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釣魚的世界裡,沒有特定的道理,也沒有絕對的技巧和細節。
任何技巧,僅僅只是提供基礎的參考價值,和加以得當的運用,並非是走向巔峰的直接途徑。
只有透過自行實踐加以摸索,才是總結最終的真理。
照搬大師的方法固然能提升自我的業務能力,但不是盲從的理由,任何方式方法我們都應該舉一反三後,再做出合理的對應,這才是走向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終極目標。
進入正題……
小鉤細線?眾所周知,冬季釣魚不同於春夏秋,由於魚受季節影響,活躍性不如春夏秋季,所以魚在攝食和運動量上會大打折扣,故而導致體能消耗低,食量小,動作輕而小。然而小鉤細線就順理成章的凸顯出一定優勢。為什麼小鉤細線會凸顯出一定優勢呢?理由是:由於臺釣或傳統釣的魚線一般都是尼龍材質,而尼龍屬於一種化工原材料,名為PA,它和PE一樣是石油的下游產品。而尼龍這種材料它和pe材料及塑膠有著一樣的共性,熱脹冷縮效應極為明顯。所以,粗細不同在水中的狀態也有所不同,把線號縮小鉛墜和浮漂的繃緊狀態就有所不同;同理,鉤餌和鉛墜的繃緊狀態也不同。在魚口輕的時候,訊號傳遞也就更迅速更清晰!但是……
任何的優勢背後都一定隱藏著不可逆轉劣勢,也就是說弊端!越是追求極致,弊端也就更明顯。所以,不盲從就是要結合自身原因和實際情況做出合理選擇。比如:魚的體型在什麼範圍,障礙物存在的影響,潛在的魚種以及可能釣獲的魚種,亦或魚竿的軟硬度,做一個綜合考量。也就是說,線越細,被切的可能就越大,打結打岔的機率也就越高!
加腥,加腥,再加腥加腥的目的是什麼,是魚更愛吃?還是加重味型提升擴散力?其實:加腥並不是魚更愛吃,而是加重味型來刺激魚的食慾,讓味道達到引導魚開口率的最大化。
適量加腥,有利於聚魚和刺激魚找食開口,過度了,就反而容易死窩和招小魚。白條馬口還能接受,鰟鮍和麥穗就極其邪惡了………不要認為天冷這類小魚就不開口!只要鯽魚開口其他魚都是會開口的。
冬釣陽:顧名思義;也就是說冬天的晴天釣魚應該找有陽光直射的地方。但這只是一個大致,僅憑三個字概括並不全面。晴天釣魚有兩個黃金視窗期,分為上午的10點以前,和下午的3點以後。魚是感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是順應著水溫變化而變化,上午十點以前,水溫變化不明顯,魚還處於正常期,所以魚是開口的。十點以後水面正直烈日當空,水溫不停上趨,魚也跟著水溫變化,而這段時間是魚最不適應的時候,而上午之前和下午之後水溫相對穩定魚自然暫停調整,所以晴天把握住這兩個視窗期,自然不會錯。
冬釣陽並非是有陽光直射的地方就行了,還要結合實際情況而定,應選擇水深在1-2米左右的深度,且障礙物較多,比如水草、亂石、倒樹等區域,由於這些地方有天然屏障,水溫相對升降幅度會低很多,魚的調節頻率也就沒那麼頻繁,所以開口率必然高於平坦處,尤其是一些流動的水域。
冬釣冬天釣魚應該尋找一些避風的小水面做釣,無論是晴天還是陰天,避風的小水面的優勢更高於其它區域。冬天釣魚是餌找魚而不是魚找餌,釣前工作做足效果往往不會太差。
由於冬天魚的活性低,所以魚基本上都是結群在某個點,巡遊頻率很低,單靠打一個窩等魚主動進窩,顯然不太樂觀。下竿前,多做幾個小窩子,交替著釣是遠勝於死守的。而做窩的原則則是儘量以少以小為準,能抽頻率更好,餌料里加點小顆粒物,抽出來的效果就是小顆粒散開,魚不容易吃完且又很難吃飽,續窩時間長,留魚時間久。感覺魚口偏弱,再抽幾竿,還能刺激魚的積極性。
那麼冬天釣魚,多半目標魚是以鯽魚為首,因為鯽魚的抗寒能力是淡水魚裡屈指可數的存在,其次就是鯉魚青魚,再次草魚鰱鱅鯿魚。
長按點贊三秒,小編在此感謝!若是加個關注轉發,小編就感激涕零了[作揖][心][心][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