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芍藥甘草湯、芍藥甘草附子湯介紹
吳文博 河北省石家莊市中醫院
首先需要說明的1個問題是:醫聖張仲景在經方中所用的芍藥是現在的白芍還是赤芍?大家要知道,東漢時期芍藥還沒有白、赤之分,芍藥白、赤之分始於六朝時期。後來有了白芍和赤芍的功能比較:赤芍可清熱涼血、活血散淤,而白芍主要是有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的作用。另外赤芍可以瀉肝火,白芍主要是養肝陰。經方中,共有57首用到芍藥。那麼,經方中的芍藥究竟是白芍還是赤芍呢?不能一言以蔽之,應依據具體經方作具體分析?筆者認為,這次介紹兩首經方“芍藥甘草湯”和“芍藥甘草附子湯”,裡面所用的芍藥,應該是白芍。
白芍
白芍為毛茛科芍藥屬植物芍藥的乾燥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是常見的補血藥。白芍味苦、酸,性微寒;歸肝經、脾經。具有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陽的功效。現代研究指出白芍化學成分主要有單萜及其苷類、三萜類、黃酮類等;其具有清熱、抗炎、鎮痛、解痙、保肝、抗氧化,、降血糖、保護神經、免疫調節等多種藥理藥效作用。
芍藥甘草湯
組成服法:芍藥12克 ,甘草12克。上二味,用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再服。
功能主治:調和肝脾,緩急止痛。治傷寒傷陰,筋脈失濡,腿腳攣急,心煩,微惡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
備註:本方主治津液受損,陰血不足,筋脈失濡所致諸證。方中芍藥酸寒,養血斂陰,柔肝止痛;甘草甘溫,健脾益氣,緩急止痛。二藥相伍,酸甘化陰,調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附:芍藥—甘草藥對研究
芍藥-甘草是來源於《傷寒論》的經典藥對。研究顯示芍藥-甘草配伍具有抗炎、鎮痛、解痙等藥理作用,臨床廣泛應用於呼吸、消化、神經、肌肉、泌尿、內分泌等多系統疾病的治療。如用於血虛津傷所致的腓腸肌痙攣、肋間神經痛、胃痙攣、胃痛、腹痛、坐骨神經痛、婦科炎性腹痛、痛經;以及十二指腸潰瘍、萎縮性胃炎、胃腸神經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頸椎綜合徵等屬陰血虧虛,肝脾失調者。
芍藥甘草附子湯
組成服法:芍藥 、甘草(炙)各9克 ,附子3克(炮,去皮,破八片)。上三味,用水1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溫三服。
功能主治:主要用於陰陽兩虛,肌膚失溫,經脈失養的病症。體虛外感,發汗後病不解,反增惡寒者。
方解:方中有芍藥甘草湯可以緩急止痛,附子可以溫陽可以溫經散寒。方中芍藥酸收斂汗液以固陰氣,附子辛熱補真陽以強衛氣,甘草可以調和營衛,全方共奏溫經扶陽的作用。
附:附子—白芍藥對研究
附子、白芍作為治療痺證臨床常用藥對之一,兩者合用,剛柔互濟,生剋制化有序,具有散寒止痛,溫補脾陽,柔肝養血等功效。用以治療痺證,取得很好的效果。