多就該走向終結了,但是對於這種認知,科學家似乎找到了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反例,透過復活在恐龍滅絕之前就存在的生物,我們找到了生命新的存在形式,也在地外生命的探索上有了新的啟發。
復活的微生物
恐龍我們都知道,地球的第一代霸主,曾經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絕對強者,但是最後仍然因為一場飛來橫禍結束了它們在這個星球上的統治。
後來的科學家曾經多次試圖復活恐龍,在電影侏羅紀公園裡就表達了這樣的願望,人們從遠古時代留下來的琥珀當中找到了吸食過恐龍血的蚊子,並從其身體當中提取出了恐龍的DNA,然後用其他動物的DNA片段將那些確實掉的片段補起來。
於是便成功得到了恐龍的完整基因資訊,從而孵化出恐龍,當然這只是一個最理想的構想,事實上這些基因資訊並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獲取和補全的。
無法復活恐龍給我們造成這樣一種印象,那就是中生代實在離人類太遠了,要想了解那個時代的生物,只能憑藉化石和各種古老的遺蹟了。
如果恐龍的復活不可能的話,那麼其它更古早的生物肯定也是不行的,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我們竟然在這方面有了意外的收穫。
根據《自然通訊》雜誌報道,科學家已經成功復活了一些恐龍滅絕以前就存在的生物,這是怎麼做到的呢?
首先,這個物種是一種史前的微生物,它生活的年代大概是在距今1億年前左右,而且並不屬於地表的生命,考察專家發現它們的地點是在一些原本是深海的遺址。
這些早已乾涸的沉積平原上有著大量的微生物樣本,那為什麼過了這麼久,在已經沒有海水的情況下,這些微生物還能繼續存在呢?
按照科學家研究分析得出的結論,這種微生物具有極強的生命力,而這種生命力表現在它們可以在察覺到外部環境對自身生存不利的時候,自行選擇進入休眠模式,而且這種休眠幾乎能夠無限期持續,直到環境再次發生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它們仍然能夠保持非常活躍的代謝,這一點是顛覆我們認知的。
按理說如果沒有營養的攝入,應該就根本沒有東西可以供它們代謝才對,即便它們只需要陽光和氧氣這樣的東西,也讓人很難想象,能夠幫助它們堅持億年之久。
無需氧氣的生命
這之外的一個發現幫助我們回答了這個問題,2020年的時候,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可以不呼吸就存活的生物,光是看到這樣的描述,我們已經要驚掉下巴了,怎麼可能存在不需要氧氣的生命呢?
不管是對於人類還是自然界中的其它動物,氧氣就是存在的基礎,我們可以暫時沒有水,可以暫時沒有陽光和食物,但是如果失去氧氣,那麼在幾十秒或者一兩分鐘之後,我們的生命就宣告終結了。
但是以色列的科學家卻找到了這樣的動物,這是一種名叫鮭居尾孢蟲的寄生蟲,一般來說會選擇在魚的身上寄生。
根據多次實驗和分析,我們確定它們真的不用呼吸就能保持正常生理活動,從生物內部機能的運轉原理上說,就是不用氧氣也能完成糖類的分解。
當然後續的研究表明,它們的基因裡面其實是存在呼吸功能的,只是因為選擇了寄生這樣的形式之後,逐漸放棄了這個部分。
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高效經濟,能夠很好地節省自己生存所必須的能量,而呼吸的技能就這樣慢慢被放棄,表現在基因上就是成為了隱性基因,也許再透過一段時間的演化之後,連這些隱性的部分也會徹底消失在這個物種當中。
鮭居尾孢蟲的發現可以說重新整理了人類生命科學的認知,我們第一次知道,生命竟然可以脫離氧氣而獨立存在,這對於我們來說,彷彿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比如以往我們在探索地外生命的時候,所遵循的邏輯就是先找到適合生命生存的環境。
而這個環境則是以人類自己的標準來定義的,我們下意識地認為只有適合地球生命的環境才能孕育出生命,所以才拿著這個模式去生搬硬套。
如果在這個星球上發現了水,我們就會做出判斷,認為這裡很有可能是適合生命生存的地方,或者在那個星球上發現了有一定厚度的大氣層,也會讓我們欣喜半天。
而現在,這個邏輯要重新得到審視,因為地外生命很有可能根本就不需要這些條件,它們就像鮭居尾孢蟲一樣,不需要氧氣作為生命活動的基礎,甚至連陽光和水都不需要,只有把這樣的認知也放入我們的工作當中,才有可能得到新的發現。
結語
當然,地外生命的探索依然有著很多其它的困難,尤其是當這些新的發現不斷擴充套件了我們研究的邊界之後,工作量也不可避免地增大,不過比起拿著一個錯誤的模版去對比,新的生命形式也讓人有了更多希望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