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魚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溫差、風向、釣點、水深、餌料、線組等諸多因素,都有可能對魚口有明顯的影響。
這些因素,有的是主觀因素,有的是客觀因素,客觀因素不可更改,但是我們可以加以利用,將客觀因素的不利影響避開,反而能得非常不錯的漁獲。
那麼影響冬釣的客觀因素有哪些呢?無非是天氣、釣位、時間段,我們只要理順了這些客觀因素對魚口的影響,擇其優,漁獲想差都不難。
一、 釣晴還是釣陰
按常理說,晴天太陽大,光照好,水溫也會更高一些,魚也應該會更活躍一些,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魚是變溫動物,受周圍溫度影響,一旦水溫發生較大幅度的變化,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就會生理性閉停魚口,一直到適應這種溫度變化為止。
所以,不管是晴天還是陰天,只要水溫的變化幅度有規律,能讓魚適應,就都不會影響魚口,單獨的看晴天適合釣魚還是陰天適合釣魚是不合適的。
只有連續的陰天或者連續的晴天,才是最適合釣魚的,但是,反過來說,只要氣溫變化不太大,即便不是連陰或者連晴,對魚口的影響也不至於魚口全無。
二、釣早上還是釣午間
冬季的時間段不同,對水溫的影響是有別於夏秋季的,比如夏秋季出釣,釣早晚非常合適,早晨是因為水溫從低開始轉高,所以水溫涼爽適宜,魚情活性、魚口旺盛。
傍晚是因為水溫從最高開始轉低,水溫下降的過程中,水溫變得適宜,也是魚口大開的時間段。但是到了冬季,這種情況就不一樣了。
魚在冬季,需要調節體溫,在這個過程中,魚沒有尋找食物的慾望,所以我們就不應該過早或太晚出釣。
應該在相對較高的溫度和穩定的時間段內捕魚。例如,從上午11點到下午4點,魚口相對活躍。
三、 釣深還是釣淺
冬釣時,釣餌落點的深度直接決定了是否有魚口甚至漁獲,事實上,冬魚的深度隨時都在變化。
例如,連續晴天一週以上,在中午,魚有極大的可能會去淺水區覓食和曬背。此時,釣淺水,哪怕水深只有50~60釐米,也一樣能釣到魚。
然而,其他時候,我們就只能在更深的地方下杆,尋找有溝渠、凹坑和水底凹坑的地方。這裡的深水處,可能會有更多的魚。
即使在離岸4-5米的深水區,這種情況也一樣存在,如果水面沒有封冰,就儘量不要用短竿,儘可能選用長竿,八米打底,十二米不也不嫌長。
四、 守口好還是走釣好
冬季的魚,因水溫的原因,活性差,魚口差,遊曳範圍小、移動速度慢,指望窩料誘魚快速進窩,只能是想想而已,所以才有冬釣人找魚的說法。
但是,怎麼找,這是有講究的,冬釣的思路,一是找,二是走,找就是用窩子來找魚,多打幾個窩子,用窩料去找魚群在哪裡。
然後再輪流的在不同的窩子裡守口,哪個窩子有口我,我們就選擇哪個窩子下杆,如果單一地說走釣好,或者說守釣好,都是不合適的。
其實影響冬釣的因素還有很多,但是以上這四個因素,對魚口的影響更直接,或者說對我們的出釣更為直接,畢竟客觀因素不可更改,偏偏我們釣魚的時間,也不能隨意挑選。
所以我們儘量在選在自己能出釣的時間,選擇儘可能有利於自己的因素,不說無往而不利,至少能大幅縮減我們空竿頻率,讓我們不至於趁興而來、敗興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