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 高瘦、清癯、平易近人,是歐陽洵給人的第一印象。面對來訪,歐陽洵穿得很生活化,上身一件赤黃色的薄毛衣、下身搭一條深藍色的牛仔褲,外加一雙運動鞋。
歐陽洵是一名“海歸”,留學歸國後一頭扎進新能源產業大潮,創立了北京氫璞創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氫璞創能”),從事氫燃料電池電堆研發。“我的爺爺就是學電力的,那會兒是火電,他也是在美國留學,後來回國也是做了電力。但我去學習燃料電池,跟我爺爺從事電力行業沒有任何關係。我小時候也沒有想著要去學電力,都是後來的緣分才去學了電池。”歐陽洵說。
也許是巧合,歐陽洵與他的爺爺,完成了一次電力能源的祖孫承傳。從爺爺的火電、水電,到歐陽洵的氫能發電,不同的兩代人,見證著能源革命的軌跡。
“拓荒牛”遇到燃料電池
由於父母工作的原因,歐陽洵的童年輾轉於北京、東北、深圳等地。當他隨父母來到深圳時,這裡還是一片尚未被開發起來的土地。
歐陽洵親身經歷過深圳的“拓荒”時期,見證了第一代深圳特區建設者的風采。在採訪中,歐陽洵提到了一個詞——“拓荒牛”,這是人們對深圳特區建設初期的一個比喻,後來成為了一種開拓、勤勉精神。
這種精神也深深影響著歐陽洵——在氫璞創能的核心價值觀中,記者也看到了“開拓”一詞。在其釋義中,歐陽洵寫道:敢於開拓,用勇氣和堅韌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歐陽洵自創業後一直堅持如此。
如果說拓荒時期的深圳給了歐陽洵一往直前的氣魄,那麼求學和求職時期的經歷給了他過硬的知識積累和對行業的敏銳判斷。
從深圳回到北京,歐陽洵在北京郵電大學讀了通訊工程學本科,隨後到美國留學。那時候美國燃料電池行業火熱,歐陽洵的研究生轉專業到化工材料,開始研究燃料電池。
博士畢業後,歐陽洵又去法國國家實驗室進修博士後,期間剛好參與了一個歐盟的燃料電池專案。博士後畢業,歐陽洵決定回美國工作,但這時候,美國的燃料電池產業不如以前了。
歐陽洵進入美國的一家燃料電池公司——IdaTech.LLC。他在這裡早期做研發,後來轉到產品部,開始做產品開發。
他慢慢發現,在美國,石油大受歡迎,隨著頁岩氣革命,傳統能源十分充足,新能源反倒受到冷遇。“我們(I-daTech.LLC)拿的單子都是南美、東南亞、印度的,美國本土基本上就沒有單子,就做了一點點科技創新型的試用。”
在大洋彼岸的中國,新能源產業正朝氣蓬勃。2008年,歐陽洵開始在中國尋找供應鏈。他發現,中國的汽車、家電行業已經發展起來了,金屬加工也做得很好——“中國已經具備做燃料電池的條件,而美國並不重視這一塊。”2010年,歐陽詢毅然回國,創辦了氫璞創能。
艱難的草根創業
孤身一人回國創業,壓力重重。“全部都是困難。缺錢、缺人、缺供應商、缺專案、缺國家政策支援。”歐陽洵說。
先是缺人。創業初期,歐陽洵秉持的招聘原則是:來什麼人就用什麼人,誰來就培養誰。公司最早期的人才全部都是歐陽洵自己培養的。
再是缺錢。研發燃料電池是很“燒錢”的事情,但創業初期並沒有錢,歐陽洵只好買最便宜的裝置,想方設法用最少的材料,但這導致公司產品研發速度極慢。
供應商也是個大問題。“雖然回國創業之前,我考察了國內的一些供應商,但是真正回來創業,一線的供應商是用不了的,因為人家不跟小公司合作。所以只能找小工廠,但小工廠做出來的東西參差不齊,就不得不在裡面挑點兒好的把早期的樣機拼起來”。
歐陽洵曾在國內做考察,看到2008、2009年,因奧運會、世博會的舉辦,國內上了一批燃料電池專案,帶來了行業的一個小高潮。但到2010年他決定創業時,國家扶持政策又減少了。
歐陽洵表示,自己是真正的“草根”創業。“2008、2009年那會兒,國內的一些燃料電池專案都找的高校,還有就是跟高校、科研院有關的一些公司,但我們沒有這種基因,我們是草根,行業裡面其他的公司都有‘好基因’”。
歐陽洵舉例稱,早期燃料電池公司大多由中科院、清華大學、同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孵化出來的,這樣的先天優勢氫璞創能當然是不會有的。
“草根創業的好處就是能夠絕處逢生,你有更多的思考。”儘管困難重重,歐陽洵還是迎難而上。他帶領團隊,在極度簡陋的實驗室裡經過幾十次的試驗,從“破爛”裡拼湊寶貝,最終成功發電。“雖然釋出了多少點,但仍然是從0到1的突破。這是個里程碑式的事情”。
用水冷電堆“打天下”
創業之初,歐陽洵瞄準的目標其實是通訊基站備電市場。直到2014年,日本豐田也才推出了第一輛量產型的燃料電池轎車,燃料電池的商業化一直前景不明。但到了2015年,歐陽洵判斷,未來氫燃料汽車市場一定會騰飛,開始將企業方向轉向車用燃料電池市場。
據歐陽洵介紹,氫璞創能當時不僅對行業趨勢做了預判,也對自身公司情況做了判斷。“當時,我們是有兩個技術能力的,一個是電堆,一個是甲醇制氫,甲醇、天然氣、柴油各種各樣的制氫能力,我們都是很強的。”歐陽洵說。
他篤定,將來一定是氫燃料電池的天下,而不是把各種各樣的化石能源轉化成氫氣。未來,更應該擴大生產的是“綠氫”(可再生能源製作的氫氣),不管是透過電解水方式得到氫氣,還是透過更新穎的光化學的方式轉換成氫氣。“把化石能源轉化成氫氣那是大工廠乾的事兒,不是我們該乾的事情。既然是氫燃料電池,那我一定要幹一個體現差異化、優勢最強的東西,別人不太容易趕超的東西。所以當時就選擇了最難的電堆。這個東西是氫燃料電池的核心部件。”歐陽洵表示。
瞄準電堆,是氫璞創能自主選擇的方向,如果成功,一方面可以在行業取得較高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將完成細分市場的國產化替代。2015年時,國內燃料電池的電堆均為進口。
而電堆又分為很多種類,氫璞創能選擇做難度更大的水冷電堆。做水冷電堆,歐陽洵選擇了兩個材料體系:碳複合板材料體系、金屬板材料體系。“這兩個材料體系我們是都做的,但以碳複合板材料體系為主,金屬板材料體系為輔。”歐陽洵預判,三年後金屬板電堆肯定會崛起。
不等政策 自己補短板
現在,氫燃料電池行業告別了冷清的研究期,迎來發展期。接連不斷的國家和地方政策、財政補貼、湧入的資本,氫燃料電池也終於成為被看好的風口。
但與純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距離真正崛起依然遙遠。產品的產業化、商業化、降成本,供應鏈的健全,都還沒有成熟。“有人可能認為行業沒發展起來,等政策就好了,政策什麼時候來,我什麼時候投錢。”但歐陽洵認為,氫燃料電池產業沒有發展起來本質是因為產品的商業化條件不夠,而不是政策不到位。
缺什麼就自己補上什麼,來自“拓荒牛”的倔勁發作起來,氫璞創能就開始“折騰”自己,產品的穩定性、壽命、品質等各項引數指標都在不停地精進。
從創業開始到現在,氫璞創能已經風風雨雨11年,從草根成長為一家年營收超1億元、擁有170多位員工、30多家電池系統廠商與整車廠商客戶的公司,佔到了燃料電池行業頭部位置。
關於以後的工作重點,歐陽洵考慮得很清楚。“第一個是市場在哪裡?第二個是開發什麼樣的產品?第三個是要做什麼樣的成本?這三個問號基本上指導著公司所有的行為。”
未來幾年,氫璞創能仍將以車用市場為主,非交通領域為輔,關注電力領域,比如熱電聯產、氫儲能發電。
產品方面,氫璞創能研發的兩個材料體系都將朝著更大功率的方向去發展。“現在我們的電堆的功率其實已經達到了150kw、200kw,未來會達到300kw,甚至可能更大。車用電堆可能發展到300kw基本就足夠了,但是非車用300kw可能都還不夠.”歐陽洵說。
目前,氫璞創能氫燃料電池電堆的成本是每千瓦1000多塊錢,歐陽洵預計到2025年會降到五六百塊錢。
經過多年發展,氫璞創能也開始獲得了資本市場拋來的橄欖枝。歐陽洵透露,公司剛剛完成C輪融資1.5億元。
未來3年,氫璞創能計劃在研發上投入超過1個億,超過過去10年的總和。“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到2024年,燃料電池銷量超過1萬套,至少能配套5000輛車。另外,2024年,企業走向資本市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