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講到池淮阻擊戰中,中國軍隊苦戰一月有餘,徹底粉碎了日軍原擬由南京、濟南兩端南北夾擊,打通津浦路的戰略企圖。國軍一部隨後退守臨沂佈防,與日軍在臨沂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攻防戰。
南段之敵雖突破淮河,但此時的中國軍隊從中央軍到各路雜牌軍,顯現出從未有過的精誠團結,上下一心。各派系之間拋卻成見,共禦外侮,頑強地節節阻擊日軍,使得北進之敵進展緩慢,遲滯不前。
但是,國難當頭之時,個別敗類總會應運而生……
在北段擔負阻敵南下的中國軍隊第5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上將,卻率領十萬大軍不戰而退,使得中國軍隊頓時失去了黃河天險。津浦路北段由此門戶洞開,日軍磯谷廉介第十師團兵不血刃,揮師南下,如入無人之境,兵鋒直逼滕縣。
致使防守滕縣的川軍122師轉瞬之間陷入了腹背受敵的死地!
韓復榘(1891年—1938年),陸軍二級上將。1938年1月11日在開封參加北方將領會議時被扣押,隨後被押解至武昌市平閱路33號內院一座小樓上拘禁。
1938年1月24日晚19時,數名軍統人員奉命將其擊斃於該寓所,死時身中7彈,終年47歲。
滕縣保衛戰,中國軍隊參戰部隊戰鬥序列
(1938年3月9日至1938年3月18日)
注:
①滕縣保衛戰包括滕縣外圍防禦戰、滕縣保衛戰、滕縣撤圍戰,共三個階段。因各路援軍未能及時趕到,實際上滕縣保衛戰僅有122師,以及滕縣外圍的第二十二集團軍個別旅、團的部分部隊參戰。
②以下將領的軍銜標註,均為1938年時各將領的職務委任軍銜,並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銓敘廳所頒授的正式銓敘軍銜。
滕縣保衛戰總指揮:孫震
第二十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孫震 (中將)
孫震(1892年—1985年),1939年5月2日晉中將加上將銜。軍旅生涯中全程參與抗戰,率部先後參加臺兒莊戰役、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豫西會戰、鄂北會戰等歷次重大戰役,予日軍以重創。
1949年12月赴臺,1952年10月22日退役。1985年9月9日在臺北病逝,終年93歲。
第二十二集團軍 第41軍
第41軍 軍長:王銘章 (代理)
第41軍 122師師長:王銘章 兼(中將)
王銘章(1893年—1938年),滕縣保衛戰中,以一師之力拒十倍之敵,死守滕縣3天。戰中昭告全師官兵——
“……我們身為軍人,犧牲原為天職,現在只有犧牲一切以完成任務,雖不剩一兵一卒,亦無怨尤。不如此則無以對國家,更不足以贖川軍二十年內戰之罪愆了!”
1938年3月17日壯烈殉國,時年45歲。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贈其陸軍二級上將。2014年9月, 王銘章將軍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第41軍122師
364旅 旅長:王志遠 (少將)
王志遠(1907年—1999年),原名王振聲。臺兒莊戰役結束後,王志遠升任重建後的122師師長,率部參加隨棗會戰、棗宜會戰。
1944年6月,升任第68軍中將副軍長。1949年5月3日,王志遠在江西戈陽率68軍第81師7000餘官兵戰場起義。
新中國建立後,王志遠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歷任教員、教研室主任。1958年補授大校軍銜(正軍職),1999年在南京病逝,終年92歲。
第41軍122師
366旅 旅長:童澄 (少將)
童澄,四川巴縣人。臺兒莊戰役結束後,童澄率部參加武漢會戰、襄樊戰役、隨棗會戰、棗宜會戰、豫西會戰、鄂北會戰等歷次重大戰役。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童澄主動辭去軍職,回鄉隱居。
第41軍 124師 師長:稅梯青(中將)
稅梯青(1890年—1938年),1938年8月武漢會戰中,已升任第22集團軍參謀長的稅梯清被日軍施放的毒氣所傷,被送回成都救治。1938年9月12日傷重不治,壯烈殉國,終年48歲。
第41軍 124師
370旅 旅長:呂康 (少將)
呂康(1897年—1969年),1949年1月出任川東師管區中將司令。12月改任川鄂綏靖公署預備兵團中將司令官。12月22日在四川什邡率部起義。
1952年轉業,擔任重慶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1969年在四川重慶病逝,終年72歲。
第41軍 124師
372旅 旅長:曾甦元 (少將)
曾甦元(1896年—1960年),1948年出任第16兵團副司令官,1949年12月26日在四川什邡率部起義。
1950年參加抗美援朝,擔任朝鮮東海岸防禦指揮所副參謀長。轉業後歷任江蘇省政協常委,江蘇省林業廳廳長,全國政協委員等職務。1960年病逝,終年64歲。
第二十二集團軍 第45軍
第45軍 軍長:陳鼎勳 (中將)
陳鼎勳(1893年—1973年),1948年9月赴臺,後移居香港。1956年返回大陸,定居成都,後遷居上海。歷任四川省政協委員、上海市政協委員。1973年8月在上海病逝,終年80歲。
第45軍 125師 師長:王士俊 (少將)
王士俊(1889年—1954年),1948年以中將軍階退役,1949年赴臺閒居,1954年病故,終年65歲。1999年7月1日其子將其靈柩遷回浙江,與其夫人陳亞芳合葬於杭州南山陵園。
第45軍 125師
373旅旅長:盧濟清(少將)
盧濟清(1898年—1980年),抗戰勝利後擔任國民黨北平行轅中將參謀。
1946年出任天津警備司令,任上親自主持查處當時轟動全國的,國民黨海軍專員辦公處平津分處主任劉乃沂的舞弊貪墨大案,並最終將其槍決。
盧濟清1980年病故,終年82歲。
第45軍125師
375旅旅長:林翼如(少將)
林翼如(1894年—1971年),抗戰勝利後先後出任川康綏靖公署中將參軍、巴中縣縣長、儀隴縣縣長等職務。
1949年12月9日追隨鄧錫候、劉文輝起義。新中國建立後,林翼如被分配至四川省文史研究館工作,1971年病逝,終年77歲。
第45軍 127師 師長:陳離 (中將)
陳離(1892年—1977年),滕縣保衛戰中身負重傷,被部下拼死救出,經數日搶救脫離生命危險。
1949年12月9日追隨鄧錫候、劉文輝在四川起義。新中國建立後,歷任重慶市政協副主席、武漢市政協副主席、湖北省副省長、國務院林業部副部長等職務。
1961年9月離休,1977年5月3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5歲。
第45軍127師 379旅旅長:楊庶威
(缺資料)
第45軍127師 380旅旅長:楊宗元
(缺資料)
滕縣縣長兼保安團團長:周同
周同(—1938年),戰前周同對王銘章師長說道:“抗戰以來,只有殉土的將領,沒有殉職的地方官,吾願開此先例。”
3月17日王銘章師長犧牲,滕縣失守,周同站在城頭對餘部官兵說道:“中國不會亡!中華民族不會亡!我要用行動表明,中國人民是不會向敵人屈服的,中華民族的精神是不會滅亡的!”
言罷,縱身躍下城牆,自殺殉國。
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孫桐萱
第三集團軍 第12軍
第12軍 軍長:孫桐萱 兼 (中將)
第12軍 20師師長:孫桐萱 兼
(20師下轄第58旅、59旅、60旅)
孫桐萱(1895年—1978年),臺兒莊戰役結束不久,1938年6月7日孫桐萱升任第三集團軍總司令。抗戰期間率部轉戰江西、湖北、湖南等地與日軍作戰,經歷大小戰役數十次。
1943年1月18日,因“通共”遭蔣扣押,險遭殺害,直到1946年獲釋。從此退出軍界幽居北平。新中國成立後,曾任全國政協委員,1978年9月9月在北京病故,享年83歲。
第12軍 81師師長:展書堂 (中將)
(第81師下轄第241旅、第243旅)
展書堂(1899年—1941年),臺兒莊戰役結束後,率部投入武漢保衛戰,歷經多次戰鬥,從未獲得整補。該部因損失過大,1939年2月2日展書堂在編遣會上被何應欽明升暗降削去實職,從此賦閒。1941年2月3日鬱鬱而終,年僅42歲。
第三集團軍 第55軍
第55軍 軍長:曹福林 (中將)
第55軍 29師師長:曹福林 兼
(第29師下轄第85旅、第86旅、第87旅)
曹福林(1994年—1964年),1949年赴臺,1952年10月退役,1964年6月在臺北病逝,終年70歲。
第55軍 74師師長:李漢章 (中將)
(74師下轄第220旅、第221旅)
李漢章(1896年—1966年),1948年出任寶雞警備司令,1949年被俘,1961年獲釋,1966年病故,終年70歲。
第三集團軍 第56軍
第56軍 軍長:谷良民 (中將)
第56軍 22師師長:谷良民 兼
(22師下轄第64旅 、第66旅)
谷良民(1889年—1975年),因與韓復榘過從甚密,被韓視為心腹。此時的56軍已被撤銷番號,軍長谷良民被削去實職,貶為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所轄第22師劃歸第12軍戰鬥序列。
1949年拒絕赴臺,定居北京。1975年3月20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終年86歲。
第三集團軍直屬隊
手槍旅 旅長:吳化文 (少將)
吳化文(1904年—1962年),1947年出任第96軍軍長兼整編84師師長。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率部起義後,擔任華東野戰軍第35軍軍長,渡江戰役中35軍率先攻入南京,佔領總統府。
新中國建立後轉業,擔任浙江省交通廳廳長,1962年4月病逝於上海,終年58歲。
第二十軍團
第二十軍團 軍團長:湯恩伯 (中將)
湯恩伯(1900年—1954年),1946年2月加上將銜,擔任京滬衛戍區總司令。同年7月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南京警備司令。1949年10月由金門赴臺,任“東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
1954年5月赴日本治療胃病,6月29日死於東京都慶應義塾大學醫院,死因蹊蹺,至今成謎,終年54歲。死後被追贈二級上將。
第二十軍團 第52軍
第52軍 軍長:關麟徵 (中將)
關麟徵(1905年—1980年),1949年任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同年秋辭去軍職,舉家移居香港。1980年7月30日病逝於香港伊利莎白醫院,終年75歲。
第52軍 2師 師長:鄭洞國 (中將)
鄭洞國(1903年—1991年),1948年10月21日於長春放下武器,長春獲得解放。
新中國成立後定居北京,任黃埔同學會副會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做出了卓越貢獻。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8歲。
第52軍 25師 師長:張耀明 (中將)
張耀明(1905年—1972年),1949年9月20日,張耀明成為黃埔軍校第三任校長,也是黃埔軍校在大陸的最後一任校長。1949年12月25日,從成都乘飛機赴臺,1972年10月11日於臺北病逝,終年67歲。
第二十軍團 第85軍
第85軍 軍長:王仲廉 (少將)
王仲廉(1904年—1991年),1947年7月28日,因在魯西戰役中被解放軍重創,同年8月18日被押送南京候審。關押一年後,於1948年8月獲釋。
1949年赴臺,1960年1月1日退役,1991年7月26日於臺北病逝,終年87歲。
第85軍 4師 師長:陳大慶 (中將)
陳大慶(1904年—1973年),1949年赴臺,1960年7月晉升二級上將,1967年6月擔任陸軍總司令。1973年8月22日於臺北病逝,終年69歲。
第85軍 89師 師長:張雪中 (中將)
張雪中(1899年—1995年),1949年赴臺,1959年1月退役,1995年6月16日於臺北病逝,終年96歲。
第二十軍團 第13軍 第110師
110師 師長:張軫 (中將)
張軫(1894年—1981年),1949年5月15日,張軫率部25000餘人在武漢金口起義,並配合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1軍軍長,湖北軍區副司令員、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副省長等職務。1981年7月28日病逝於鄭州,終年87歲
第110師 328旅 旅長:辛少亭 (少將)
辛少亭(1902年—1965年),1949年5月15日,隨同張軫率部在武漢金口起義,並配合人民解放軍渡江作戰。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湖北省政協常務委員,1965年10月29日去世,享年63歲。
滕縣保衛戰戰役評價:
滕縣被圍後,馳援滕縣的第二十二集團軍孫震部、第三集團軍孫桐萱部、第二十軍團湯恩伯部因種種原因,或遲滯不前、或遇敵阻礙、或路途遙遠,均未能及時趕到滕縣解圍。
以致守城部隊第41軍122師自王銘章將軍以下3000餘官兵全部殉難。城內300多名未及撤出的重傷員寧死不落敵手,或與敵肉搏犧牲,或以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全部壯烈殉國。
此役雖敗猶榮,在滕縣保衛戰中,第41軍122師官兵戰至最後,無一被俘,真正踐行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誓言!
——篇幅所限,本篇僅能將臺兒莊戰役之滕縣保衛戰講述完畢。小編會在下篇文章中繼續講述臺兒莊大戰。持續更新中,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